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搜尋結果:共 2999 筆
-
布萊克薛薛:勇敢作夢、認真實踐
December 29, 2020
在都市出生、長大的布萊克薛薛,每到寒暑假的時候,就會跟著爸媽回到屏東牡丹鄉的部落。「旭海村是一個背山面海的部落,族人的臺語都非常溜。」布萊克薛薛的父親是排灣族、母親是阿美族,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的家非常近。身為都市原住民族,布萊克薛薛很少有機會說族語,每次回到部落的時候,他就會從長輩身上學會很多和...
-
要感恩,也要趕小鳥
December 28, 2020
過去農獵時期,賽德克族人以「燒山田墾」的游耕方式在山上耕作,種植小米(masu)、地瓜、芋頭等作物,小米1年僅能於春天播種1期,過完冬天就得墾地,大概在2、3 月播種,但在年底前,族中耆老就會舉行感恩收穫祭,來感謝高山、大地、祖靈帶來的豐收。這是一個簡單的祭典,每年歲末年終,族中耆老便會召集族人,選...
-
台灣傳統建築百科全書,夜探台灣第一官宅霧峰林家:蔡依林、安室奈美惠MV都曾到此取景
December 24, 2020
從高鐵站驅車前往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報了目的地,計程車司機好奇詢問:「晚上有開嗎?」這是一個月兩次機會,夜探台灣最具影響力的家族之一,深入全台僅存清代一品官宅窺秘。夜幕低垂,我們手提燈籠踏進大宅院,有如回到百年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台灣現存年代最早的門神彩繪。武門神「神荼」與「鬱壘」手持兵器,目光炯...
-
泰雅族的狩獵智慧
December 23, 2020
在部落文化興盛的年代,狩獵,是一個男人從個人學習到與部落群體關係進行密切合作的訓練過程。除了取得食物,同時也在訓練一個男人負起守衛部落的責任與技能。所以大部分的泰雅族男孩在6、7歲時,就會跟著長輩到山上學習打獵、觀察動物行走的路徑、足跡、排泄物、學習父祖輩們是如何放置陷阱。而打獵獲得的肉品,不管在祭...
-
BBC譽為台灣國寶,Gucci、Coldplay跨海找他合作,手繪大師顏振發:要畫到看不見為止
December 17, 2020
當跨越世代、不同領域的匠師們攜手創作,會激盪出什麼火花?這一天,台南全美戲院電影看板畫師顏振發主持的繪畫體驗行程,我們找來二度入選亞洲50大酒吧的TCRC調酒師,聯名一幅跨世代創作。※延伸閱讀:2016亞洲最佳酒吧第23名!台南天后宮巷底酒吧TCRC現年67歲的顏振發,從事這一行已50載,由於長時間...
-
城市裡的水療森林
December 17, 2020
這近一年時間,我幾乎把香港想要去的住所度假(Staycation)都去遍了,光是近期最受歡迎的香港瑰麗酒店(Rosewood Hotels & Resorts)就去了四次。住旅店的癮頭只能在香港發洩了。剛剛開幕的旅店固然新鮮燙手,熟悉的老住處其實也值得反覆回味,有一些地方即便十年不變,每次入...
-
筷架變耳環、「千層堆漆」做奧運隊服,賴信佑擦亮70年漆藝世家「光山行」老招牌
December 17, 2020
賴信佑出身漆藝世家第三代,爺爺賴高山是國寶、父親是知名藝術家,他卻形容自己是一位商人、搞文創的業務員。這天,他帶我們回到現已改建為賴高山藝術紀念館的家族故居,原來現年34歲的他,有著含金湯匙出生的幸運,也有著富不過三代的哀傷。爺爺賴高山,是台灣第一代漆藝匠師,也是民族工藝終身成就獎得主,16歲就以優...
-
卑南族 頭戴花環轉大人
December 15, 2020
卑南族主要居住在臺東縣臺東市及卑南鄉,至今仍保留男子會所制度,未婚男性須居住在「會所」裡接受斯巴達式訓練。前卑南族花環部落學校的校長林清美表示:「會所制度維持了我們的傳統文化和祭儀。」傳統上,卑南族擁有自己的教育體系與教育場域,一個是屬於女孩子的學校,即教授小米文化的學校;另外一個則是屬於男孩子的學...
-
堅強的卑南族女人
December 15, 2020
爭風吃醋的由來有一位女孩名叫卡利卡利(kalykaly),有一天吹來一陣風竟然讓她懷孕了,未婚卻挺了個大肚子,讓她羞於見人,只好想盡辦法遮掩不被人知道,後來她生了一個小女嬰,取名拉鹿高(DaDungaw),當卡利卡利和村民一起到田裡工作時,她便將拉鹿高藏在草堆中。經常藉故去給孩子餵奶,後來工作的夥伴...
-
卑南族少年猴祭的深學習
December 15, 2020
職場有時就像戰場,年輕的朋友們,你將來想到哪個地方戰鬥呢?在還未投入職場之前,也許你可以多跟師長討論這個問題,甚至利用寒暑假到父母上班的地方先觀摩一下。對於傳統卑南族的青少年們來說,「猴祭(Mangamangayau)」不但是他們進入成年之前的養成訓練,更是全部落相當重視的一項祭典。每年年底的「年祭...
-
尋找篇》追溯根源串起家族記憶
December 14, 2020
原住民族的傳統名字,背後蘊含深刻的文化意涵,也代表著族人對於傳統文化深刻的體悟。如果失去了名字,就如同遺忘自己的文化,讓靈魂迷失,在歷史中顛沛流離。追溯根源,想找到自己的名字,就像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又可以向何而去。在尋找名字的路上,有些人找到了,並透過實際行動告訴大家名字的美好;但是,也有人至今無法...
-
脈絡篇》透過族名認識真正的自己
December 14, 2020
原住民族的傳統服飾色彩多樣豐富,16族各有其鮮明風格,一眼就能夠從他們的服飾判斷出屬於哪一族。其實,不單是服飾,各族對於傳統名字的命名方式,也都各自獨特的文化習俗。例如以家名制命名的排灣族,家家戶戶都有各自的家屋名,此外,非常重視階級制度的排灣族人,在嬰兒出生後,命名也會因為階級而有所不同。採用親子...
-
總論篇》請問你叫什麼名字?
December 14, 2020
原住民族各族的命名文化都不一樣,以阿美族為例,他們崇尚自然,常以時間、動植物或氣象來取名字。例如阿美族女性常見的名字Panay,是稻穗的意思,由此得知她是在稻作收成的季節出生;有人剛好是在早上出生,所以取名為Ranam,就是早餐的意思。還有Tefi是鵲豆、Tali是芋頭、Fonga是地瓜,這些都是部...
-
12個部落組成美麗之島
December 14, 2020
自從開啟大航海時代後,臺灣被冠上「福爾摩沙」的美麗名號,而孤懸在太平洋赤道以南42公里的邦交國「諾魯」(Nauru),則在1798年被英國捕鯨船船長John Fearn命名為「快樂之島」(Pleasant Island)。除了同樣擁有美好的別名,2國的原住民亦同屬南島語系,展現出樂天知命的生命情懷。...
-
漫步銀山溫泉街,紛飛雪片中重現大正風情
December 10, 2020
那一年,為了犒賞員工一年辛勞,我們選在12月工作告一段落後,全公司到日本旅行休息,順便找尋下一季靈感來源。於是從名古屋開始,到岐阜縣參觀公共房屋設計做知性考察觀摩,再前往山形縣花澤市銀山溫泉區,希望將辦公室裡長期累積的怨氣和劍拔弩張,加上我時不時爆發出的火山怒氣,能隨著溫暖心脾的水蒸氣,蒸發至無謂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