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滷」出千百種滋味

2015/08/18

  • 文字 / 何薇玲
LINE分享 FB分享

誰家沒滷過雞腿、牛肉、牛腱子?台灣媽媽最常做的便當菜,一定是滷蛋加塊滷肉,普通點是雞和三層肉,高級點是有花眼的牛腱子。

好吃的滷汁三代相傳,取其方純而滋味日積月累,匯總成一部百年流傳的家庭史。不論單方或三代滷汁,總脫不了以醬油為底的基本法。小時候看電視食譜,主持人每每要一點白醬油,一點黑醬油,引起家中母親大人一陣訕笑,小時的廚房,就是終年一罐味全醬油包辦煎炸炒煮。

色澤。 用糖增添美味外觀

到了國外,才知原來醬油也有千百種,於是重新學習滷味,從試生抽醬油的色淡而鹹,到老抽醬油的色濃味淡,後來膽子大了,用加味的草菇老抽,沾水餃的三合油,都可以用。現在超商的架上可以找到的滷味醬油,比起母親當年的廚房可真是人類給自己添了百倍選擇和煩惱,但是要做出特殊風味,還是要自己動手配料。

好醬不過是底子,滷肉的材料中,薑少而缺回味;蒜少則不香;薑多而奪味;蒜多則成品上糜爛一片,最可放心大膽不怕多放的是蔥。取蔥段全段只去根頭洗淨鋪滿全鍋底,三兩斤不嫌多,則水都不必加,由蔥出水都夠滋潤了。

會滷肉的人一定知道除了醬外,沒有糖是沒法上色的。除了白砂糖上色效果差,冰糖、黃糖、黑糖皆可,滷出來不但是有醬色的黑,還有油光的發亮,這樣的一鍋文火慢燉的肉可以評到七十分,但也只有七十分。

最後能提高分數的要靠化龍點睛的提味香料。市場常有一包包現成的滷味香料,這大概可以加減一分,七十一分略高於研究所評分門檻,勉強及格,執行不力六十九分就落入敗部。

常見的添加物辣椒一項即有生鮮辣椒、全乾辣椒、乾辣椒粉、豆瓣辣椒醬、羊城(廣東)辣椒醬(只用油熬出來的乾辣椒紅油)。除了配合食客口味外,情緒很重要,再差的胃口和情緒,一大把辣椒撒下去吃得滿頭大汗,涕泗縱橫,也能產生雨過天青的效果。

辛香料 異國料理的加分秘訣

其他的辛香料,絕少是中國人的專長,除了偶見的八角和五香粉,很少見過在肉料理放其他香料。美國人烤火腿插丁香,一塊圓燉燉胖胖的火腿,用刀劃出菱形,每個菱格中間插上一根根的丁香,就像北京老城城門上的門釘,確有加味去膩效果。

吃羊肉放薄荷凍和芥末。芥末又是一門學問,日本的wasabi講究起來就要現磨,水芥是一種很愛乾淨的根莖植物,只生在高山有清泉沒有污染的寒帶中,兩天沒有清泉水灌溉,當場枯死給你看。

現磨的wasabi粗的粒子,有野外鮮蔬的清新,不是一般罐裝或粉泡的綠芥可比。美國人一般吃黃芥只有辣味,沒有衝勁,不會回衝上頭淚流滿面,法國人吃的芥末子醬,咬起來有芥子的色,也有辛辣味。

至於荳蔻,這個偶爾撒在蘋果派上的香料,曾經是十六世紀英國人和荷蘭人在海上爭霸權的主角,東印度公司除了向當時的中國走私鴉片以外,在印尼爪哇島種荳蔻,反銷回英國,號稱有「治療疫病」的效果。曾幾何時,殖民地霸權已煙消雲散,荳蔻的暗香,其實是可以研究的一味加分秘方。

肉桂又是另一味訣竅,肉桂的形狀是一捲捲的。美國人到了聖誕節除了喝egg nog(蛋奶酒)外,也風行用肉桂泡熱蘋果汁,取其健胃而又富馨香氣。肉桂去油膩的成效一流。

茴香分大小,小茴香有股甜味,在義大利講究的比薩店,找得到撒了茴香的比薩,真是滿口生香。來台後吃比薩,很少人走險途,除了芝心、花心以外,沒有吃過真正有香料為基礎的脆餅。

比例。 影響口感的關鍵工夫

曾有來台的外國訪客以為台灣最大的連鎖店不是麥當勞,而是五香牛肉麵。但是哪一家牛肉麵沒有幾招自己的調味秘方,還能傳頌一時?即使是五香所用的肉桂、荳蔻、八角、茴香和花椒的比例,即已是行內不傳之家傳秘方。

這五種香料各自的味淡味重皆不同,要調成濃淡相宜,增一分太多,少一分太淡,可以試從專家建議的二:一:三:二:二開始。其實著名的台塑小牛排,各式印度咖哩(但著重在黃色的薑黃粉上)都有各式香料的影子。厲害的調味專家可以添加甘草、丁香、陳皮、橘皮、砂仁等試驗,可以找到好的獨家配方喔。

還有的香料如迷迭香(rosemary)來放羊肉類,茴香(fennel)放禽類,都不是在台西菜中常見的佐料。丁香、肉桂溫中散寒暖胃,茴香治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八角、花椒開胃,都是兼具香料和食補的好材料。

滷味中少了香料,不得以完全材料配醬料火候的工夫。人生少了挑戰和刺激,就不能衝破格局,另闢境界。像一盤大菜沒有突出的香料搭配,缺了異軍突起,最多只能打上七十分在及格邊緣,沒有回味的餘香。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