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安欣瑜Yangui.yasiungu:相信自己,勇於嘗試

發揮醫療專長 返鄉守護族人健康

2022/07/11

LINE分享 FB分享

來自阿里山鄒族部落的安欣瑜,現任嘉義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暨嘉義基督教醫院部落健康中心主任。12年前加入「把醫療送上山」的行列至今,持續投入原鄉醫療與衛教,守護著偏鄉族人的健康。

里佳部落位於海拔1,000多公尺的阿里山鄉,隱身於幽靜的山林裡,部落所屬族群是鄒族。「早年沒有公路的時候,必須先搭車至達邦部落後,再徒步約3小時才能走進里佳部落。」安欣瑜說,里佳部落是阿里山最晚開發的部落,因此保有非常原始的自然景觀和生態。童年時在部落生活的她,至今仍難忘那一段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

安欣瑜Yangui.yasiungu

族別:鄒族(父親)、漢族(母親)


打破外界對原住民族刻板印象

安欣瑜擁有一半原住民族、一半漢族的血統。安欣瑜的母親是彰化人,年輕時到里佳部落的國小擔任代課老師,因而結識鄒族青年,之後相戀並結婚。安欣瑜年紀很小的時候,因為父母離異,便跟著媽媽離開部落到彰化生活。「小時候常常看著火車,想像著有一天爸爸會來把我接回去部落。」安欣瑜的五官深邃立體,和母親那邊的家族親戚孩子相比,是完全不一樣的長相。再加上當時許多人對原住民族有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讓年幼的她對身分認同產生了疑惑。

為了撕下身上的標籤,安欣瑜從小就努力讀書,課業的表現非常傑出。就讀慈濟大學醫學院時,安欣瑜認識許多花蓮的原住民族,開始對原住民族相關的議題和活動產生興趣,還在學校成立第一個原住民族社團,每到假日便往不同部落跑,進一步認識各族的文化和傳統祭儀。大五和大七時,透過原住民族委員會的計畫前往紐西蘭和加拿大進行文化交流,了解當地原住民的語言與文化保存,以及原住民部落的醫療環境。一連串的探索之旅,讓安欣瑜找回自己的身分認同,也確定日後要發揮自身的醫療專業,為偏鄉部落的族人盡一份力量。

八八風災上山救援 開啟返鄉路

醫學院畢業後,安欣瑜選擇繼續留在花蓮當醫師。後來為了陪伴癌末的父親,決定返回嘉義,準備搭車時看見電視播放莫拉克颱風重創小林村的新聞,沒想到當時阿里山上的部落同樣也因為颱風而災情慘重。回到嘉義之後,安欣瑜也加入當地青年組成的救援團隊,一起到山上發放救援物資。看著陌生又帶點熟悉的家鄉飽受風災蹂躪,內心百感交集,想要好好陪父親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同時也替位於偏遠山區的部落盡一份心力,安欣瑜決定辭去花蓮醫院的工作,前往嘉義基督教醫院服務。

從嘉義市區的醫院開車到里佳部落,單趟車程需要2個多小時,安欣瑜上山看診的服務已經持續12年,雖然路途遙遠卻完全不以為苦。「山上的族人都把我當成家人看待。」常常有部落的族人專程到駐診處找安欣瑜,他們不是為了看病,而是拿一些自己種的菜和水果給她,或者只是想和她聊聊天。為了能夠和部落的老人家溝通、解釋病情,安欣瑜很認真地學習鄒族母語。

山上的族人把安欣瑜當成家人看待,常常專程到駐診處找她,給她一些自己種的菜和水果。

相信自己 勇敢接受各項挑戰

安欣瑜返鄉行醫邁入第12年,除了每週固定前往山上駐診之外,也與其他醫護同仁組成居家醫療團隊,親自走入臥床和行動不便的病患家中看診。這些年來,安欣瑜更致力於原住民族健康研究,推動正確的營養和衛教觀念;忙於工作與家庭的同時,仍抽空進修就讀臺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班,充實更多專業知識,將所學貢獻於家鄉部落。

「現在有越來越多年輕人返回部落,但是專業人才仍然很缺乏。」安欣瑜說,護理師、社工師以及長照人才,都是部落亟需的專業人士。她非常鼓勵擁有專業背景的族人回到部落貢獻所長。「現在是資訊發達的時代,如果年輕人無法返回部落,同樣也能為部落做很多事情。」身為七年級生的安欣瑜建議年輕朋友,每天踏實地過生活,抱持著虛心態度去學習,培養自己的專業與能力。

「勇於嘗試各種新事物和挑戰,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安欣瑜以自身為例,大學時主動爭取原住民族委員會出訪紐西蘭的交流計畫,雖然覺得英文表達能力不夠流暢,但仍抱持多方嘗試的心態提出計畫書,最後順利通過評選。安欣瑜鼓勵原住民族青少年,要相信自己能夠達成目標,成功的機率就會非常高。勇敢地去嘗試各種挑戰,千萬不要害怕失敗。

投入返鄉行醫已經12年的安欣瑜,鼓勵年輕人返回部落,貢獻所長。

※原文出自《臺灣原YOUNG雙月刊》No.98期
※想了解更多原住民族的自然智慧,歡迎按讚追蹤「Ho Hai Yan 台灣原Young」粉絲團IG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