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愛珠專欄〉麵疙瘩二三事:入菜的罌粟籽、布林茲羊乳酪
2024/11/03
- 文字 / 洪愛珠
罌粟籽麵疙瘩是甜的。捷克朋友說,那是許多孩童放學後喜愛的點心,成人後的鄉愁。捷克人視其為澱粉類主食,更多於甜品。
我在布爾諾(Brno)的啤酒館Lokal U Caipla吃罌粟籽糖粉麵疙瘩。粉質馬鈴薯煮熟刨碎,與麵粉、雞蛋和成麵,再揉成蟲蛹模樣的麵疙瘩,煮熟,撒上磨碎的罌粟籽和糖粉,澆淋融化奶油,吃暖的。一盤菜黑糊糊的貌甚混沌,而綿軟如雲,甜味淡柔,相當耐吃,確實是主食風格。
罌粟籽(Poppy Seed)在捷克的年產量位居全球首位,於麵包捲、蛋糕和餡餅裡處處可見。罌粟籽油脂豐富,香氣幽淡,咀嚼起來嗶嗶剝剝成無數微型的爆破。
台灣未開放罌粟籽入境,歐洲倒普遍,遇上時我很樂意吃它。如英國人在檸檬蛋糕裡加罌粟籽。而德語區中很受歡迎的巧克力品牌Zotter,有個「典型奧地利」(Typically Austria)口味,餡心也是灰罌粟籽奶油。
輾轉抵達斯洛伐克東部城市普勒索夫(Prešov),過去在鐵道交通樞紐上,古城區可以見風格融混的建築。盛暑,許多居民出城度假。入夜後街上幾無行人,舉辦在酒吧地下室的文學朗讀會,觀眾竟來了個滿場。
人們活潑健朗,暢飲啤酒,談笑風生,啤酒吧也是餐館,在此吃斯洛伐克的經典菜「布林茲乳酪麵疙瘩(Brynzové halušky)」。馬鈴薯麵糰經粗孔篩,入沸水煮成指甲大小的麵疙瘩(教人想起米苔目),煮熟撈起,接著趁熱拌入布林茲乳酪(Bryndza)和酸奶,使麵疙瘩裹上濃厚乳醬,上碟後,再澆上煸香的煙燻培根和其溶出的豬油。濃郁鹹香,是高熱量,能禦寒的菜色。麵疙瘩本身倒乾淨如同畫布,因為加入蒔蘿,或拌入酸菜絲,而有不同呈色。
布林茲是斯洛伐克最代表性的軟質乳酪,綿羊乳為原料,時常入菜。另一道斯洛伐克經典的布林茲乳酪餃(Bryndzové pirohy),我在斯國首都布拉提斯拉瓦(BratiSlava)的Koliba Kamzik餐館吃得。幾隻胖鼓鼓乳酪餃子,與小牛肉排搭配上桌。餃子皮筋道,使混合布林茲乳酪與馬鈴薯泥的餃子餡更綿柔鮮郁。對吃慣菜肉餡餃子的東方胃口,也有驚喜之感。
斯洛伐克麵疙瘩(Halušky)
4種風味的綜合麵疙瘩,是文學季主辦單位為台灣作家們特製。左上角即為經典的布林茲羊乳酪版本,撒上煸香的煙燻肉丁。依順時針序是蒔蘿、奶油清炒版本和酸菜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