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Tag

  • 魯凱族的家族傳說

    May 14, 2020

    太古時候,拉沙爾拉(Laisalra)家住在一攤深水中間,是第一個有煙冒出來的家族,也就是說,這戶人家已經懂得使用火了。5天之後,又出現另一個冒煙的家族,那是達魯木克魯(Dalumuklu)家,這家人看到遠遠有一戶人家在冒煙,也就是拉沙爾拉家的煙,就想說,他怎麼沒來跟我們交朋友呢?就沿著煙的方向尋找...

  • Paliulius/8664 樂團 用歌聲分享生活

    May 13, 2020

    安向‧瑪卡卡如萬(林源祥)是「Paliulius/8664樂團」的團長,Paliulius是卑南族語,意思是「圍坐在一起」。成立於2006年的Paliulius/8664樂團,團員大多是東華大學原住民學院的學生,雖各自來自不同族群,卻著迷於原住民族古調,正如團名總是圍坐在一起歡唱。秉持對音樂的喜愛,...

  • 鄒族人多元布局 平衡的智慧

    May 13, 2020

    圖照來源:Max Chang族人擅長以柔軟的山羌皮毛做帽飾、皮鞋;甚至以山羊皮作成衣服,而鞣皮需先取得獸皮,說明了鄒族是擅長狩獵的民族。為了表彰狩獵能力,傳統鄒族人還設計了一種臂飾,凡曾獵得山豬者,便可將其所獲之山豬牙製成臂環;每獲得山豬一次,則可加戴一環。但鄒族人可不只靠狩獵維生,其實,他們更重視...

  • 《izuwa 有》唱出排灣族兩代大不同

    May 11, 2020

    擁有好歌喉的排灣族歌手阿爆,出道不久就獲得金曲獎「最佳重唱組合獎」。後來她單飛出片,曾經發行古謠專輯《東排三聲代》以及排灣族語專輯《vavayan ‧ 女人》。現在,她是原住民族電視臺的主持人,愛音樂的她,在主持工作之餘,仍然持續從事音樂表演和創作。想寫一首輕鬆快樂的歌「以前的排灣族女性,每天都要去...

  • 布農族祭儀木刻畫曆

    May 07, 2020

    來到南投境內的布農族部落,經常可在路旁石壁上,看到由「象形文字」組合而成的圖案,仔細一算,原來這八幅圖畫代表著一年之中八個歲時祭儀,但要看出端倪,還需要族人幫忙導覽。這樣的圖案在地利部落、雙龍部落、武界部落,甚至信義鄉的門樓都看得到,不過如果要看原樣,在臺灣民間只剩一塊。卡尼多岸社的木刻畫曆住在南投...

  • 捕魚智慧的奧妙

    May 06, 2020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讓原住民族們發展出狩獵、捕魚等不同生活方式。花蓮的阿美族人,每年5、6 月稻子抽穗的時節,會在溪流出海口舉辦「捕魚祭」,祭祀海神祈求漁獲豐收。定居於高雄那瑪夏的楠梓仙溪兩側的卡那卡那富族,因溪流潔淨清澈,蘊藏著豐富的魚、蝦、蟹類,讓他們也發展出捕魚智慧,每年約5月舉辦「河祭」來祈...

  • 潛藏在大自然的生活智慧

    May 05, 2020

    在過去,世界上並沒有治療各種病痛的西藥、沒有牙刷和牙膏,想要洗澡、洗衣服也沒有沐浴乳和洗衣精。聰明的祖先們就利用大自然的現有資源,善用植物的特性來改善生活機能,有時候更可以食用,或作為祈福、占卜的媒介,功能十分多樣。在疏林生態中的植物,就有許多可作為生活用途。茄苳常綠大喬木的茄苳,是臺灣低海拔地區優...

  • 排灣族祖傳的竹編搖籃

    April 29, 2020

    走在排灣族部落裡,經常可見年輕婦女肩上披著背帶,連到胸前掛個小搖籃,幼小的初生寶寶就在搖籃裡頭甜甜地酣睡著,這就是在過去靠勞力謀生的年代中,排灣族老祖先發明的育兒工具。有了小搖籃,年輕媽媽們就可以抽出手來忙些別的事情,也方便照顧孩子,有如抱在懷中,也不會因為母子身體緊貼而燥熱, 又可以防止衝撞意外,...

  • 消失百年,泰雅祭典再開箱

    October 31, 2019

    泰雅族豐收祭失傳近百年,在日治時期被消弭,祭典文化消失殆盡。阿美族有豐年祭,賽夏族有矮靈祭,屬於泰雅族的豐收祭是什麼樣子?四十一歲的他返鄉尋根,企圖重建部落祭典,尋找泰雅族消失的時光。他是黃一峯,知名 Wind Salon創辦人。另一個身分是雷沙・達斯(Leisha Dabasi),泰雅族之子。平日...

  • 追著東海岸8件大地藝術,一路玩下去

    August 24, 2016

    今夏從花蓮磯崎出發,沿著台11線南行,直到台東加路蘭,來場東海岸藝術之旅。8個地景藝術散布海岸線,在大自然的舞台挺立。 1、土地上的快樂創作者:撒部•噶照新社半島的稻浪與太平洋交織成一幅美麗的畫。藝術家撒部‧噶照運用田土、稻草、稻穀、鋼筋與鐵網等媒材,打造海洋章魚與植物發芽造型的地景藝術,感謝海洋與...

  • 故事現場:南橫公路山巒上的鳥人傳說

    February 17, 2016

    趁著年節長假,來到高雄深山南橫公路上的布農族部落,溫暖卻不失山林的涼意清爽,南橫的岔路上,車子一路往山上開,來到了海拔800公尺的舊部落平台,這裡住戶本來就不多,甚至有好幾間房子外型幾乎一模一樣。 自從2009年的八八風災之後,重創高雄山區,南橫公路受損嚴重,旅客變少了,河川、公路也改了道,位在高...

  • 來去部落住石板屋 高中生的寒假作業課!

    February 05, 2016

    你的寒假作業有趣嗎?台中市葳格國際學校每年寒暑假,都會安排移地課程,今年寒假,有30位學生選擇到台東達魯瑪克部落進行志工服務,跟著魯凱族青年回到舊部落Kapaliwa重建生態廁所,體驗住在石板屋的自給自足生活,一起踏上尋找祖靈之路。「這是我們部落最重要的守護神,進去之前,我們都要祭拜祂,請他庇佑我們...

  • 探尋 達魯瑪克的石頭信仰...

    January 11, 2016

    歷時兩個多月,石版系列的四支專題,即將進入尾聲,在轉身離開前,我想,我找到了石頭信仰的答案,也謝謝族人給我這麼豐富的情感,對部落、對社會,也是對未來。 從舊好茶的石版屋開始,告訴了我,生火即是生活,一把火是薰蟲,是炊煮,更是房子守護神。直到外來集權進入,人的角色硬生生從石版屋被抽離後,一切很快速地變...

  • 錢途之戰 民主時代裡的翻轉

    January 05, 2016

    2015年的尾聲,去了一趟高雄市那瑪夏區,因為自從2009年八八風災過後,直到2014年往那瑪夏區的路才全線暢通,到那裡,我認識了一位部落媽媽叫林淑芳,她是舞蹈老師,也經常去托兒所代課,偶爾還到衛生所當志工,中午再趕回家做便當給工人吃,熱心助人的她,也是是部落族人口中的大忙人,但其實她的正職卻是那瑪...

  • 原住民眼中所看見的氣候變遷

    December 28, 2015

    冬至那一天,我和一群姐妹淘辦了一個麻辣鍋聚會,我們的共通點是都是原住民(其中一位血緣不是,但靈魂上是)。正當大家吃得正開心時,一位最近剛去巴黎參加氣候變遷會議回來的姐妹說:「到了台灣我才知道我們有多不了解自己的文化,竟然有人看到我穿族服,就問我是不是要來表演的!」這位卑南族的姐妹,跟天后張惠妹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