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魚飯原來不等於「鰻魚飯三吃」?百年歷史美味成名古屋飲食代表文化
2023/09/11
- 文字 / 天下文化
畫說西京:從平安時代的盛唐遺風,到日本人的心靈故鄉――京都
戲說中京:從戰國時代的兵家必爭,到全國票選的「最無聊城市」――名古屋
笑說東京:從江戶時代的「將軍膝蓋」,到傲視全球的Mega City――東京
除了四季分明的自然景觀、馳名國際的特色美食,日本究竟還有哪些魅力,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旅人頻繁造訪?
暢銷書作家月翔首度結合歷史及旅遊專業,帶您深入領略廣受遊客青睞的3大文明古都。透過輕鬆、有趣的主題,進行別開生面的知識導航,直探日本文化核心。
全書共分三個部分:畫說西京、戲說中京、笑說東京,各以米沢市上杉博物館館藏的國寶〈洛中洛外圖〉、喜劇大導三谷幸喜作品〈清須會議〉、地方領主定期往來領地與政治中心江戶的「參勤交代」做為開頭,分別簡述京都、名古屋、東京的歷史故事、人文風情。
《三都傳奇:東京、名古屋、京都的文化散步》(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書名:三都傳奇:東京、名古屋、京都的文化散步
作者:月翔
出版社:天下文化
※以下內容經授權摘自《三都傳奇:東京、名古屋、京都的文化散步》,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鰻魚飯三吃—武士文化與飲食
江戶吃法vs京都吃法
同樣是烤鰻魚,江戶與東京的烹調方式大異其趣。素來有江戶剖背、京都剖腹的說法。18世紀,江戶幕府的官員奉命到京都出差,他寫下「若狹(京都府北部的古地名)鰻滋味鮮美,但京都人不是從背部剖魚,而是從腹部剖開」。江戶是幕府的政治中心,境內有許多大名與武士的宅邸。俗說江戶採用剖背的料理法,是為了避免觸碰到武士切腹謝罪的壞兆頭,所以將鰻魚的背部剖開,剔除魚骨後用竹籤串過魚身先烤魚皮,烤熟之後再蒸過一次去除多餘的油脂,最後再沾醬烤,程序非常繁複。
鰻魚飯還有個很有名的說書段子。某個人每天端著飯碗,跑到烤鰻魚攤前面吃白飯配烤鰻魚香氣,鰻魚攤的老闆看他每次來都不消費,向他索取聞烤鰻魚香氣的費用。沒想到這位老兄也是機智過人,他搖了搖腰間的錢包說:「如果聞香氣就要付錢的話,那我就用錢的聲音來付帳吧。」
專精於考究飲食文化的李廼澔老師則提出兩個觀點。一是江戶的料理方法會先將鰻魚蒸過再烤,如果不將竹籤穿過肉比較多的魚背,蒸鰻魚的時候魚肉可能會碎裂。
另外,江戶能就近從東京灣取得新鮮的鰻魚,為了不傷及魚的內臟而選擇剖背。京都則距海遙遠,採取剖腹去除內臟的方法來保持鮮度。
原本烤鰻魚只是做為下酒的料理,在18世紀中期店家開始販賣附白飯的烤鰻魚,最後演變出在熱飯上面鋪烤鰻魚的鰻魚飯。
名古屋招牌美食—鰻魚飯三吃
看到這裡,是否覺得很疑惑?鰻魚飯看起來應該是屬於京都跟東京的傳統食物,怎麼如今提到鰻魚飯,反而是名古屋比較有名呢?這是因為名古屋有新奇好玩又好吃的鰻魚飯三吃文化。據說是源自明治6年(1873年)創業的老鋪熱田蓬萊軒本店。
根據熱田蓬萊軒本店第五代老闆娘的說法,早期有許多商人跟藝伎喜歡點鰻魚飯,但是回收空碗的時候,疊起來的空碗經常被撞碎缺角。第二代店長想到一個妙招,拿大型的漆器裝鰻魚飯,為了避免客人只吃烤鰻魚卻留下底層的白飯,所以想到一飯多吃的食用法。先以飯勺將漆器裡面的鰻魚飯切成四等分,第一塊享用原味,第二塊拌入山葵與蔥花調味,第三塊拿來做成茶泡飯,第四塊則讓客人自己發揮創意。
擁有百年歷史的鰻魚飯三吃,儼然成為名古屋飲食文化的一部分。對名古屋人來說,飲食文化也是一種遊興。獨具創意的新奇料理、有趣的吃法都會引發客戶的玩心,一傳十、十傳百地成為當地的特殊飲食文化。
鰻魚身價大漲,恐成珍稀美食
根據2018年的統計資料,愛知縣的鰻魚生產量約為3400噸,其中以西尾市占了八成。這裡原本稱為一色町,因為在1960年代遭受颱風侵襲,許多良田被暴漲的河水淹沒,當地的農民沒有被天災打敗,反而趁機轉型飼養鰻魚。
台灣俗稱白金的日本鰻苗,目前還無法以人工培育,只能仰賴野生撈捕。鰻苗從太平洋誕生後沿著北赤道洋流,流經台、中、韓、日四國。台灣在1990年代曾經是鰻魚王國,外銷6萬公噸,占日本市場的一半。目前則由中國掌握半數以上的鰻魚苗。
根據西尾市一色鰻魚漁會的說法,今年(2023年)鰻魚的價格較去年漲了一成,連中國產的鰻魚也因為中國內需市場擴大而漲價。未來想吃美味的鰻魚飯,恐怕要花上更多銀兩了。
關於鰻魚的鄉野傳說
19世紀初期,京都出版《麻疹噺》,書裡記載了一則關於鰻魚的鄉野傳說。一條罹患麻疹的鰻魚隨著河流游進大阪灣,沒想到這隻鰻魚回到龍宮城之後,竟然把麻疹傳染給龍王的女兒。憤怒的龍王命蝦兵蟹將把這條鰻魚處以切腹之罪,以長槍串過鰻魚的身體趕出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