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麥 製餅做麵賞花田
2020/09/24
- 文字 / 王浩一
台灣也有蕎麥?是的,十月中旬,在彰化二林可欣賞到季節限定,蕎麥花開的雪白美景,因氣候和水質關係,也是台灣唯一蕎麥生產地。
我一直以為蕎麥跟台灣人的關係,僅於我們去日本旅遊時,來碗麵量少得可憐的蕎麥麵,當是到此一遊的紀念美食。
直到四年前,我走訪彰化二林,本來是探究小鎮市場美食和酒莊,結果在「台灣酒窖聯合遊客服務中心」遇見一片蕎麥花田,當時是十月中旬,正是開花的時節,眼前白花如雪,令人驚豔。
一時詩意泉湧,當時飄入唐人的心情,李白說「李花怒放一樹白」,杜甫也說「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我也學舌說「十月白花,蕎麥偷學春天」。
在台灣,蕎麥九月播種,十月開花,十二月陸續採收。彰化二林小鎮的農會近年來企圖心旺盛,他們定位小鎮「活力三寶」:薏仁、葡萄、蕎麥,有計畫的行銷農作物。而我也因此對蕎麥多了關注。
蕎麥最原始產地:四川、雲南、西藏。長年來往西,傳播到歐洲;往東傳播到了日本,落地生根後,在江戶時期,蕎麥文化甚至青出於藍了。
它是「清潔飲食」,不含麩質,有鎂、維他命C、蘆丁等營養素。它是蓼科蕎麥屬的植物,「蕎」在日本古語是「稜角」,外觀是三角形、菱角形。外層是硬殼,先人的智慧是以它用來填充枕頭、坐墊。
因為蕎麥磨製後的麵粉顏色偏深,古人以它製作「黑餅」,過去在台南祭孔大典當是重要供品。
黑餅,以蕎麥麵粉拌以油蜜;白餅則是白麥麵粉拌以油蜜。兩者都有蜂蜜榛菱為餡,一黑一白同時獻祭,象徵是非分明。
蕎麥在中世紀時期,隨俄羅斯人進入法國人的餐桌,其烹調方式主要為兩大類:粥、肉類及蘑菇輔食。法國大革命後,成了窮人的黑麵包與手捲薄餅原料,烘烤後也是芹菜湯或胡蘿蔔咖哩湯的輔菜,甚至可以釀酒。
現在則受到健身群體、過敏群體、糖尿病患者和「清潔飲食」群體的推崇。它的營養非常豐富,不僅可以降壓降脂,熱量也低,被養生一族視為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