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搜尋結果:共 2999 筆

  • 迦瑙.伊法蘭:多參與,邊做邊學

    October 04, 2021

    小米是排灣族非常重要的作物,從播種到收割的過程,有許多的禁忌和祭儀。迦瑙.伊法蘭念大學時,以部落文化為畢業製作的主題,為了拍攝畢業作品,他走進土坂部落跟著vuvu學習,看著小米種子撒在土地裡,慢慢地成長、茁壯,在認識小米的同時,他也漸漸地理解原住民族依循四季運作的歲時祭儀和傳統文化。因為樂舞重新認識...

  • 森林資源的現代產業應用

    September 27, 2021

    木材在原住民族傳統社會中被廣泛使用,建材、飲食器皿、樂器,以及杵臼等生活用品,或是漁具、舟船等交通工具,都需要使用木料。但最普遍應用就是當柴燒,以木頭取火可烹煮食物,同時讓室內保持乾燥,防止物品及房屋發霉腐壞,冬天更可取暖。至今許多部落族人仍習慣每天一早在主屋旁的半開放工具間燒一盆火,尤其在冷颼颼的...

  • 被菜市場養大、最台的老外銀行家,庶民老總林鑫川逛虎林街,私藏美食筆記大公開

    September 23, 2021

    印象中銀行家西裝革履,出入有豪華黑頭車,連司機都格外文質彬彬。新加坡星展銀行來台近40年,台灣區總經理林鑫川上任3年多,被譽為「最台味的庶民老總」。他愛下廚,換上休閒服獨自逛市場買菜,憑著台語流利暢行無阻,走跳夜市也如魚得水,「台灣食物口味與新加坡福建人很接近,」雖離鄉背井,林鑫川在飲食上從沒犯過思...

  • 祕魯星雪祭 滿月高山下相逢

    September 17, 2021

    安地斯山脈的原住民族從1783年就開始舉辦星雪祭(Qoyllur Rit\'i),也因而吸引眾多來自其他地區的朝聖者來此慶祝豐收。但星雪祭的由來卻是個相當悲傷的故事,據說在18世紀,一位美洲原住民族男孩馬利歐諾以畜牧為業,偶然間認識了一位叫曼努埃爾的男孩。後來,多虧了曼努埃爾的幫忙,馬利歐諾的牧群個...

  • 快來吧!我們一起《看月亮》

    September 17, 2021

    年輕的布農族音樂人馬詠恩和農男樂團共同合作,用最具有創意和最通俗的編曲,製作出《看月亮—Sadu Kata Buan》音樂專輯。在嶄新的現代編曲架構下,保留大量的古調吟唱。「跟著部落長老學習族語和古調,是最幸福的一件事。」馬詠恩從小學習布農族語和古調,如今更藉著音樂,傳承原住民族的音樂與文化。吟唱古...

  • 你不知道的韓國中秋:返鄉掃墓、團聚做松糕,婦女穿韓服跳圓舞

    September 16, 2021

    舉凡亞洲各國的中秋節慶,最為隆重盛大的,莫過於韓國。韓國的農曆8月15日,稱為「秋夕」,是朝鮮半島僅次於新年的大型節日。按照習俗,不分南韓北韓,秋夕時節人人都要返鄉探親、掃墓祭祖,這天也有「韓國感恩節」之稱。在南韓,秋夕甚至前後一連三日都是國定假期。「秋夕前二、三週,全國都在搶回老家的車票。」來自首...

  • 從天文研究所到影像修復,蔡孟均保留膠卷最初穿越時空

    September 15, 2021

    「片庫在巷子裡面,是個工業區。」靠著這句指引與Google map,我開始了一段宛如尋寶的採訪。進到工業區裡,滿滿的貨車在忙碌地倒車、前進、迴轉,先得小心翼翼地避開車子,還要注意手機上的地圖顯示哪邊該轉彎。無奈找了許久仍無法定位目的地,只能開口向路人求救。「前面那邊的巷子右轉,左邊那幾棟就是囉!」簡...

  • 撒奇萊雅族的海祭

    September 10, 2021

    每年3、4月春末初暖時節,東北季風稍歇,當太平洋洋流—黑潮帶來大量的飛魚和洄游魚類時,花蓮濱海的各部落也隨之進入捕魚的季節。居住在東海岸的撒奇萊雅族男性族人會在漁季開始後的時節舉辦海祭,祈求海神、山神和祖靈的保佑,讓漁夫每一趟都能安心出海,滿船而歸。海祭又稱海神祭、捕魚祭,是以海維生的撒奇萊雅族非常...

  • 法式節奏佐餐酒打造「新台味」,富錦樹台菜香檳成首間拓點海外米其林台菜

    September 09, 2021

    夾一片白斬雞佐薑絲,啜飲一口法式香檳——從視覺到味覺的強烈對比,正是富錦樹台菜香檳擘畫出的新台味風光。如此台式滋味,與法式風格的碰撞,今年收服秘密客的味蕾,摘下米其林一星。這顆星星,也讓富錦樹台菜香檳,成為第一間發跡於台灣、拓點海外的米其林台菜。究竟,它的新台味主張是什麼?探訪富錦樹台菜香檳創始敦北...

  • 那些小米教會我的事

    September 03, 2021

    上個世紀末,原住民族祭典經常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小米收穫祭卻沒有小米,祭典裡應該要有的小米酒並非以小米釀造,而是改用糯米或公賣局的瓶裝米酒⋯⋯。原來,這是因為飲食習慣受外來統治者日本人以及漢人的影響,才改以更便利取用的稻米為主食,小米漸漸地被稻米取代,讓過去「藏種於民」的傳統被破壞,不計其數的小米品...

  • 小米—最神聖的主食作物

    September 03, 2021

    每年入夏,走進部落便可見小米田裡搖曳著小米串。其實,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便開始種植小米,且世界各地都有此作物,又被稱做粟、稷、粱、粟米。小米是五穀中籽實最小的品種,植株約60~150公分高,米穗一串則可長至20~30公分;接近採收期時,小米穗則會因重力而串串下垂,風吹搖擺。小米耐旱,適合種在缺乏灌溉...

  • 傳說,小米是這樣的⋯⋯

    September 03, 2021

    傳說中的小米種子是怎麼來的呢?有的說來自天神賜予,有的說是地底小矮人送的⋯⋯,取得的方式林林總總,故事各有不同。神明與小米種子撒奇萊雅族、魯凱族、阿美族就有小米與天神傳說。其中,撒奇萊雅族是天神與凡人通婚的故事。有一個女孩Sayon到一處叫Balalat的水塘取水,認識了下凡的天神Botong,便結...

  • 泰雅族感恩祭Ryax Smqas Hnuway Utux Kayal

    September 02, 2021

    相傳在遠古深山中,有一塊巨石。有一天,石頭突然裂開,走出來一男一女,兩人一起生活,男人打獵、女人織布耕種,在自然分工之下,生活過得和樂融融。後來,兩人覺得應該延續後代,卻不知如何是好。由於泰雅語中的「風」跟「靈」的發音是一樣的,女人於是想到一個點子,她爬到山腰上吹風,希望山風能夠讓她懷孕,嘗試之後發...

  • 人生急轉彎後,意外發現故鄉美好⋯⋯賴昭旭返家照顧雙親,卻凝聚社區向心為彰化「源泉」注活水

    August 30, 2021

    位在彰化二水鄉的源泉社區,近年因小鎮藝術節、黑泥田拔河等活動,在中部地區小有知名度,每年到了11月舉辦八堡圳跑水節活動,更是熱鬧滾滾,社區到處可見的「籠仔篙」裝置藝術已成地標⋯⋯卻少有人知道,背後推手是一位孝子、建築師,更是一位點子王。他叫賴昭旭,62年次,身材壯碩,方頭大耳,源泉社區沒有人不認識他...

  • 辦桌日換回昔日記憶、漁光島女兒李昀諭重返被愛擁抱的地方

    August 30, 2021

    位於安平區緊鄰安平漁港與商港的漁光島,面積約400多公頃,島上一半以上的面積都是森林。連結市區跟島的漁光大橋前急轉有一條小徑,與聯外通道平行,整齊的人行地磚加上兩旁茂密的樹林,林上攀爬生於曠野的大片大片無根草,宛如公園。時序已過立秋,地上落葉灑落厚如雲層,稍加經過捲動就窸窣作響,而往遠方望去,一路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