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Perspective

竹田車站的日式建築在鐵道高架化後已停用,車站前有座廢棄的碾米廠,大和集團主理人賴元豐與建築設計師將此處廢墟改建為網路爆紅的咖啡館「大和頓物所」。(攝影/李清志)
竹田車站的日式建築在鐵道高架化後已停用,車站前有座廢棄的碾米廠,大和集團主理人賴元豐與建築設計師將此處廢墟改建為網路爆紅的咖啡館「大和頓物所」。(攝影/李清志)

在廢墟遺跡喝杯咖啡:日治時期百年銀行、廢棄碾米廠華麗變身

2021/02/25

LINE分享 FB分享

我父親是在高雄市鹽埕區長大,祖父是鹽埕長老教會第一任牧師,鹽埕區也算是我的故鄉。

過去多年,高雄的發展中,鹽埕區可說是被遺忘的區域,可就是因為被遺忘,至今仍保留了許多老房子,以及令人懷念的日治時代建築,反而成為讓人懷舊、尋幽訪勝的好地方。

今坐落於西子灣捷運站附近的舊三和銀行,原是日本三十四銀行高雄支店,後來改為三和銀行高雄支店。戰後曾改為「新濱派出所」使用,在公告歷史建築後整修保存,去年開了一家「新濱.駅前」咖啡館。

仿舊日金庫、櫃台,重現歷史

咖啡館盡可能保留當年銀行的模樣,在歷史建築的再利用上,十分用心!也讓人想起東京丸之內區域的Café 1894,當然規模比不上東京銀行建築的雄偉華麗,但Café 1894是照舊銀行建築原貌重建,新濱.駅前卻是貨真價實的歷史建築。

坐落於西子灣捷運站附近的舊三和銀行,原是日本三十四銀行高雄支店。在公告歷史建築後整修保存,並變身為「新濱.駅前」咖啡館。(攝影/李清志)

坐落於西子灣捷運站附近的舊三和銀行,原是日本三十四銀行高雄支店。在公告歷史建築後整修保存,並變身為「新濱.駅前」咖啡館。(攝影/李清志)

在老建築裡喝咖啡氣氛不錯,播放的音樂都是古典音樂,我去喝咖啡時,聽到的是蕭邦的幻想即興曲;而在這間老銀行的金庫裡,有一套華麗的冰滴咖啡裝置;室內裝潢則仿效舊日銀行收納櫃台,勾起人們舊日的歷史記憶。

看到鹽埕的歷史街區逐漸恢復生機,內心開心極了!也慶幸因為鹽埕區過去的沒落,反而保存了許多歷史的老房子,當然也包括了我祖父當年建造的鹽埕教會。典雅的教堂建築,非常值得去做一次歷史散步,享受一個理想的下午。


殘壁間蓋玻璃屋,新舊共存

另外,最近在網路暴紅的廢墟咖啡館「大和頓物所」,是間由大和集團創造經營的特色咖啡店,坐落於台鐵竹田車站前。

竹田車站的日式建築在鐵道高架化後已停用,但保留下來做為歷史建築供人參觀。車站前有座廢棄的碾米廠,大和集團主理人賴元豐與建築設計師利培安、黃卓仁共同發想,試圖讓這座廢墟起死回生。

建築師保留了原本碾米廠廢墟的斷垣殘壁,另外在廢墟內建構一個以玻璃為主要建材的新建築,就像是從廢墟中重生,長出了一座全新玻璃屋。

玻璃屋與廢墟工廠融合,並沒有任何違和感,這樣的建築設計概念,在國內可說是絕無僅有。人們在玻璃屋內喝咖啡,不僅可以欣賞廢墟遺跡,也可以享受樹木的自然綠意,共創出一種保有歷史記憶卻又與眾不同的創新空間氛圍。

大和頓物所的建築就像是從廢墟中重生,長出了一座全新玻璃屋。(攝影/李清志)

大和頓物所的建築就像是從廢墟中重生,長出了一座全新玻璃屋。(攝影/李清志)

大和頓物所的出現,讓原本沒沒無聞的竹田小鎮,頓時出現了許多年輕人與網紅,大家都想要在這裡喝杯咖啡,體驗廢墟咖啡館建築再生的魅力。

〈驛前大和咖啡館〉(舊大和旅社)

大和集團在台鐵屏東車站前,買下日治時期的歷史老建築「大和旅社」,整修維護之後,重新開張做為咖啡館與旅店之用。

他們請來建築師曾志偉操刀設計,保留這棟1939年旅社原味,圓弧轉角、流線型外觀,呈現典型的30年代建築特色。1樓做為驛前大和咖啡館,2樓以上完工後就是驛前大和旅社。

大和集團在台鐵屏東車站前,買下日治時期的歷史老建築「大和旅社」,整修維護之後,重新開張為「驛前大和咖啡館」與旅社。(攝影/李清志)

大和集團在台鐵屏東車站前,買下日治時期的歷史老建築「大和旅社」,整修維護之後,重新開張為「驛前大和咖啡館」與旅社。(攝影/李清志)

這座建築的並非整棟翻修更新,而是在整修過程中,小心翼翼保留舊日的記憶痕跡。斑駁的天花板、老瓷磚的冰裂紋、洗石子的樓梯扶手,每個細節都可以感受到設計師的細心與溫柔,讓這座老建築不是改換一新,而是死裡重生。雖是舊建築,但卻充滿一股新生命力!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