美食 Gourmet

香魚

【溪流裡的絕美料理】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那一年,蟬聲喧囂的仲夏,我趕到日本東北的日光,並非想重遊東照宮,而是隱居當地的畫家朋友慫恿我:釣香魚(日文)的解禁期間開始囉!若再遲疑,等溪水落石苔枯才來,會像前次呆立魚蹤杳然的淺灘乾瞪眼、流口水……。

一大早循著硫磺的氣息,我猛打哈欠,窩在吉普車前座深入奧鬼怒川。朋友憑直覺選定遠離眾多同好的釣場,自信的指著清晰可見、潛於水中的巨石根部判斷:「看見沒?苔藻被啃咬的斑斑痕跡,這些傢伙的個頭滿大的。香魚天生領域意識很強,牠們找到糧草豐富的棲息地,就自己畫出直徑約一公尺的禁區,牢牢守護據地為王。若遇任何同類入侵,立刻出擊驅逐。」

「別再打瞌睡了,清晨的香魚才沒異味,昨晚已吐盡泥砂了。」朋友提醒。

被尊稱為「溪流女王」的香魚,從北海道南部到九州的湍急清澗都可窺見她們的倩影。漂流入海過冬的透明幼魚,春江水暖時節群聚河口覓食浮游生物。長成六、七公分的「櫻魚」,接著展開回溯上游的返鄉之旅。初夏,牙齒變為梳形、改喫植物性苔藻的年輕「若」,散發類似西瓜的香氣(香魚諢名就這麼來的)。秋天,二十公分左右的適齡雌魚順流而下,在中游產卵。

最後,膚色變褐體弱衰竭、完成傳宗接代的「年魚」,終結短短一年卻悲壯的生涯。像極了早凋的櫻花,精準的疊合大和民族對「瞬息淒美,死而無憾」的無限憧憬。

友釣法,獵捕香魚的百年名人技

拒絕殺生卻貪吃的我,靜坐溪岸,故作清高冷眼旁觀朋友三兩下就釣起一條活蹦亂跳的「誘餌魚」。(今天的野餐有著落了,我嘴角彎出斜斜弧度)他巧手將釣線穿過魚的鼻孔,拉至臀鰭處固定,再綁數枚釣鉤後放魚回水中,輕舉釣竿牽引游弋。我正懷疑沒裝餌的玄機,卻聽朋友喃喃自語:「來了,來了。」並忽然左右甩動釣竿,隨即,銀光閃亮的兩條魚兒相繼出水。

只不過,後面的那條是被勾住腹側。原來,這就是利用香魚追啄外敵尾部時,以多枚釣鉤伺機狂扯的殘酷「友釣法」!「簡直霸王硬上弓嘛。」我咕噥著,仍打從心底佩服流傳數百年的名人技。

算算超過二十條的野生香魚皆體色泛黃線條優美,胸鰭後方的金黃「追星斑」明豔懾人。我們把香魚用竹枝串起,撒鹽,在溪畔生火炭烤後放進底鋪竹葉的青竹筒裡,再注滿溫熱的清酒,等三、四分鐘,雙手高捧豪飲。吸收魚肉甘旨的瓊漿玉液,比浸泡烤河豚鰭片的名酒多了高雅的清甜。朋友又示範另一道野溪料理:去掉頭、尾、鰭的香魚置竹筒內,加點鹽巴,一邊滴酒一邊持竹棒搗成碎肉。倒出淺嘗鮮美有勁毫無腥味,而且因為保留內臟,初入口雖然微苦,細細咀嚼竟漸漸生津回甘。

鹽烤加蓼醋,創造香魚極致料理

返抵東京,多年交情的料亭師傅對我的香魚野餐簡單評論:「也不錯啦,鄉下人的吃法。」我假裝不服氣,硬賴著他透露揚名業界的鹽燒絕活——去鱗的抱卵香魚,從腹部割開約半公分,拿竹籤挑出砂囊。以鐵叉串成游弋狀的S型,自一尺高處均勻撒下天然粗鹽,更在胸、背、臀、尾鰭上重點厚抹(防止烤焦)。先擺熾熱炭火上迅速烘乾鹽巴,裹住魚身,再移至稍遠處炙熟兩面。接著直立,烤完了腹部烤背部。一條九十公克的香魚,鹽燒過程只花五分鐘。師傅提醒我:細鱗若沒刮除,烤後必焦黃;烤前才撒鹽,避免甜分流失;視線勿離開,否則任由脂肪滴下引燃火苗,表皮燻得漆黑慘不忍睹。

香魚最經典的料理公認是鹽燒,但缺了沾醬「蓼醋」就永遠登不上完美的頂峰。細切的蓼葉和少許鹽巴置陶缽擂碎後,加入飯粒搗成翠綠糊狀,再倒醋稀釋即可使用。我夾起焦脆的皮、白嫩的肉,沾辛香的蓼醋,兩條鹽燒香魚轉眼只剩頭部和骨刺。

舔著嘴唇,我終於承認,都會人的吃法表裡兼顧,無懈可擊。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