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由於潮州的太陽與麵線老客戶,余玫芬、劉銘晏在潮州定居落腳。(攝影/許家華)
由於潮州的太陽與麵線老客戶,余玫芬、劉銘晏在潮州定居落腳。(攝影/許家華)

接手阿婆半世紀傳統日曬麵線:能揉麵團的日子都是好日子

2017/01/19

LINE分享 FB分享

還沒與「玫來晏趣製麵小農農莊」余玫芬、劉銘晏夫妻碰上面,一踏進製麵廠,先聞到一陣小麥香。味道,牽引著台南人余玫芬來到潮州。

她記得小時候在潮州外婆家的美好時光。外婆的好朋友製作傳統手工麵線,天氣晴朗時,阿婆每天在庭院曬麵線,余玫芬曾在麵車之間穿梭,鑽來鑽去。「味道很香,我一直記得那古早味。」她說。

10年前,阿婆沒力氣揉麵了,兒女不接,阿婆急著找人承繼30多年的傳統麵線招牌。當時住在高雄的余玫芬和劉銘晏剛離開汽車精品百貨業,考慮三天決定接下,從學徒做起,開啟事業第二春。

曬麵線得看天氣,日曬麵線的角度與方法,都影響口感與香氣。(攝影/許家華)

曬麵線得看天氣,日曬麵線的角度與方法,都影響口感與香氣。(攝影/許家華)

每天清晨4點15分起床,從高雄開往潮州,向阿婆學製麵學了一年。從坐辦公室,轉為身體勞動。每天與重達20斤的麵團、充滿韌性的麵線搏鬥,手指頭關節都疼痛。麵線不好馴服,還得看天氣。夏天吹潮濕南風、冬天吹乾燥北風,日曬麵線的角度與方法,都影響口感與香氣。他們學著看衛星雲圖,看天空雲在跑,聞風的味道,就知雨快來了,不讓麵線淋一滴雨。

余玫芬講起麵線,像在談一個活生生的人。她說,揉麵要壓出麵皮的「毛細孔」,「要觸摸它,讓它休息,要喜歡它」。如此製作的麵線,從鬆軟到扎實,吸飽香氣。

余玫芬說,揉麵要壓出麵皮的「毛細孔」,要觸摸它、喜歡它。(攝影/許家華)

余玫芬說,揉麵要壓出麵皮的「毛細孔」,要觸摸它、喜歡它。(攝影/許家華)

由於潮州的太陽與麵線老客戶,他們早已在此定居落腳,擁有自己的小屋和田地。余玫芬說,10年來只要揉麵團,一定好心情。製作麵線的日子,內心就是天晴。

〈玫來晏趣製麵小農農莊〉

無店面,網路訂購。
網址:www.facebook.com/No.9noodlefarm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