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蓬萊遵古台菜員工餐打造第二個家,米其林星級廚房四菜一湯傳承35年
2021/12/09
- 文字 / 章凱閎
嚐過金蓬萊遵古台菜的招牌排骨酥,但你可知道,餐廳員工們最愛的一道隱藏菜是什麼?
「答案是:員工餐的無骨炸雞腿。」金蓬萊餐廳經理、也是主廚陳博璿的妹妹陳莉莉悄悄提醒,員工餐盛盤後,手腳要快,否則一不留神,可就被大夥搶光了!
位於天母的金蓬萊遵古台菜,迄今已有70年歷史。1950年,陳博璿的祖父陳良枝在北投中和街創設了「蓬萊食堂」;1987年,第二代經營人陳芳宗從北投遷址天母,改為專攻酒家菜為主的「金蓬萊餐廳」。直到第三代老闆陳博璿接班後,轉型「金蓬萊遵古台菜」,至今已連續四年獲米其林一星,率領老字號品牌走向精緻高檔台菜。(編按:至2022年已連續五年獲米其林一星。)
70年來,從小食堂走向大餐館,金蓬萊的員工餐也隨著三代經營,與時俱進。陳博璿回憶,祖父時期的蓬萊食堂偏向家庭小餐館,員工都是自家人,與其說員工餐,更像一家人一起用膳。
員工餐的製作流程一點也不馬虎。(攝影/郭涵羚)
陳博璿接班後,員工餐延至餐期後開飯。如此改變,源於一種心理狀態:上工前,趕著吃飯,是一種壓力;忙碌完,有大把時間好好飽餐一頓,那才是真正的放鬆。「後來,爸爸(陳芳宗)來天母開金蓬萊餐廳,才開始有真正的員工餐。」當時,全店十張桌子,約十個員工,就定下了員工餐的規矩:一肉、一魚、一菜、一點心及一鍋湯。
金蓬萊在天母時期,定下了員工餐的規矩:一肉、一魚、一菜、一點心及一鍋湯。(攝影/郭涵羚)
如今,金蓬萊遵古台菜規模已達25桌,每個餐期招待400至500位食客,是以前的五倍。出菜流程,菜色內容都不同,但員工餐仍依照陳博璿父親的原則,成為傳統。
唯一改變的,是員工餐的開飯時間。一開始,父親規定,午餐上午十點半開飯,晚餐下午四點半開動。但自從他進廚房後,才發現這時間不符人性。「這是一種心理狀態,在上工前,吃飯有時間壓力,不好消化;等操忙完後,你有大把時間好好吃一頓飯,那才算是真正的放鬆。」
每天的員工餐都要仔細擬好,按表操課。(攝影/郭涵羚)
每日午間餐期後,下午三點廚房會端出四菜一湯。這天,有客人停留太晚,不小心瞥見員工餐菜色,不禁瞪大眼睛,口水直流。
當天的員工餐是炸雞腿佐椒麻蘸醬、清蒸圓鱈、皮蛋莧菜、麻婆豆腐,以及藥膳排骨湯。陳莉莉說,炸雞選用當日現宰的土雞腿,去骨後裹粉油炸,且口味多變,從糖醋、咖哩、鹹酥⋯⋯每一款都是員工們的心頭好。
炸雞淋上手工椒麻醬汁,既下飯又療癒。(攝影/郭涵羚)
老闆娘楊雪芬也拿出自己的「哈佛餐盤」(編按:由哈佛大學設計的健康餐盤,以二比一比一的比例,填入蔬菜、蛋白質與澱粉,維持營養均衡)跟著打飯,笑著自嘲「員工餐太豐盛,吃了好久也沒因為健康變比較瘦。」
老闆娘笑說,因員工餐太豐盛,「吃了好久也沒因為健康變比較瘦。」(攝影/郭涵羚)
打烊前,晚間九點還有個點心時刻,可能是一盤涼麵、一碗麻油麵線,或是一鍋鹹湯圓,做為一日的暖心收尾。
陳博璿說,員工餐最重要的功能是「傳承」。每一餐由一位學徒配一位師傅,學徒備料、師傅炒菜,再循序漸進上爐子。
一間中餐的風格,關鍵在於火候,「像是一道烏魚子炒飯,有的師傅一個火炒到底,有的起鍋前會轉大。那鍋氣、焦香的差異,就是每間餐廳的精髓所在。」他說,員工餐即是溝通做法的契機。
從事餐飲的人都知曉,中菜是最辛苦的。新生代廚師嚮往法餐、日料的開放式廚房,受不了中菜廚房的悶熱炮爐。這時代,如何留住台菜人才?「創造能吸引他們的工作環境。」陳博璿說。
豪華員工餐算嗎?他笑說,當然算,還有他花了幾十萬元添購的洗碗機,以及超音波洗菜機——「做菜,是令我們快樂的事,這些設備讓我們能更專注於這一項樂趣,而不是其他的雜工。」
早出晚歸的主廚陳博璿,每日在餐廳待上12小時,這兒是他第2個家。(攝影/郭涵羚)
廚房工作就是如此令人又愛又恨。陳博璿啜一口茶,愛的是,不同的食材,如何在他的巧思及技巧之下,融合成一味兒,「彷彿每個廚師都是一位藝術家」;而恨的是,它將占去一個人的大半人生,犧牲你陪伴家人、孩子的時間。
「這也是為什麼,創造一個快樂的廚房生活,是很重要的事。」在一頓員工餐的匙起筷落、淋漓酣暢之間,原來,金蓬萊正是他們的第二個家。
金蓬萊遵古台菜
70年老字號。前身為1950年北投中和街創設的蓬萊食堂,80年代遷址天母,現轉型為精緻台菜,連4年獲米其林一星。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天母東路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