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傅培梅時間」是許多婆婆媽媽的救星,在當時轟動全台,幾乎家家都看傅培梅,家家燒出好滋味。(插畫/王春子)
「傅培梅時間」是許多婆婆媽媽的救星,在當時轟動全台,幾乎家家都看傅培梅,家家燒出好滋味。(插畫/王春子)

全球第一款泡麵調理包,滿漢大餐話從頭

2021/07/22

  • 文字 / 范僑芯
LINE分享 FB分享

12月的巴黎街頭,沒有意外的飄著大雪。

天未亮,我穿過層層風雪,抵達地鐵站,搭上最早的班次,趕往學校,緊接英法交錯的料理課程。等到可以放鬆腦子回家時,路上早已一片漆黑。我日日在晨不見陽光、夜不見月光的夙興夜寐中度過。其實這種日子久了,倒也就習慣了,只是生在亞熱帶氣候的台灣女子如我,除了小時候跟隨熱血的父親,於凌晨上了一次合歡山賞雪後,就再也不曾感受過如此酷寒的冷冽。

因此,巴黎的大雪,於我而言,雖然有著新體驗的興奮,但更多的是思鄉苦悶。

幸好,解決低潮的方法不是沒有。

拖著疲憊的身體,我走進廚房,拆開從線上台灣超市團購的家鄉味──滿漢大餐蔥燒牛肉麵,燒鍋熱水,不須太多,淹沒過麵體即可,再將調味包以及帶肉塊的調理包精華倒入內,額外加幾片路過亞洲超市順手拎回來的青江菜,快煮三分鐘,簡單方便的台灣牛肉麵,活靈活現就在眼前,像是穿過一扇任意門,直接回到台灣街頭巷尾。

那晚,我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品著滿漢大餐,瞅著裊裊白煙,點燃微微光芒,看見希望,看到夢想,看到台灣的家人說話。

「啊!牛肉麵天堂!我要勇敢,我要堅強。」心底暗自啜泣不敢言。

台灣牛肉麵出國拚外交

隔日,憑著自己是「滿漢大餐大富翁」,把泡麵帶到學校,不僅送給台灣的朋友撫慰心靈,還分享給來自中國、美國、匈牙利、巴西、印度等外國同學,教他們怎麼泡泡麵,享用這來自台灣的人間美味。

這些外國人,大概沒見識過如此「真材實料」的泡麵,每個人嘗過之後,除了驚豔還是驚豔,讚歎還是讚歎。他們瞠目結舌的看著美味多汁的蔥燒牛肉從調理包中傾瀉而下那刻,我不禁揚起屬於台灣人驕傲的微笑,那醬汁的香味,甚至連法國大廚都佩服台灣人的聰慧。

結束巴黎的課程返回台灣後不久,不幸遇上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情況,各地區陸續封城,不少國外朋友還特地傳訊息問我說,可不可以寄滿漢大餐給他們,讓他們可以在無法出門的情況之下,還能享受到熱騰騰的台灣牛肉麵。

疫情至此,口罩缺貨事小,美食匱乏事大,我這群畢業於餐飲學校的貪吃朋友呀!真是令我啼笑皆非。

傅培梅上電視教做菜

我們絕對可以很驕傲的說,泡麵結合調理包,是台灣獨步全球的創舉!依稀記得,國外的朋友問我到底是誰發明這麼聰明的料理,當時的我竟懵然不知,實在慚愧!要追溯這項偉大的發明,就得從一位名廚開始講起。

1962年,台灣電視史上首位開設烹飪教學節目的主持人──傅培梅女士,橫空出世。起先她只是溫文儒雅的在家相夫教子,卻因老公不滿自己料理手藝,而邁出廳堂大門,積極找大廚學做菜,鍛鍊出一手好廚藝。為了多少補貼先前砸鍋賣鐵學廚藝的開銷,開始籌辦家庭烹飪教室,並在運營有成的幾年之後,受到電視台的青睞,邀請她開設當時前無古人的烹飪料理節目,可謂難得的蓋世奇才,學菜的武林高手啊!

而且大家要知道,1960年代是台灣電視剛開始普及的時代,電視盛況與今日簡直不可相比擬,在只有「老三台」華視、中視、台視可選擇的情況之下,檔檔節目都是大熱門,但凡在節目上出現過的人,就算化成灰,民眾都認得出來。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傅培梅時間」烹飪節目迅速的竄紅,吸引許多家庭主婦的目光,每每時間一到,各就各位,眼盯電視,手持筆記,仔細聆聽傅培梅的每個步驟,像是松鼠黃魚、紅燒牛肉、京醬肉絲,道道會出現在餐廳的大菜,經過傅培梅多年家庭烹飪的經驗累積之下,都轉化成為在家就可以輕鬆如法炮製的菜色。接著隔日,主婦們就會依樣畫葫蘆,將前晚傅培梅所教授的菜色呈現在心愛的家人面前,博得滿堂好彩。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食神」這句話雖然在1996年才被香港鉅片《食神》所運用,但早在1962年的台灣,傅培梅無疑在每個主婦心中都種下「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做好菜」的這顆種籽,同時也奠定了她「明星廚神」的地位。

後來,精通日語的傅培梅,與當時為台視合營者之一的日本富士電視台淺野社長相談甚歡,遂受邀到日本開設料理節目「夫人的廚房」,持續推廣中華料理。沒想到此番長征,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她操刀主持的節目,立刻在日本社會掀起一股波瀾壯闊,讓許多熱愛中華料理的「路本人」為之瘋狂。

跨行推中華料理調理包

誰說好事不出門?傅培梅不僅在他鄉打響知名度,也讓日本知名公司山森食品(YAMAMORI)嗅到商機,派遣專人與她洽談聘僱合約,邀請其擔任該公司中華料理調理食品顧問一職,展開在日本推行中華料理的顛峰之路。當時山森食品是亞洲最大的軟性殺菌袋,也就是俗稱軟性罐頭或調理包的製造和設備公司,主要業務之一便是開發各種調理食品,因此研製中華料理調理包,成為傅培梅的首要任務。

但,人生怎麼可能永遠順風順水順時鐘!即便是廚神,跨到不熟悉的領域,總還是會有踢到鐵板的時候。

向來做菜都是使用傳統料理手法的她,經歷幾次起鍋時是完美菜餚,裝袋殺菌後卻「走味走鐘」的打擊,無數徹夜未眠的反覆思量之後,終於逐漸掌握食品加工的箇中學問,從不同澱粉糊化特性、PH值調整,到每種調味劑量都是以克為單位的精密量測,所有觀念都從頭學習,始得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

後來,看重傅培梅女士日本食品大廠顧問的經歷,在她返台後,時任經濟部長李國鼎先生曾向她提議,可與國內知名食品大廠合作,希望能將早在全球風靡已久的調理包浪潮帶入台灣,聯合開發出專屬於台灣的調理食品,造福那些為了三餐煩惱的煮婦們,更期盼能將中華料理一舉推向國際。

此事雖立意良好,但遲遲無人附和。本來以為這件事情要石沉大海之際,統一企業首先發聲,聯繫了傅培梅,表明欲借鏡其在日本學習到的寶貴經驗,研製開發調理食品。

向來以推廣中華料理為志業的傅培梅,毫不考慮就點頭同意,畢竟推廣中華料理這擔子,捨她其誰?

泡麵自帶肉塊驚動市場

於是,經過數個月的反覆測試、調整,1983年,全世界第一包帶有「肉塊」的常溫調理包泡麵──滿漢大餐珍味牛肉麵華麗登場。由於當時傅培梅的形象簡直登峰造極的好,因此統一在行銷手法上,還特意在包裝上印製她的頭像,以示共同研發之鐵證,讓不少「追星」婦女爭相搶購,一度造成市面斷貨、史無前例的熱銷盛況。

故事至此,你以為已經結束,實則不然。

商場上的角力之鬥,無疑就是打太極,秉持著「敵不動,我不動;敵微動,我先動」的信念。傅培梅與統一聯手出擊的滿漢大餐,毫無疑問的坐上泡麵市場的王者寶座。此張王牌一出,也讓其他食品大廠戒慎恐懼,不僅紛紛跟進調理包泡麵的技術,還連忙推出其他常溫調理包食品,搶攻市場,開啟台灣調理包蓬勃發展的時期。

其實,軟性殺菌袋的技術早已在海外行之有年,但台灣始終沒有人肯推出像滿漢大餐那樣跨世代的新商品。如今細想也能理解,人對於過於新奇的事物總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加上當時媒體資源並不多元的情況之下,要教育消費者去接受新的商品,確實是算盤怎麼打都打不精的硬仗。

因此,私以為,傅培梅與日本食品企業合作這樣的機緣,並不單單是她個人的豐功偉業,而是深深影響整個台灣食品加工產業,邁向下個世代的新扉頁。

 〈作者小檔案:范喬芯〉

不是很勤儉但卻很硬頸的客家人。
畢業於法國巴黎斐杭狄高等廚藝學校,以粉絲專業「佐餐文字」之名闖蕩江湖,分享各式珍饈的故事,自此展開「執筆持刀」的寫作與料理生活,著有《巷弄裡的台灣味:22道庶民美食與他們的故事》。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