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Style

彰化鹿港駐村紀錄:正月初九,今晚要來拜天公

2024/04/17

LINE分享 FB分享

信仰可以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生命實踐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白沙屯媽祖進香、徒步環島全台媽祖廟、
手繪媽祖各地駐村策展、發行《臺灣媽祖曆》、請媽祖登嘉明湖及走四國遍路⋯⋯
媽祖教我的事無關崇拜,而是慢慢去感受及實踐身為一個人的過程

我們是大海的孩子,順著洋流乘風破浪,
到流著奶與蜜的地方,不要忘記先民們的篳路藍縷。
我向祢祈求,隨禱即應,聖母媽祖!
願美麗的島嶼能擺脫環境的災害、人為的紛擾。

朱朱因大學時對生活迷惘而向媽祖祈求,感覺得到了回應,於是開始追隨媽祖遶境進香、徒步環臺朝拜各地媽祖廟,更繪製媽祖圖像,於各地駐村、舉辦媽祖藝術展,出版《臺灣媽祖曆》;她還供奉了一尊慈藝媽祖,請媽祖去臺灣各地旅行,同訪不丹和日本四國。累積十多年創作與在地參與,走遍以媽祖(廟)為中心延伸出的生活足跡。

朱朱透過文字重新梳理這15年來與媽祖同行所見的風景,踏過的土地、遇見的人、交織的故事,彰顯了信仰可以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生命實踐,綿延而扎實。

《與媽祖同行:藝術家朱朱的信仰生活實踐記》(圖片來源:大塊文化提供)

《與媽祖同行:藝術家朱朱的信仰生活實踐記》(圖片來源:大塊文化提供)

書名:與媽祖同行:藝術家朱朱的信仰生活實踐記
作者:黃朱平(朱朱)
出版社:大塊文化

※以下內容經授權摘自《與媽祖同行:藝術家朱朱的信仰生活實踐記》,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第一次聽到用白話文台語念疏文。」—鹿港駐村與今暗欲來拜天公

年假期間比較不擔心買不到北上的車票,我收拾行囊於正月初四一早,搭乘從後山出發,前往彰化的火車控隆控隆行進著,穿越南迴線一個又一個山洞,休眠的朦朧間,彷彿看見2013至14年時的自己。那是我離開北部的第一站,到鹿港駐村。國中時與母親到中部員工旅遊,是與鹿港的第一次接觸,雖然旅行團走馬看花式地輕輕帶過,行走在街道的閒適,還有不知通往何處的曲徑小巷,埋下了我對這座小鎮的好奇及深深著迷。遞出藝術村申請書,毅然決然南下,離開就學、生活十年的臺北,當時的勇氣現在的我也是佩服。離開臺北前,我將六張犁居所收拾整齊,友人開車協助我將一車行囊直送桂花巷藝術村。

我的工作室位於藝術村西端一角,斜陽照進35號,窗櫺隨著日光推移而流轉, 透過玻璃窗整間屋子通透的像燈籠。午後時分常有在地的工藝老師來訪,或相約到老師們家裡喝茶,那段日子結交許多良師益友,在交流中開拓人生眼界,是成長快速的一段時光。工作室沒提供住宿空間,因而以手繪鹿港地圖與小艾背包客棧換宿,管家小魚大學剛畢業時,回鹿港協助整修、經營這間背包客棧,一棟位於隘門旁的老屋(現搬遷至摸乳巷旁),2023年正好滿10年,我們也在時光匆匆中結識至今。往後的日子,公車成為我前往鹿港的好夥伴,通常在市場口站牌下車,以步行的方式前進,若元昌行李老師有在家,前往打聲招呼後,轉進第一市場走九曲巷至力野茶陶所,再到茉莉人文環境教育中心。

從興安宮往北,走後車巷經城隍廟、新祖宮到天后宮上香,才算是向眾神、鄉親打招呼一輪圓滿,至少需要一個下午的步行時間。十年匆匆過去,走在這些熟悉的街道上,我常會開玩笑說:「閉眼睛都會走。」 有時呼嘯而過的機車在路邊停下,或是經過斑馬線時被熟人呼叫,與老朋友不期而遇, 隔著車水馬龍打招呼,一陣子沒見總能聊上好半天。雅君戲稱我是「長尻川」(台語,形容聊天很久的意思);佛具店阿凱說:「一到過年妳就會出現!」 2014年駐村期間,時序適逢正月初九拜天公,當時我在藝術村工作室門口, 擺上案桌,桌腳墊著金紙,稱為「隔金」,以示清淨之意。簡單擺設素果、點心,焚香後,趁著等待的時間,到街上走走,各家戶敬拜的案桌,令人目不暇給,我便上網查找資料,並詢問在地耆老,想一窺其中奧妙。

玉皇上帝為眾神至尊,正月初九「天公生」為天公祝壽,是全球華人重視的節日。在鹿港,這天有如小過年般熱鬧,家家戶戶擺設「頂、廈(下)桌」,以歡樂的心情虔敬獻供,彼此祝福。與我東部家鄉風俗不同,覺得新鮮異常。只是幾年下來,街道上彷彿漸漸減少了燭火熠熠。沿路欣賞敬拜天公的案桌至2018年,我與小魚、雅君及夥伴們,一群人浩浩蕩蕩走在老街。「每年欣賞,不如我們也來一同共襄盛舉!」我鼓舞著大家明年不應缺席。此後每逢農曆新年,我便會提早數日從後山出發,與鹿港地區的友人們,一期一會呼朋引伴相聚,預借所需供器及器材,準備豐盛的供品及獻上手藝,一同籌備初九拜天公活動。

鹿港「拜天公」的儀式以家戶為單位,各家都會準備珍饈供品,來答謝上蒼的庇佑, 相當隆重。正月初八午後,小魚、雅君將頂(上)、廈(下)兩張供桌依次擺放、置中, 頂桌選圓形,象徵「天圓」,廈桌長形,象徵「地方」。桌腳各墊壽金一張或數張,稱作「隔金」,表示尊敬及清淨之意。陸續擺設上「天公燈座」、瓶花、五果、素三牲等供品,並貼上「壽」字剪花。上桌以素食敬拜天公, 下桌敬眾神及兵將,拜葷食。因考量食物處理及保存,我們以素食供品為主。力野茶陶所是一間位於九曲巷的陶藝選品店,闆娘阿思與米特是陶藝工作者,不過開店須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才能兼具實質內涵與文青店外觀的浪漫。阿思與我在閣樓分別進行著兩項任務,我寫疏文,她與小幫手則沉浸於製作飯春的專注中,雅君綁起麵線塔,擺上錫製薦盒,插上以繡線花製作的飯春,友人們陸陸續續帶來供品, 齊心呈現一整桌心意。

頂桌上的天公燈座(代表玉皇上帝及三界公)前置香爐,爐前薦盒上放置「牽仔條」。「牽仔條」是鹿港拜天公時敬拜的糕點之一,圖案由七個圓圈相互交疊,象徵月亮從上弦、滿月至下弦的過程,十二支放置於薦盒上,代表一年12個月,若逢閏年, 則薦盒上置代表13個月的「牽仔條」,造型也像是古銅錢串在一起的意象。

「敬包」放置於牽仔條上,上頭書寫「一心誠敬」字樣,是點出儀式主軸,全場的視覺焦點。兩旁供品有三甜碗(三碗糖果)、三菜碗(三碗乾菜),乾菜為香菇(所聞香氣繚繞)、金針(所見光明燦爛)、木耳(所聽順心遂意),另外還有粿粽、蛋糕、紅龜等(甜碗、菜碗可以六的倍數放置)。廈(下)桌放置四(素)果(或五果),中間為鳳梨,有旺來、興旺之意,堆疊起的蘋果則取平安寓意,柑橘代表大吉,香蕉閩南語音近「招」,招來興旺、平安、吉祥。擺設位置中間高兩邊低,像個「山」字型,選果的配色以紅、橘、黃色系為主, 喜氣及光明色調,「結好果」襯著年節更加熱鬧。接著擺設金盛堂以麵粉製作的素三牲(雞、豬、魚分別代表天地水三界),魚頭朝向正廳,象徵魚帶財游入家中,雞頭朝外,家業向外擴展,取雞的閩南語諧音「起家」,豬肉以豬頭置於三牲中間,代表奉獻全豬。若拜五牲(包含胎生、卵生)則再供上鴨肉、雞蛋或豆干(意為「升官」),鴨頭朝內,「押內」,有守財、壓煞之意。

逢家中作壽(年滿16歲、30歲、50歲、60歲、70歲及80歲生日), 則拜兩座天公座,供品皆雙份,若拜上全豬全羊,豬口咬柑橘(代表心甘奉獻)、羊咬香蕉(羊為古「祥」字)有天降吉祥寓意,擺設更為澎湃,以示隆重。這些供品大部分是向老店、手工製作或自種為主的在地店家購買,運用當地物產, 從產地到供桌,格外有意義。

「老一輩甜碗會拜米荖、麻荖、土豆荖,因內部是空心,象徵腦袋聰明伶俐,也有長壽的意涵。」黃榮心先生是𥴊郊媽祖會的前會長,他經營的全成行位於民族路, 專營南北貨買賣,聽他介紹著原由,準備這項供品準沒錯。

「𥴊郊」,性質近於今日的商業同業公會,鹿港的𥴊郊,自清乾隆49年(1784年)至今。由販售日用雜貨及南北貨的商家一同供奉媽祖神尊,祈求運輸順利、生意興隆,是為𥴊郊媽祖。

壽麵來自福興鄉的阿義手工麵線,數日前,前往拜訪老闆,只見埕中空蕩蕩的, 老闆親切地招呼我們進來參觀,說明明日上午才有曬麵線可看,便與友人相約,隔日上午再來一趟。由於想一探手工麵線的製作流程,早早便前往製麵工廠,老闆熟能生巧運用搓、揉、拉、甩,恰到好處的每個步驟造就了口感與味道,力氣無法被機器所取代,看來簡單,吃進口中便知分曉。我跟前跟後在一旁,不時與老闆閒聊,輕風拂過麵線宛如白浪,唯有汗水滴滴答答不甘寂寞地流著。學做麵線並不難,開始做、持續做,才是最難能可貴。

拜拜用的年糕發糕,是來自菊子阿嬤家做的。菊子阿嬤的先生陳錦煌阿公踩在蒸籠上,示範著他一甲子以上製作蒸籠作品的真材實料與堅固耐用。每逢年前,菊子阿嬤運用阿公製作的蒸籠,以木柴點燃灶台的裊裊炊煙,後車巷與民權路交叉口,往第一市場方向,從屋內延伸至屋簷下的年糕、發糕,像盛開滿屋紅紅白白的花朵,總是能吸引目光駐足。

「明年不要做了,要休息了。」雖然每回這樣說,但總敵不過鄉親們的殷切期盼:

「你們不做了我們要去哪裡買,吃別家的不習慣!」 近屋高的蒸籠,阿嬤裡裡外外忙碌一段落,坐在廳內小憩,看到我們前來,熱情招呼:「晚上記得來吃蘿蔔糕哦!」將人情味一同上供,相信天公祖也收到了這份滿滿的誠意。

供桌上一切器材就緒,我們提醒大夥趕緊回家沐浴淨身,以示虔敬。儀式開始, 人員一同在樓井下方集合,不待在二樓以上,「不能站得比天公高」,也是古早流傳下來的規矩。鹿港俗諺流傳著「三不見」,「不見天、不見地、不見女人。」從前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此時也都下樓,天公最大! 子時一到,傳承自乾隆年的施美玉香鋪,以及興安宮前一甲子的榮芳堂香鋪,敬天公排香燃起裊裊虔誠,大家一心誠敬手持清香一炷上奉,祝福天公祖聖誕萬壽,大降鴻福,由我恭讀疏文: 

焚香敬拜聖座前 法界蒙薰結祥雲
玉皇上帝大天尊 聖壽無疆萬萬年

敬愛的
玉皇上帝天公祖在上

值此佳節 良時吉日 蟻民眾等於鹿港茉莉人文環境教育中心 一同恭祝 您的聖誕萬壽
蒼蒼者天 眾神之王 願 您的光明遍照虛空及大地 護佑蟻民眾等心地光明 智慧廣開 交遊善緣 諸事吉祥 無論面對各種困難 都能以開闊的心胸 向理想前進

從過去 現在 乃至未來 我們曾在有意無意之間傷害了他人 在 您面前 真誠懺悔 期望獲得和解 並將所做善業迴向 推己及人 願 一切有情得大利益
在世界上各個角落 由於地水火風的失調以及人禍造作 使許多人心靈失去依靠 願 您的光明 帶來溫暖及希望 祈願天瘟永息 社會祥和 國富民強 文化資產永續傳承 以進大同
去年的這天 我們向 您祈求疫情的消除 想不到世界局勢的變化 今年我們依舊在這氛圍中 向 您祈願

俗語說:「無驚無驚,神明揹在背上,做我們的靠山。」
這個日子 也是感念先祖唐山過臺灣 翻山越嶺 面對種種困難 一步一腳印地開枝散葉數百年 都有 您平安順遂 諸事吉祥的祝福 恭請 您歡喜鑒納

敬獻山珍暨海味 恭祝聖誕慶萬年
祈求國泰佑民安 臺灣寶島最太平

蟻民眾等一心誠敬 虔備馨香花果 奉香敬拜 恭祝

玉皇上帝聖壽無疆聖聖壽

眾等一心 稽首頓首 虔誠奉香百拜 祈願神光普照 正法久住 社會祥和 風雨順時
再祈 心安平安 國泰民安

伏惟 恭請
聖鑒

「拜、再拜、滿拜。」新聲閣及米市街北管樂團輪番奏起鬧廳樂響,年節喜樂氛圍瞬間滿溢。

眾蟻民一心誠敬 叩答恩光 三跪九叩首 祈願聖慈廣大佑黎庶 願與我們同在的一切有情 遠離諸苦 得心平安

疏文念誦完畢,傳統上依照長幼順序依禮奉香祭拜,並行三跪九叩首大禮,有些長輩更遵循古風實行「百二拜」(拜120次),我們則以集體團拜方式進行。

「第一次聽到用白話文台語念疏文。」參與者這樣說。

「希望大家聽得懂祈福的內容,不只是流於形式拿香跟拜呀。」我說。上香、敬茶、叩拜三巡,卜筶請示圓滿與否,擲出聖筊即可化金,金紙燒一段落再焚化燈座,象徵恭送天公返回天庭,鄰近街巷此起彼落的炮竹聲漸次響起,儀式圓滿。擺設每一項供品的意義,是地方文化脈絡積累,其中有當代的詮釋,所幸老師及同好提點,才有這些豐富的經驗可以分享,並在進行中,省視自己的初心。

拜拜其實很簡單,擺上素果,心意為上,誠意喝水甜,讓文化儀式回到生活中。我帶著旅行各地的故事,誠敬地來向祢報告一整年的成果,與大家敘話從頭,腳步不停歇持續前進,明年帶著豐盛的生命來向您叩謝深恩。

自宅敬拜後,將供品分成兩份,一份至天后宮天公殿參拜,再步行至地藏王廟禮敬,一北一南,拜天公也敬地王,傳統上認為有天、有地,好事成雙,共祈幸福。

「以前整條街家家戶戶都會擺香案,環繞整個街區還看不完,那樣的回憶真美好! 現在幾位鄰居長輩年紀大了,拜拜的沒幾間,傳統信仰的沒落居然如此快速。」與友人的閒聊中,他感嘆說道。我將2022年創作,圍繞著樓井吊掛的鼓仔燈(燈籠)取下,專注點燃燭火, 傳遞給每一位參與人員,依偎火光的溫暖,難以言喻的心情滿溢著。幸虧出門前風停, 走上街才真正感受到,鼓仔燈因行動的當下已然完成。點亮一盞燈,照耀的地方雖然有限,燈燈相續,即可遍照大地。步行的距離幾乎是繞了鹿港行走一大圈,大約凌晨兩點行程圓滿,也許是緊張的心情一放鬆,那幾天持續著的頭痛全好了。

稍早化金時,火焰熠熠燃起,天空時降雨絲,「細雨潤豐年」呀,感謝天地覆載,感謝人間善美, 心中這麼想著。拜拜的心意,不單單只是供桌上擺設出來的樣子,每項供品的意義、籌備的過程, 以及「敬天愛人」落實在生活中,是自然環境與人共好的呈現。人生的道路上,志同道合的大家一同成長,與其說籌備一場祭典,不如說是農曆新年期間,藉由活動相聚, 成為每年分享彼此故事的同樂會。像不像三分樣,向傳統學習,感謝長輩的指教,綿密的人情網絡,將大家串在一起,「有緣千里來相會」這句話通俗,也不俗。

離港前近午,我們席地而坐在鹿港文武廟的草地上喝茶,姊姊播放了她的唱誦「太陽、月亮、大地」,這句錫克教的咒語,由簡單的幾個詞組成,溫婉而有力量。我們閉目、靜默,享受音韻與風的絮語,心與環境相契、共振。

「妳什麼時候離開?」出門在外較少吃到家常菜的滋味,安佳親自做便當來工作室與我分享,席間拿出新空間的規畫藍圖,興高采烈地分享著,彷彿下一秒已經在眼前實現。

敬拜的和諧與歡喜,相聚在此時此日,心平安,就是我們最大的福報。我從一開始懵懂的摸索、參與著,直到今天,成為實踐、經營生活的一部分。與其談論如何拜拜,不如說說供桌上的物品是何來由,天公座、供器、食材、儀式、音樂, 寓意為何,美好的地方,不只是停留在電視節目上囫圇吞棗介紹的印象。常民生活累積成信仰,傳統的年節氛圍圍繞著拜天公的祭儀,結合市場當令的食材、案桌上的工藝,全面感受在地情感,和大家作夥來團圓。回歸原點,無非「初心」 二字。

「《尚書》『允執厥中』的『中』字,是整本書的核心,對照今日的世衰道微, 古聖先賢早在千年之前已預想到,許多人誤解、或利用聖賢的思想,不論如何,『不偏不倚謂之中』,『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那是受用一生的立身處世之道,將它落實在生命中。」撐著幾日累積的疲勞,腦中不停浮現大學時老師於講台上懷抱熱忱、退而不休的教導。不論簡單擺設或隆重,都是生活感與環境共生、共好的美感經驗,經過當代演繹再流傳給下一代人,從這些儀式中,表達「得之於人者太多」的感謝。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