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路底牛雜麵:濃香牛雜白湯,一碗最全的小小湯麵
2015/08/18
- 文字 / 舒國治
寫小吃,總先想到往遠處尋覓名店來寫;家門口原本平日在吃的小店倒反而忽略了。前陣子與人聊天,談及「所謂值得一寫的小吃,是什麼」。我道,若你有朋友自外地(如香港)來,你敢帶他去吃的店,便是也。
有一家店離家頗近,十多年來我皆不時坐下一吃,本覺日常例行,不怎麼多想它的佳處;但若說帶香港朋友去吃,我絕對敢。這家店沒店名,招牌只書「牛雜」二字,店相看似簡略,實則頗可取。
賣的是白湯牛雜。一鍋中以肚類為大項;而肚的各部,便是滋味互異之處。像有茸毛的,只是其中一味。我較喜歡的,有三種:其一為複葉,上層微黑,摺皺,下層較白;其二為管帶狀,中有凹槽,米色;其三為肥皮帶,嚼來像肥肉,如果煮得不甚爛時,或更好吃有勁。他的牛雜鍋裡,尚有一味「非雜類」,便是帶筋的瘦肉,亦十分好吃,且與諸牛雜相間來吃,滋味更豐繁。
我最喜歡的吃法,是叫一碗牛雜麵,一邊嚼著8條10條的不同部位牛雜,一邊唏哩呼嚕的吃麵,再不時喝上一口十分清鮮卻十分濃香的牛雜白湯,更偶爾嚼上幾葉幾莖的空心菜,覺得這是一碗最全的小小湯麵。尤其它是晚上才開5點至12點,我常在打烊前,速速的吃一碗,像是消夜,最感滿足。
牛心湯、牛腰湯、牛肝湯、牛腦湯等,是另外點,並不與牛雜同燴一鍋。牛腸,則製成滷味,與豆干、海帶、滷蛋等同擱涼盤,點了才切。
也賣酢醬麵、餛飩湯等,但我最常吃的還是牛雜麵。乃其最「全」,也最不多不少。
所謂「白湯牛雜」,是我的泛謂;指其沒有醬色,沒有藥香,沒有辣沒有麻等調配式之製法。但不見得意味他純粹只是原味熬出。
有時店家端出時,會擱一小匙沙茶。我因嗜淡,總是習慣相囑「不擱味精,不擱沙茶」。
南昌路,原是台北南區的主街;50年來餐店起起落落,弄到今天,能提的店不多了,頗可惜。而這家坐落在南昌路底的「牛雜」店,仍然不錯,甚難得。此店原在對面,開了很多年,一年半前歇業。最近一個多月前重又開張,怎不教我們這些舊雨興奮!
事實上,它是家老店,現任老闆便開了20多年,而他的父親、祖父皆各開過一段歲月,難怪牆上的賀匾有稱「50年老店」的字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