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201103lns0610

201103lns0617

201103lns0636

夫妻同心麵成金

山東經典小吃‧饅頭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你們要早點來,和麵糰太晚不行。」電話那頭的聲音顯得權威不可違背,於是遵命,我們早上七點就到了桃園中壢。經過田野,彎進一間民宅,「馬家饅頭」的老闆馬書生與他的一缸老麵,已經在等我們。

已屆花甲的馬書生,腰桿子卻直挺挺,嗓子宏亮。其名溫文,講起話倒和他性子一樣急,看到我們就一串連珠炮,「我怕你們來早了,這缸麵我昨天中午就開始培菌種,半夜十二點爬起來發麵。」

除了老麵,更大的賣點,馬書生指著太太宋菊年說:「我們兩個合起來,就是一個超級大師傅。半個人成不了工。」大讚太太是「天生好手」。人家穿情侶裝,他們穿情侶護腰。兩人做麵就像接力,前頭和麵的勁兒先生出,後頭揉麵、塑型的細工就留給手巧的太太。和好麵後的手續更得快,只見兩人一東一西像拔河一樣把麵糰拉長,然後一頭開始下刀切塊,一頭開始揉饅頭。「這麵糰已發酵了百分之八十,要趁百分百發酵前把它包完,得快手才行。」馬書生說。

「搶時間」就是這缸像稀泥、帶了點醋酸味兒老麵的學問,也是馬家所有麵點的源頭。「在台灣我還沒看過像我們這樣方式發麵的。」馬書生語氣可自豪的。一般新式麵點店老麵都有恆溫室、發酵箱,馬家沒這種設備,發麵完全看天臉色,所以一到冬天就頭疼,「老麵低於十℃以下就不好發了,菌種繁殖的慢。」時間須拉得更長,且得像顧孩子一樣,夜半起身好幾次來發麵。從民國五十八年開始、自山東高密來的馬爸爸開店起,一萬五千個日子,天天就這做法。

只見宋菊年聳著肩右手使勁兒按揉,眉心都滲出了汗,左手拇指則在麵糰底下往裡推,把口收在饅頭底下像個小漩渦,做好的饅頭立著像個小山丘,「這叫『高莊饅頭』。」宋菊年說,「用揉的口感會比用切的扎實,吃起來比較綿密。」市面上已經很少看到這麼做的,馬書生邊幫饅頭整形,邊幫它們蓋上布:「要放著讓它完全發酵膨脹,再放進蒸籠,那口感才會扎實。」

等待的時間,宋菊年為我們特別做春節才做的棗餑餑。「餑餑」就是山東土話的饅頭,只見她快速的用小指在饅頭上拉出洞,嵌進紅棗,「這要小心不能挑斷,而且一定要快,不然等麵糰發了就會變硬。」變成一座布滿紅點的雪白小山,乍看彷彿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的作品。同樣用高莊饅頭變化的還有「神龍」、「刺蝟」,都是北方人過年拿來討吉利的。「這個全台灣除了我們沒有第二家做。」

這些細活都靠宋菊年,馬書生在旁像主持人一樣幫腔,「動作要開始啦,你看她做,都是技術。」「你可以計時,看她動作多快。」只見宋菊年將麵糰搓成條狀,像蛇一樣盤起來,然後捧在手上,操起剪刀開始劈哩啪啦剪嘴巴、剪鱗片,不到十分鐘吐著紅色舌信的神獸「神龍」就做好了。長得一點都不可怕,反倒像卡通Q版小動物。公的長滿鱗片,母的則像多了一圈圍兜,兩隻得擺著對望。

一邊做這些神獸寶寶,宋菊年一邊說起和先生的麵粉情緣。馬書生山東漢子的直率,談起感情卻靦腆,這姻緣還是第一代老闆,父親馬福壽一線牽。個性剛硬的馬書生不善表達情感,第一次帶宋菊年回家,父親安徽人、母親澎湖人的宋菊年沒看過人家這樣做饅頭,一時興起,就下場包了豆沙包。幾乎是看一次就會,三兩下就上手的慧根,讓馬福壽像看到寶一樣,誇她:「天生就吃這行飯。」直接幫兒子求婚。從此二十多年,宋菊年渾圓厚實的掌心成了馬家饅頭、包子的溫柔搖籃。

馬書生喊我過去,蒸騰的白煙直冒,饅頭要蒸好了。要判斷蒸好沒,馬家不看手錶,看手感。馬書生啪的一掌像拍皮球似的往饅頭頂上打,「你看很快彈回來就是蒸好了,沒蒸熟吃了會黏牙。」剝顆來吃,細細綿綿,咀嚼中麵的甜香自然湧出,本以為山東饅頭都是又厚又硬,這饅頭撕開來沒空洞,卻是絲絲輕柔,不知不覺一整顆都下肚。熟客余行健笑說,馬書生把饅頭當藝術品,心情完全受饅頭當天的外型左右,「漂亮就眉開眼笑,不好看就一副很失落的樣子。」而每次一買就上萬元的大顧客黃士庭,就是愛這種扎實單純的原味饅頭,寧願每個月從台中開車北上拿貨。

這位愛吃麵食的本省人說:「我都抹上奶酥、果醬,或拿來配滷味,一餐就飽了。」他記得第一次上門卻遇到公休日,店裡正在趕過年的貨,他硬是求老闆賣他,馬書生乾脆把一些外型不佳的瑕疵品送他試吃,一吃,從此不吃別家了。「有些饅頭你一壓就跟麵包一樣扁掉,不然就是太甜,吃起來鬆垮垮,但他們的東西就是實在。」吃到後來成朋友,宋菊年知道他一個人生活,每回來拿貨,還會順道把咖哩、獅子頭等拿手私房菜塞給他,「饅頭蘸咖哩或配那滷白菜,真好吃!」他笑說。

包子、饅頭靠宋菊年的巧手塑型,山東大餅就是馬書生獨秀。「硬麵饅頭、軟麵餅」,大餅放在鍋上炕水分易流失,故麵糰得做軟些,倒進熬得超濃密的純糖漿,柔細的綿糖,吃起來更順口。麵糰捲起像一床白棉被,最後壓成圓餅,印紋路、撒芝麻。麵糰約有五公斤重,馬書生預告攝影:「我現在要把它擱到鍋裡,這個沒有慢動作!」瞬間一把抱起往鍋上扔,開文火、加鍋蓋,接下來的一小時可以泡茶等它慢慢炕。直徑四十公分,烤好的大餅一切,硬脆有聲,外頭的金黃脆皮像甜筒餅乾香的不得了,內裡則是軟中帶勁,越嚼越生津。

在店裡幫忙,被大家暱稱為師兄的林瀛福,當初就是被山東大餅的麵香,喚醒了暌違三十多年的記憶。小時候家裡也用老麵做些饅頭包子,但吃起來還是馬家勝一籌。「很平淡無奇的麵粉,竟可以有這麼豐富的味道。」於是他兩年前決定辭了工作,上馬家當學徒,現在擀包子皮、壓大餅麵糰都請他幫忙,連宋菊年都說:「我們這師兄餃子、韭菜盒包得好!」

咬一口大餅,硬皮軟心,就好像馬書生的山東牛脾氣,對於傳統味,不可退讓的堅持,卻是對老顧客,始終如一的保證。

【延伸閱讀】馬師傅麵食總匯

(中壢馬家饅頭)

地址:桃園縣中壢市功學社新村252號

電話:03-466-2381

費用:原味饅頭20元、鹹、甜包子類20元、大餅(備原味、養生口味)一斤80元起。年節期間特賣棗餑餑80元、神龍一對500元

營業時間:0700~賣完(約1500),每週一、週二公休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