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Style

很多時候葡萄酒的價格與品質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聯,價格昂貴的原因可能是被誇大的市場需求推升價格、「限量」 迷思、「名牌」光環,或者某種不得而知的「定價策略」。(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很多時候葡萄酒的價格與品質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聯,價格昂貴的原因可能是被誇大的市場需求推升價格、「限量」 迷思、「名牌」光環,或者某種不得而知的「定價策略」。(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高價酒不等於高品質,葡萄酒如何不買貴?葡萄酒講師三項小提醒

2024/09/17

LINE分享 FB分享

◆資深葡萄酒講師陳上智,以其20餘年專業經驗,用平易近人的語言,不藏私分享葡萄酒的一切,包含迷思、品種、產地、製程、必備知識,以及如何品飲、選購、存放、運用和餐酒搭配等實用建議。
◆帶領讀者深入了解葡萄酒,並打破迷思,用知識和五感去領略葡萄酒的魅力。
◆書末並附有葡萄酒小事典和品飲字彙表,方便讀者查索參考。
◆本書適合以下讀者:有小酌習慣,但沒人教;沒上過課,會上網找資料或參加討論;買過也收藏一些酒,但對各種資訊有疑慮;喜歡葡萄酒的味道,但不知道如何品飲或喝得對不對。

你因為葡萄酒是西方產物而有距離感,喝葡萄酒的儀式和器具眾多而裹足不前?你以為好酒必定價高、老藤就是品質保證,紅酒配紅肉、白酒配白肉一定沒錯?你不知道該如何品飲、存放、選購葡萄酒,做好餐酒搭配?什麼是品種、風土、新舊世界、釀酒哲學?哪裡又是葡萄酒的明日之星或滄海遺珠?

資深葡萄酒講師陳上智,以其20餘年專業經驗,深入探察各地葡萄酒產區和品種,走訪名廠家和釀酒師,用最平易近人的語言,帶你進入葡萄酒的世界。從葡萄酒的迷思、品種、產地、製程,到必備知識、選購運用、餐酒搭配,全方位解析葡萄酒的風味祕密,用五感領略葡萄酒的魅力。書末並附有葡萄酒小事典和品飲字彙表,方便讀者查索參考。

作者深信酒如其人,也如其生長的一方水土。這條葡萄酒的朝聖之路充滿啟迪、靈光與狂喜,你越是向前,風景也越深刻入心。

《葡萄酒的一切:宇宙與你只有一杯酒的距離,從必備知識到餐酒搭配,完全解析葡萄酒的風味祕密》(圖片來源:奇光出版提供)

《葡萄酒的一切:宇宙與你只有一杯酒的距離,從必備知識到餐酒搭配,完全解析葡萄酒的風味祕密》(圖片來源:奇光出版提供)

書名:葡萄酒的一切:宇宙與你只有一杯酒的距離,從必備知識到餐酒搭配,完全解析葡萄酒的風味祕密
作者:陳上智
出版社:奇光出版

※以下內容經授權摘自《葡萄酒的一切:宇宙與你只有一杯酒的距離,從必備知識到餐酒搭配,完全解析葡萄酒的風味祕密》,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我的酒買貴了嗎?

古往今來,多少詩詞文章謳歌酒的美好,多少英雄豪傑為一口瓊漿折腰。昂貴的酒與昂貴的珠寶藝品一樣,從不是件新鮮事,問題通常是你在煩惱你買酒花的錢值不值。

你應當記得的是:高價酒不等於高品質。我承認3000元的酒喝起來應該要大大勝過300元的酒,但3萬元的酒喝起來真的一定贏3000元的10倍嗎?另一個很實際的例子是來自波爾多官方數據:波爾多士族名莊的葡萄酒 (Crus Bourgeois)與波爾多級數葡萄酒(Grand Cru Classé en 1855)的生產成本相差無多,價差卻以10倍計。由此證明價格與品質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聯。

許多葡萄酒的價格過高,原因可能是被誇大的市場需求推升價格,可能是賣家自己的貪婪野心,或是「限量」 迷思、「名人」及「名牌」光環,或者根本只是根據你不知道的「定價策略」結果。自有葡萄酒以來,今天是葡萄酒品質差異最小的時代,但今天也是葡萄酒價格落差最大的時代,在如此大的價差範圍裡,聰明的消費者應當要會尋找價格合理且品質可靠的葡萄酒。

台灣進口葡萄酒,國家會徵收酒稅、關稅以及營業稅。酒稅依酒精度徵收,大約60元起跳,關稅還有營業稅則依價格徵收,原本的價格加上稅費、陸海空運費、手續費等,再加上利潤,合理的情況一瓶酒售價不該低於350元,350元扣掉上述費用後所剩無幾,沒有足夠的成本支撐品質。所以就算想撿便宜,低於400元我反而會考慮(疑慮)更多。品酒應當先求有樂趣,若是你想在一款酒中體會繽紛多變的展現,你想了解某種經典風格,你想好好認識某個品種,在大多數的情況裡,台幣3000元以內的酒已經有太多的選擇(而會挑的人價格一定更低)。

買酒跟買股票很像,大家都可以琅琅上口的牌子就是明牌或藍籌股,需求大,價格當然不會低。而且股票會生股息,葡萄酒喝一瓶只會少一瓶,一般人知道的名牌葡萄酒有3、50種就很多了,但你知道全球一年生產超過30萬款不同的葡萄酒嗎?這其中有太多物有所值或是物超所值的酒。

葡萄酒在台灣市場的主力價格區間大概是600到1500元之間,貨也動得比較快。在這個區間內,酒商可以用合理的價格進口,也有合理的利潤,酒商才有餘力控管品質,畢竟沒有人想做白工,市場推廣也是要錢的。在這個區間因為競爭激烈,酒商之間彼此會互相制衡,不太會有養套殺的情況(大家滑滑手機都查得到,想炒作也難),而既然專業酒商看重這個價位帶,也不太可能砸自己招牌。

價格人人關心,網路查價很方便,還有葡萄酒專用的查價手機程式,而消費者查價也是天經地義,我查些資料時也會看看這些資訊。只是你要判斷這些所謂的「國際均價」是否真實,因為網路價格是有可能被「操縱」的。你可以想想那些網路二手車商說BMW一年車賣8萬的例子。你若要查價就應該查個徹底,只看搜索結果第一列就下決定並不明智。在台灣我買3000元以內酒通常不看「國際均價」,我反而更重視「賣家」 是誰。我想請大家試著與一些酒類專賣店建立長久的關係,就好像你的口袋餐廳一樣,專心經營的商家比你更看重酒的品質,他們也都會很珍惜常客熟客,想買便宜好貨,先做個好客人吧。

  1. 在600到1500元的區間,通常澳洲,紐西蘭、南非、智利、阿根廷等國家的酒款更有競爭力;舊世界國家則建議先從西班牙與義大利開始找,法國葡萄酒的水比較深,你不能只是看完上面這點小提醒就衝了。
  2. 以下葡萄酒通常已經過度「溢價」,要買的人先要做好功課:波爾多左右岸級數酒,特別是那些新年分開價就是萬兒八千的貴貴酒;勃艮地金丘一級園與特級園(不分紅白);加州膜拜酒。另外某些國際葡萄酒專家認為香檳酒普遍過度溢價,也可列入參考。
  3. 我會買來放的高價酒(非以投資為目的,總有一天喝了它):具有某些紀念意義(比如我的出生年分)的酒,慈善拍賣酒款,相對而言「限量」 的酒,比如3公升大瓶裝,我覺得好喝也負擔得起的酒款。

如果你買酒是為了投資,你要考慮的已經不只是價格。葡萄酒最麻煩的一點就是保存,那些上拍賣會的超高價名酒,之所以能放在台上,除了酒本身的價值與稀缺程度,拍賣會一定會把這瓶酒自出廠以來所有保存情況問得清清楚楚,還要提出證明,這可不是你說你買了個很厲害的酒櫃來存放酒、旁邊還放一大包乖乖那麼簡單,你的上家名不見經傳,你沒有一個具公信力的儲存地點放這些嬌客,其實就不用想著有一天能捧上拍賣場賺個盆滿缽滿。

雖然價格確實是個痛點,但我真心覺得賺了便宜卻喝到生氣是更不值得的事(相信我,我有太多慘痛的經驗),你要喝的終究是品質、是樂趣,而不是價格。葡萄酒需要你花時間去認識與親近,成為真心愛酒人士的路上沒有捷徑可走。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