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搜尋結果:共 2999 筆

  • 家 是心之所屬

    June 09, 2021

    6 月 1 日是Oris的創立紀念日,今年邁入117歲的同時,為慶祝這個日子,推出以Big Crown為靈感而設計的Hölstein 2021 限定款,與2020年首次推出的紀念款式相同,全球限量 的250 只,僅在官網與全球專賣店販售;並是首款搭載Oris 自製Calibre 403機芯...

  • QJ挺在家防疫的你,為生活增添美好

    June 07, 2021

    Queen Jocelyn是台灣的輕奢珠寶品牌,以高級珠寶工法製作卻有著容易入手的價格,具有極高的CP值。在面對因疫情衝擊帶來的沉悶的氛圍時,更是需要這樣的美好事物來妝點生活。1. 黃橙雨露 玫瑰金晶鑽項鍊以高級珠寶的鑲嵌工法製作,墜長2.8cm的典雅設計,從淡橘色的鋯石向上延伸,呈現出優雅的水滴型...

  • 鄒族矮人傳說

    June 04, 2021

    鄒族的傳統領域在陳有蘭溪、濁水溪以南,往東到玉山,往南以荖濃溪為界,在他們居住地南邊有兩種穴居的小矮人,一種是套布袋的人Mefucu,一種是跟小米一般高的Saiwucu,他們都是身手矯捷、不留神就瞬間不見人影的小矮人。小矮人擄走懷孕的鄒族婦女以前鄒族跟一種會吃人的小矮人住得很近,鄒族人稱之為Mefu...

  • 頭目與大魚的感恩傳說

    June 04, 2021

    夏季的清晨,天還沒亮,4點鐘的臺東太麻里鄉拉勞蘭青年會所就聚集了部落裡所有的青年、少年,他們早早起床著裝,排好隊伍,唱起排灣古調,並且點燃了小米梗,敲打著鐵器,青年會長拿著七里香葉子揮揮眾人的屁股,每個人輪流過火去除穢氣,接著小跑步繞行各戶,向族人報訊,告知小米收穫祭即將舉辦。一行人很快就來到頭目家...

  • 從聖山的高度看見自己

    June 04, 2021

    傳說,鄒族「手杖」(hipo)刻上「Z」型圖紋,在蛇的眼裡就成為可殺死牠們的長矛。鄒族人在野外活動時,拿著這手杖就可以將蛇類嚇跑,除了維護自身的安全,也可避免對蛇類造成無謂的傷害!以前,大部分的手杖會以pasx(箭竹)或hipo(芒草稈)製成。眼見天氣日益炎熱,老師們臨時決定教鄒族孩子用芒草桿製作蛇...

  • 原住民族的絕佳補品—樹豆

    June 03, 2021

    學名是Cajanuscajan(L.)Millsp.的樹豆,是熱帶及亞熱帶常見的作物。在臺灣,許多原住民族部落也有著關於樹豆的千古傳說,各族都為其取了不同的名字。例如,泰雅族:Syungutu、賽夏族:Senget、排灣族:puuku、卑南族:buaw、賽德克族:sunguc、噶瑪蘭族:daung、...

  • 智慧傳承的竹編好器

    June 03, 2021

    竹林分布在北緯46度至南緯47度之間的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尤以亞洲分布最密集。臺灣幾乎每個地方都看得到,尤其是海拔800公尺以下的區域,剛好這些區域是原住民族部落主要分布區域常被拿來當作竹屋建材,以及樂器、竹編器具等用途。不同竹材各有用途布農族的分布很廣,在南投縣仁愛、信義兩鄉,花蓮縣卓溪、萬榮...

  • 瑪蓋丹.石卡達法度唱出邵族之聲

    June 03, 2021

    瑪蓋丹.石卡達法度來自邵族部落,他的家族曾在日月潭經營樂舞文化園區,為觀光客表演邵族獨特的樂舞。在部落出生、長大的瑪蓋丹.石卡達法度,生活中總有音樂和舞蹈相伴。耳濡目染下,他對音樂自然產生興趣,跟著阿公和阿嬤學習邵族的古調歌謠。愛唱歌也愛創作的他,2017年發行首張族語音樂創作專輯《美好的,怎麼了?...

  • 婆羅洲雨林的守護者—達雅族

    June 03, 2021

    「Dayak」是河流的意思。從前沿著婆羅洲沿海與島上最長的河流卡普阿斯河(SungaiKapuas)沿岸,可以看見達雅族男人們勇武地狩獵捕漁,而女人們在農田裡辛勤耕作,當她們抹去額上的汗珠,大如手鐲的耳環便匡噹匡噹地晃動,漸漸地,這股沉甸甸的重量把耳垂拉到肩膀上。至今,長耳垂配戴大耳環,仍是達雅族婦...

  • 視覺與味覺織出奢華饗宴

    June 01, 2021

    Hôtel de Tourrel 貴族莊園新舊相融如果熟悉梵谷的《星夜》、《鳶尾花》、《橄欖樹》、《收割者》等畫作,那麼應該對於普羅旺斯聖雷米地區(Saint-Rémy-de-Provence)不陌生,號稱一年有300 天皆可享受美麗陽光的地區,鄰近亞維農、尼姆和馬賽,也是梵谷最...

  • 傳承獵人精神

    May 25, 2021

    在都市化的社會,人們不斷往都會流動,原住民族青年尤其如此,先到都市求學就業,留在部落裡的大多是耆老或中年返鄉,要傳承獵人精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創立嘉義逐鹿部落獵人之家的莊莫俄,經常帶著孩子上山,親近山林,但這樣的家庭愈來愈少。幸好如今有許多部落組織在寒暑假舉辦獵人學校,帶領青少年學習山林知識。訓練兒...

  • 山林中的獵人工藝

    May 25, 2021

    長久以來,對於山的子民鄒族來說,狩獵是維持生態平衡的一種方式,山林則是原住民族的寶藏,是賴以為生的食物來源,也是文化傳承。一位成年男人經過狩獵的訓練,學習了敬天、敬土地,保育著山林物種的生生不息。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理事長高德生表示,原住民對山林是非常尊敬、謙虛的,鄒族狩獵文化不僅是狩獵,也是維持生態...

  • 重拾失落的樹皮布工藝技術

    May 25, 2021

    從小就喜歡畫畫的林戎依,一直以來努力地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她在都蘭部落看見阿美族傳統的樹皮布工藝,便對它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開始投入樹皮工藝的學習與創作;之後,更在臺東成立「獨樹依織」工作室。從事樹皮布工藝的過程中,林戎依找到自我肯定以及與原住民族文化的連結;面向未來,她希望能致力...

  • 歐開合唱團《思念》展現動人美聲

    May 20, 2021

    愛音樂的葉微真、葉孝恩、芭塔( 李湘君)、馮瀚亭,四人共同組成「歐開合唱團」,以無伴奏的合唱方式(a cappella),到處巡迴演唱,靠著四人中、高、低音和聲搭配,就能夠讓一首歌曲變得豐富而動聽。簡單詞語 傳遞說不出口的愛慕《Swa I Yan 思念》是一首近代的泰雅族民謠,描述說不出口的愛。「無...

  • 得陸.鳩浙恩澇:不要害怕犯錯

    May 18, 2021

    屏東來義鄉文樂部落早期有一支原住民文化隊,經常受邀至九族文化村或三地門文化園區等地,表演排灣族傳統樂舞。「到外面去表演是很風光的一件事,出發之前,族人會放鞭炮給予祝福,同時嚇跑不好的惡靈。」生長在屏東來義鄉文樂部落的得陸.鳩浙恩澇,至今仍清晰記得當時場景。得陸.鳩浙恩澇的奶奶和外婆也是文化隊成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