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別硬撐、疼痛不要忍!正視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2024/03/07
- 文字 / 幸福文化
\\從運動新手到專項選手都適用的身體使用原則//
以筋膜線為地圖,搭配關節和肌群結構原理,
疼痛改善‧修復訓練‧保養強化──徒手動作X道具手法完全圖解!
★【新增:Dr. Tu的疼痛觀察】最新傷害復健和運動科學內容!
POINT(1):專業復健科醫生教你如何挑對鞋襪。
‧足跟反覆疼痛?換雙襪子就解決!
‧球類、健走、長跑──不同場合,要穿不同的襪子。
‧穿機能鞋反而小腿痠痛?適合跑步的鞋子,不一定適合走路!
POINT(2):外國運動員也比讚!以科學解析拔罐的筋膜修復效果。
‧用拔罐改善筋膜沾黏,比自己按壓更有效。
‧鬆筋解痛新手法:滾筒搭配拔罐=大範圍放鬆+局部痛點鬆解。
★【特別收錄】4大分類、92個全身保健動作的彩色拉頁
方法1:想稍微動一動,就把﹝暖身﹞動作做一輪。
方法2:彈力帶可以怎麼用?﹝訓練﹞篇看圖做做看。
方法3:突然的痠緊痛!立刻看﹝按摩﹞&﹝伸展﹞的對應和連結部位。
■上班族、市民運動員、專業防護員、職業選手,最想問的問題:
就算按摩激痛點,為什麼還是無法放鬆?
已經做了筋膜線伸展,為什麼還是會痠痛、緊繃?
運動前有做熱身,卻還是拐到、扭傷?
一直以來都做同樣的運動/動作,怎麼有一天卻突然痛得不得了?
這些狀況,都是因為身體已經無法「維持正確的動作」!
當筋膜緊繃、拉扯肌肉和肌腱,動作型態跟關節角度就會被改變,關節就會不斷磨損、使身體動作的姿勢歪斜,漸漸影響日常動作和運動功能;按摩和伸展可以讓肌肉和筋膜放鬆,但如果沒有進一步訓練肌肉的「收縮力」,還是無法維持正確姿勢,疼痛、緊繃就會反覆發生,最後導致痛到不得不就醫的傷害。
全書以「健康運動、預防傷害、放鬆解痛」為三大主題,設計了「暖身、(減速)訓練、(筋膜線激痛點)按摩、(收縮-放鬆[PNF])伸展」四種類型、共92個動作,從頸部開始,沿著全身8個主要關節,活化並訓練全身的肌群,讓肌肉收縮力成為關節的保護力,全方位強化並修復身體的運動功能。
《全圖解 熱身訓練‧伸展按摩 給運動族的身體保健指南》(圖片來源:幸福文化提供)
書名:《全圖解 熱身訓練‧伸展按摩 給運動族的身體保健指南》
作者:凃俐雯
出版社:幸福文化
※以下內容經授權摘自《全圖解 熱身訓練‧伸展按摩 給運動族的身體保健指南》,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疼痛」不能拖,復健科醫師:「馬上處理!」
不要忽視疼痛,因為疼痛往往是一種警訊,當身體快要承受不住的時候,就會出現疼痛的反應;但是很多人會以為,訓練就是要吃苦、要忍痛,所以往往會選擇忽略疼痛,繼續訓練。長期下來,小傷往往就會累積成大傷,因此一旦出現疼痛,就要立即減少訓練量;如果減量之後,依然感到疼痛的話,那就必須停止訓練,讓身體好好的修復。
打個簡單的比方,訓練比賽就像是花錢,休息恢復就像是存錢,受傷之後雖然有休息,但如果堅持繼續訓練比賽,就像是一邊存小錢,但一邊花大錢,在入不敷出的情況下,最後肯定是破產──也就像是在運動場上,一直忍著疼痛出賽,最後發生了無法挽救的運動傷害一樣。
是休息一下就好?還是真的受傷?
以前大概只有職業選手或者國手,會忍著痛繼續訓練或比賽,但現在某些對運動非常狂熱的一般市民,也常會這樣,為的就是要不斷突破個人最佳成績。
還記得某次門診,有位熱愛三鐵運動的民眾,沒有任何外傷,只是因為前一陣子的訓練量太大,就出現了膝蓋疼痛的問題。本來以為只是發炎,沒想到經過超音波檢查後發現,除了髕骨肌腱發炎之外,連髕骨也裂開了。
其實這個情況非常少見,因為當髕骨肌腱嚴重發炎時會非常痛!但是,他卻能夠忍受這種疼痛,持續高強度訓練。問題就在於,這位民眾以為疼痛是訓練後正常的現象,只要忍得過就會變得更強,但事實卻非如此;這種選擇忽略疼痛警訊的結果,不僅使肌腱嚴重發炎,還讓骨頭都裂開了。
我相信沒有人想要這樣的結果,如果在疼痛剛出現的時候,就改變訓練模式,降低訓練量與強度,並且好好接受治療的話,就不會演變成骨折這樣嚴重的傷害,希望大家要用更嚴肅的態度,來看待「疼痛」。
察覺身體出問題的重大提示
對運動訓練來說,疼痛並非不好,疼痛是一種警訊,就像是屋子裡的煙霧警報器,當煙霧偵測器響起的時候,表示要趕快找到起火點,並且撲滅火源,絕對不會是趕快把煙霧警報器關掉,或者直接無視,讓煙霧警報聲響大作。
當疼痛發生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檢查身體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是不是應該修正訓練的方法?或是調整訓練量?還是改掉不正確的動作、改善有問題的裝備?
例如,有人打網球時都只用手臂的力量,而不是用身體旋轉的力量揮拍擊球,導致手腕或手肘長期發炎;又例如有些跑者穿著不適當的跑鞋做訓練,而導致腳踝或者膝蓋的肌腱反覆發炎;又或者某些人因為臀肌的力量不足,導致所有的壓力都讓膝關節承受,所以只要一打球就膝蓋疼痛。
如果可以找到疼痛背後的原因,並且好好的矯正治療,不僅能避免舊傷反覆發作,在問題解決之後,往往能夠變得更健康。
提高對疲勞的警覺,累了就該休息!
很多運動上癮的人,還有一個共通的問題,就是即使受傷了,也想盡辦法想要盡快回到場上,不管多貴的治療方式都想要嘗試。
但就像我們前面所提到的,疼痛是結果,我們要做的是找到導致疼痛的原因,找原因甚至比治療疼痛更為重要,找到原因,才能預防運動傷害再次發生。況且,如果想要強迫身體以超過本身極限的速度復原,通常或多或少都是要付出一些代價的。
舉個例子來說,曾經有一位狂熱的馬拉松跑者,因為小腿疼痛來看診,X光檢查沒問題,但是超音波檢查發現一部份的脛骨骨膜已經鼓起發炎,最後經過骨掃描,確診是疲勞性骨折,至少要完全休息6週。
但這位跑者不想要休息那麼久,很擔心會因此讓成績會下降,希望醫生能提供任何方法讓骨頭快速長好。這位跑者給我的感覺是,他並不怎麼擔心身體為什麼會承受不住而受傷,比起來更想要追求自我成績。
其實,的確是有藥物可以幫助骨頭生長加速的,但只要是「藥物」就一定會有副作用,俗話說「是藥便是毒」,也就是說藥物進入體內、產生某些痊癒作用的同時,一定也有其副作用,所以用藥物來逼迫身體改變自然的修復或者代謝方式,都不是最優先的方式。
疲勞是導致運動傷害的常見原因,累就是累,千萬不要覺得這只是最近狀況稍微差一點,就繼續硬撐;如果可以當機立斷、馬上休息的話,小疲勞也就可以快速恢復,但如果硬撐著不休息的話,小疲勞會累積成大疲勞,接下來就會出現運動傷害,這樣一來就需要更長的休息時間。
就像上面提到的疲勞性骨折的例子,一開始的症狀都是跑的距離太長才會痛,之後就會變成跑幾公里就會痛,如果不休息,漸漸就會變成跑個幾步就會痛,最後連走路都痛;等到連走路都會痛的時候,大概就離疲勞性骨折不遠了。回顧前述這位馬拉松跑者的病程,如果可以在更早的時間點就聽取身體的警訊、休息停跑的話,不僅不會出現疲勞性骨折,而且只要休息大約2週的時間就會痊癒,根本不會到最後必須要休息6週、甚至12週之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