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Style

雲南貴州的茶園。(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雲南貴州的茶園。(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古茶樹千姿百態,10年群山峻嶺間人文壯遊

2023/08/08

LINE分享 FB分享

張耀封筆多年後首部茶山著作。困鹿山、西雙版納、臨滄冰島,到極邊之地騰衝的偏僻角落,

進出雲南崎嶇山區行腳7、8萬公里,就為了跟活著的古老生命──大茶樹,相知相惜。

「有人採就是珍貴茶葉,沒人採就是滿地落葉。」以59棵古茶樹為題,落根雲南四府九縣的千里山野上,棵棵頂天立地,風範卓然,有的活過明清兩朝,有的更直達遙遠元宋。百年千年如一日,任錢來錢去,人慾橫流,千年茶樹巋然不動。

張耀,從《打開咖啡館的門》那樣的「行走貴族」,一路走進雲南茶山,攀峰越嶺,刻苦深入遺世獨立的小寨,與「極邊之地」飄渺群山中具仙靈之氣的百年傳奇古茶樹廝混、打滾。愛茶成痴,甘願做「茶奴隸」,親身體現大樹茶終極追尋,投入天地之間的氣蘊、土地、人情冷暖,十多年偏執狂熱,以攝影、文字寄情紙上,磅礡參天盡收書頁中。

「在雲南各地尋覓古茶樹,當初熱血沸騰,一路走來卻是艱難重重……從驚喜,感動,到過程的困難,磨耗,近乎咬牙切齒的執著,苦熬……慢慢地把所有激情碾磨成意志,終得茶山十載。」

《59棵大茶樹呼喚:十年不覺茶山夢》(圖片來源:積木文化)

《59棵大茶樹呼喚:十年不覺茶山夢》(圖片來源:積木文化)

書名:59棵大茶樹呼喚:十年不覺茶山夢
作者:張耀
出版社:積木文化

※以下內容經授權摘自《59棵大茶樹呼喚:十年不覺茶山夢》,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二號小葉古茶樹

那天下午,有點累了,就在這棵古茶樹下的草地躺下,休息晒太陽,茶山這一季奔波的疲勞和緊張一下放開了,舒暢無比。
到了大樹林,經常是我們每季收茶的收尾一站,來這就像回老家,人很熟,森林環境超美,關鍵是安靜,沒別的人來。那時此處還沒路,沒通車,連摩托車也上不來。
又聽見鳥啼了,還有竹林的聲音。小狗在遠處叫著,好像一個沒有茶山競爭的山野樂土。到了這,愛爬樹採茶的採茶,愛收鮮葉、土壤標本的收標本,愛燒篝火的燒篝火,夜裡滿天星斗,白天陽光燦爛,陪老奶奶講講茶山舊事也很快樂。
開心起來,她還會哼幾句舊戲。
茶,慢慢做,反正這麼大一片茶林,總共才出2、30斤古樹茶,各種雜草藤蔓太茂盛了。農民問要不要除草剪枝呢,茶量會大一點。別、別,那就不是大樹林了,我們搖頭,越自然越好。

躺在二號古茶樹下,感受天地氣息。
連農家的驢子也過來張望,身底下都是乾乾的竹葉,很暖和、乾淨,泥土的氣息很香。頭頂上看到的不是天空,而是二號茶樹展開的茂密樹冠,裡面老枝重重疊疊,不知橫生多少枝節。
幾次爬過這棵大樹,可以從裡面樹幹一層層盤繞攀越上去,像有無形的臺階。
它的樹皮蒼老,枝幹也很多皺褶裂縫,到處擠迫扭曲的木結,好像被壓縮的年份在裡面成長。在揚州古園林看過元明年代的羅漢松盆景,枝幹也有這般濃縮,扭曲的張力。
那是歲月的力量。
它的基圍70幾公分,但樹冠高度近10公尺,樹齡老邁,爬進去才知道一層層很多結構,曲折而上。
最震撼的是,從密密麻麻的老樹枝間撥開一個空隙探出頭去,你會驚訝,哇,離開地面有幾個人高了,而你的周圍全是正在吐芽的細密小葉,碧綠中透出亮亮的鵝黃光色,這在樹下看不見。
長成熟的新葉也只有指甲那麼大,數以百計地在陽光中閃爍,你伸出手去,似乎怎麼也採不完。其實一天才得兩公斤鮮葉,最後幾兩乾茶。
是大樹林的極致。小葉種的古茶樹能長到如此高大,很少見過。它看上去的感覺比周圍的古茶樹都更多一些滄桑,盤根錯節,布滿了歲月不平與挫折,但芽尖卻是如此雀躍,嬌翠欲滴。
這就是我們的最愛,極品小葉種特質:樹極老,葉子極細小,非常嫩。

我們最早上倚邦山,就是來找小葉古茶樹。
曼拱老街,二鄉,看見了幾棵樹,有點驚喜。到了大樹林,才見到倚邦山的精采。除了更北面寧洱的困鹿山,沒見過這般嬌小細葉,又年邁蒼蒼的古茶樹。那裡也曾是專給清代皇宮進貢的茶山,也一樣的神祕、幽謐。
2010年,幾乎沒人知道那裡了。幾百人民幣一公斤乾茶,也沒人敢要。後來鮮葉價都要幾千塊一公斤。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