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結合3D列印 用果凍蓋房子

定義未來藝術的英倫雙人組邦帕與帕爾(Bompas & Parr)

2016/09/15

LINE分享 FB分享

如果說馬蒂‧古席是食物設計界的哲學家,那麼英國雙人組邦帕與帕爾(Bompas & Parr)則像瘋狂科學家,從岩漿烤肉、果味煙火、醃瓜水晶燈、甚至是電漿晚宴或太空咖啡豆,這一連串看似網路上惡搞的東西,全是他們的實驗。 這次來台參與The Food Project,他們決定改造香腸,從不介意被稱為「瘋子」的成員之一山姆‧邦帕(Sam Bompas,右頁上圖左者)笑說,「去年來台北我們逛了夜市,看到士林大香腸、大腸包小腸、還有珍珠香腸,發現台灣人超愛吃香腸,所以這次食物設計展我們決定混合英國和台灣的香腸,除了發明新口味,展場裡也設計遊戲讓大家玩,希望像夜市一樣熱鬧。另外也與策展單位耗費將近八個月的研究,推出一張香腸族譜,企圖展現世界各地不同的香腸文化。」 做果凍先研究歷史 邦帕和夥伴哈利‧帕爾(Harry Parr)是中學校友、大學鄰居,二○○七年兩人共組工作室,促使他們決定共同創業的理由,並非什麼能海撈一筆的商機,而是果凍。 兩人原本想在倫敦最大、歷史最悠久的波羅市場(Borough Market)開一間果凍專賣店,後來沒成功,促使他們轉向發展「果凍建築」,由建築系畢業的哈利設計,採用3D列印技術開模,打造果凍版泰姬瑪哈陵、聖保羅大教堂與西班牙巴拉哈斯機場,長於公關的山姆則負責策畫、宣傳一場果凍展,不料此舉大受歡迎,連建築大師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都前來捧場。 有人說,這不過是把小孩子的零食做成建築物的造型,有什麼了不起?在創作果凍建築前,邦帕與帕爾徹底研究過歷史,他們發現果凍是英國都鐸王朝亨利八世宴會上的必備甜品,法國廚師更曾經因為英國果凍的盛名,在維多利亞時期跨海偷學技術,順便購買大批昂貴的銅鑄模具。 推廣果凍建築之初,邦帕與帕爾舉辦公開徵件,總共募集到一百件作品,競賽評審委員之一,巴特雷建築學院(Bartle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的史提芬‧蓋吉(Stephen Gage)教授,提到果凍與建築的關係時,特別提到,「嬰兒看到什麼都要摸一下,抓到東西就往嘴巴裡放,這是人類一開始體驗環境的方式,在潛意識裡,我們會把物件的形狀和它含在口中的感覺連在一起,所以設計成圓頂形的建築嘗起來,應該帶有滿足感,尖頂則與銳利畫上等號,果凍建築把房子送回嘴巴,讓人們再度品嘗到形狀。」 而另一個以果凍建築為題的活動,則強調曾擔任沙皇與拿破崙御廚,同時也是發明廚師高帽的十八世紀名廚安東尼‧卡罕(Marie-Antonin Careme),主張糕點結構與建築同源的理念。 對食物的好奇沒有界限 一般賣果凍的哪可能考慮這麼多?但邦帕與帕爾卻從歷史、文化、社會,不同角度深掘至核心,至於果凍是什麼口味、造型甚至好不好吃,都不是最根本的議題。 經過將近十年的探索,邦帕與帕爾的食物設計已擴展到不同層次的體驗,例如邊喝威士忌邊聽管風琴,觀察聽覺如何影響嗅覺與味覺;做出英國知名童書作家筆下壞心推特夫婦(Mr. and Mrs. Twit)最愛吃的恐怖烤鳥派,並邀請民眾參加陰森森的餐宴,探討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 面對外界不少「邦帕與帕爾愛作秀」的評論,山姆不避諱的表示,「基本上,我們希望來參與活動或看到創作的人,都是帶著極興奮的心情離開,連想跟朋友分享都找不到適當的形容詞。但最終目的不只是讓人感到驚訝而已,是鼓勵大家以更開放的態度對待食物,保持高度好奇心,先產生疑問,才會想進一步了解食物,最終與其維持健康且永續的關係。」

小檔案_邦帕與帕爾

經歷:名列英國《獨立報》「15名定義未來藝術的人」,2008年以果凍建築打響名號。2014年為倫敦跨年慶典製作水果口味煙火,2015年於倫敦策畫食物博物館(British Museum of Food)展覽,待永久場館地點確定,將成為全球第一間以食物為主題之博物館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