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名店「呷二嘴」手工米苔目:遵循古法、手工鐵掌,吃到滿嘴滑溜米香
2007/07/05
- 文字 / 施慧鳴
曾在台北市大稻埕甘州街的大樹下,占了12塊地磚擺攤的「呷二嘴」米苔目,是當地的「名勝」。夏天,他們只賣米苔目或粉粿這兩種冰,但輕易就創造出3、40人同時排隊,人手一碗冰,在人行道上排成一列的奇景。如今雖已搬進附近的店面,但照樣吸引人,常常成為甘州街的「路障」。
※延伸閱讀:甘州街呷二嘴刨冰:夏天的冰最有特色,只賣米苔目與粉粿二味
比烏龍麵稍細的米苔目,用的是純再來米現磨米漿製成,比一般摻了太白粉的扎實,不容易爛;又比以再來米乾燥磨粉再製的米苔目滑溜和具有米香。不會過硬,咬吞皆可,憑這細緻的口感,難怪牽引了老、中、青台北人的心。
如今已搬進附近店面「呷二嘴」米苔目,曾在台北市大稻埕甘州街的大樹下,造成排隊吃冰的奇景。(攝影:呂恩賜)
道地手工是其訣竅。一向被店家視為秘密的手工製作過程,破例讓我們採訪拍攝,媒體頭一回見識到米苔目的好吃秘訣。
這天早上8點,店主人郭家一家六口,擠在3坪不到的廚房中。第二代掌門人郭添進與太太,早上4點已把當天要用的再來米份量,加水磨成米漿。米的品種,由郭添進親自在每年夏季開賣前,到米行特別挑選當年二到三種再來米作比較,並以半年到一年半前收割,尚屬新鮮的米為佳。當季新米雖然新鮮,但水分較多,做出的成品容易太爛。
磨好的米漿仍需加水攪勻。這水的比例影響甚大,水太少,導致煮熟後的米苔目遇冰會變硬,水太多,過煮一下就爛了。接下來,兒子捲起衣袖加入,開動一把如地鑽的機器,將磨好的米漿作初步攪拌。
但是機器始終不如雙手靈活,於是郭添進用那堅如鐵砂掌的雙手,插入攝氏45到50度高溫(一般可泡溫泉約在39到四41度),不斷將附著在盆邊的漿水,拌入中央,一方面使米漿勻透,一方面揉出黏性,持續約40到50分鐘不停歇。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用純米漿,不必加太白粉,竟不怕下水散開,也不怕整糰變硬的秘訣。「純手工做的東西,吃起來就是比較滑溜。吃我們家做的米苔目,不會結塊啦!」他說。
當他額頭的汗滴下來的時候,整盆米漿已狀似鮮奶油般光滑柔軟,摸起來超有彈性。
呷二嘴的米苔目使用純再來米現磨米漿,比一般摻了太白粉的扎實,滑溜具米香,不容易爛,咬吞皆可。(攝影:呂恩賜)
接者,他拿出一塊洗衣板大小的鋁板。這塊由父親那一輩,流傳至今的家傳鋁板,上面布滿許多洞口,像放大版的蘿蔔擦板,經久耐用,最重要洞口的粗細適中,搓揉出來的米苔目,大小容易入口。待煮滾熱水後,把鋁板架在鍋口上,他就拾一把米漿放在板上,像洗衣服般輕輕搓揉,米漿成條狀掉下鍋,尾端部分成魚尾形,熟透後,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米苔目了。
等等,還沒結束。此時在旁的郭太太,忙著用竹枝在熱鍋中不停攪動,避免米苔目粘黏,大約一分鐘後,還要將煮熟的米苔目撈起,放入冷水中沖洗。經過這道三溫暖手續,口感會更Q,外皮的毛細孔也會收縮,不再吸水,可防止酸臭變壞。
要將50台斤的再來米磨成米漿,到最後產出200台斤的米苔目,總共費時3小時。一般號稱純米的米苔目,絕大多數以現成的再來粉加水調漿,同樣的數量,只需半小時就可做好。但是經過烘乾的再來米以機器打成粉後,米香都已流失。
郭家堅持全程遵照古法,除了彈牙,還有那一口無法取代的米香。
〈呷二嘴〉
電話:02-2557-0780
地址:台北市甘州街34號
營業時間: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