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Style

白種元以「The Born Korea」公司開啟他的餐飲之路,從「本家」、「新村食堂」、「香港飯店0410」到平價咖啡連鎖「白啡茶房」,打造逾20個餐飲品牌,將韓國美食推向國際。(圖片來源:The Born Korea官網)
白種元以「The Born Korea」公司開啟他的餐飲之路,從「本家」、「新村食堂」、「香港飯店0410」到平價咖啡連鎖「白啡茶房」,打造逾20個餐飲品牌,將韓國美食推向國際。(圖片來源:The Born Korea官網)

沒有比管理員工更難的,韓國餐飲大亨白種元:老闆一定要先帶頭做事

2025/04/17

LINE分享 FB分享

從負債17億到成為國民廚神
擁有30年餐飲經驗,全球2700家加盟店的創業神話
只有白種元能傳授的經營祕訣
累計突破100刷,無論客人或老闆都將收穫滿滿的一冊

1994年,白種元以「The Born Korea」公司開啟他的餐飲之路,從「本家」、「新村食堂」、「香港飯店0410」到平價咖啡連鎖「白啡茶房」,打造逾20個餐飲品牌,將韓國美食推向國際。然而,他的餐飲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早年創業時,他曾因全球金融危機負債17億韓元,陷入人生低谷,後來憑著不懈的堅持走出一條新路。

2013年起,他有感於常受人詢問:「做餐飲要怎樣才能成功?」進而開啟每月一次與小餐廳老闆們的面對面交流,傾聽他們在經營上遇到的困難,為他們指點迷津。這些年來,他將聽到最多的困惑與自己的解答集結成這本書,希望幫助更多正在創業路上努力奮鬥的人們。

本書從開店前如何選擇地點、該做哪些準備,到創業初期的生存守則,再到生意興隆後的展店策略,涵括了餐飲經營的每個不同階段。白種元不藏私地分享自己的祕訣,例如「簡化菜單才能抓住客人」、「從失敗中學習比成功重要」、「回頭客是餐廳成功的祕訣」等務實建議,句句直擊核心,相信無論是準備踏上創業之路的新手,還是已經在這條路上奮鬥的夥伴們,這本書都能陪伴你打造出最適合自己的店舖,長長久久地站穩立基,持續經營下去。

《做真正喜歡的事:白種元的開店不敗心法》(圖片來源:新經典文化提供)

《做真正喜歡的事:白種元的開店不敗心法》(圖片來源:新經典文化提供)

書名:做真正喜歡的事:白種元的開店不敗心法
作者:白種元
譯者:黃寶嬋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以下內容經授權摘自《做真正喜歡的事:白種元的開店不敗心法》,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管理員工跟顧客一樣重要

餐廳經營下來,我發現沒有比管理員工更困難的事了。身為老闆的我,認為自己對員工很好,但4個月後看到員工離職,心裡還是不好受。究竟,管理員工有沒有什麼心法呢?我也沒有立即見效的密技,只是從目前為止的經驗看來,敞開心胸跟員工對話是最好的方法。要把自己的問題吐露出來,如果沒有很強的信任感作為基礎,就會非常困難。

想跟員工維繫感情,如果要說我找到的方法是什麼,那就是跟他們多聊聊。和員工對話,跟從老闆的立場下指令不一樣,要從員工的角度去思考,以他們的視角來看事情,進而嘗試對話。如果是以老闆的角度來說「你這個做得不對」來開啟對話的話,絕對得不到好結果。

老闆要把自己的身段放低,變成康樂股長、親戚或朋友,打造出讓員工可以開心工作的環境,員工的煩惱就跟自己的事一樣,一起幫忙想辦法,要像朋友一樣真心地分享喜悅,讓員工不會閃避和老闆談話,要這樣沒有距離感才行。

還有一項,在餐廳裡不要所有事情都訂規則,我都會和店主們說,你們可以提供零食、獎金或休假,但是不要訂規則,尤其給員工錢去買零食絕對是禁忌,要買零食的話就問員工想吃什麼,老闆親自去買。員工會向買來零食的老闆說謝謝,雖然也可能是看老闆很可憐才說的,但不能想著要用零食來得到員工的心。

有時老闆會覺得自己應該先被員工尊敬,這樣想絕對是錯的,千萬不可以這樣想,不能想著老闆就是要被尊敬。如父母般的待人處事、如父母般的負起責任,用真心對待員工,他們就會主動跟隨老闆。

「老闆為什麼要打掃?」

「應該是員工才要向顧客打招呼吧。」

沉醉在老闆的頭銜裡,下巴抬得很高,不懂得善待員工的老闆只有失敗一途。大部分的員工聽到老闆在嘮叨時,一定會大聲說「好」,聽到這種回答,老闆就以為大家都會做好,但一旦客人上門時,自己沒有畢恭畢敬地90度鞠躬,嘮叨也只是沒有作用、空虛的叫喊而已。

我在經營餐廳的時候,經常以身作責給大家看,比起碎唸員工叫他們去打掃,我自己先去做;客人上門時先迎向前,打招呼說「歡迎光臨」;如果認為餐廳裡有一定需要招待的餐點,在指示員工或是訂下規則之前,老闆先自己出場做一次,員工自然而然地就會跟著做。

一開始可能會不大滿意員工的動作或是招待小菜的樣子,但不管是誰,如果要做平常沒做過的事,一開始一定都會很生疏;然而,從一開始有點害羞,到後來實際做了一、兩次之後,身體慢慢就會習慣,之後不用人家說就會自動自發地去做。

老闆是員工的朋友、父母或康樂部長,這樣的存在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得到員工的認可。誠實、能力以及努力等,不管是哪一面都要比員工更領先一步,讓他們看到自己努力認真的模樣。

如果老闆沒有帶頭先做事,期待員工比老闆更認真根本是天方夜譚。老闆要負責走在前面,並承擔責任,才能把自己與餐廳的未來帶往更正面積極的面向。

何況,要求員工跟老闆有一樣的心態是不可能的事,想把別人變成自己喜歡的員工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不管是誰來看,優秀的員工都不是硬被創造出來的,就算因為老闆的努力而回心轉意,這樣完美的人不管是出自本意或外力,未來都有很高的可能性會離職。

所以比起自己百分之百喜歡的人,只有百分之80喜歡的人更合適,稍嫌不足的的地方就由老闆自己補上,我覺得這樣反而可以更愉快地一起工作。

目前為止我強調了這樣的關係──以身作則的老闆,以及看了這樣的老闆自然會跟著做的員工,但我也認同人都有不足的地方,員工不是老闆,況且因為不是自己的餐廳,不可能用老闆的心態來做事,如果有那樣的人,那他就是老闆而不是員工了。如果有跟老闆一樣認真做事的員工,不可以想著要給他相對應的補償,因為習慣了補償心理之後,只會增長員工的野心,而不會有任何助益。比起擁有這樣的員工,乾脆讓老闆自己來補足員工不足的地方,自己動起來是更好的。

打招呼也一樣,老闆90度彎腰鞠躬打招呼,不是所有員工都會跟著做,員工只要彎腰到45度就該滿足了,剩下的45度由自己來補足就好。如果想教育員工百分之百完美地做好服務,機會成本會變得非常高。

員工服務品質很好的餐廳,通常都是有「小費」文化的地方。在韓國,用餐的客人對於給餐廳員工小費這件事雖然不大熟悉,但要讓做事的人更認真工作,軟硬兼施也是一個方法。美國的小費文化十分發達,很多人為了拿到更多小費而非常認真地工作,甚至有人小費拿的比月薪還高。比起老闆為了員工硬做出的補償機制,像這樣自然而然就可以激勵員工的文化如果能慢慢被認同,也是一件不錯的事。

如果想要可以提供親切服務的員工,老闆就必須花更多力氣,讓員工得到相應的回報;如果覺得這樣很麻煩、不喜歡的話,老闆就自己去填滿那些縫隙,自己向顧客打招呼,去顧客用完餐的桌子收空盤。單純覺得只要老闆以身作則,就可以打動員工的心讓他們跟著自己,這已經是古代的傳說故事了。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