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篇》用創作延續部落文化
讓圖紋之美代代傳承
2020/07/16
- 文字 / 張俼文
對於當代原住民族而言,圖紋是老祖先記錄生活的方式,更是尋找文化根源的重要依據之一。許多人開始意識到圖紋的文化意義,藉由不同形式重新演繹圖紋的精神象徵。
有許多排灣族藝術家,利用繪畫、雕刻、編織、裝置藝術、服裝設計等形式,賦予古老紋飾更多可能性。在當代藝術和設計的重新詮釋下,排灣族的太陽紋、百步蛇紋、菱形紋等紋飾,以全新樣貌令人驚艷。例如藝術家伊誕.巴瓦瓦隆以創新的「紋砌刻畫」創作形式,傳遞他對家鄉土地的熱愛;服裝設計師沙布喇.安德烈從排灣族的古老紋飾獲得靈感,打造出充滿自我風格的時裝品牌;詹陳嘉蔚則追溯排灣族文化脈絡,學習各種圖紋的意義,進而以全新的方式詮釋排灣族圖紋之美。
圖紋化做當代藝術 背負使命
伊誕.巴瓦瓦隆出生於達瓦蘭部落,來自排灣族「Pulima」家族。Pulima中文意思是「多手之人」,他們擅長雕刻、舞蹈和刺繡等技藝,排灣族社會階級制度裡,代表的是與美和藝術相關的家族。「身為Pulima家族的一員,我有責任將排灣族的圖紋傳遞下去,讓更多人知道原住民族的血脈根源和族群觀點。」伊誕.巴瓦瓦隆的紋砌刻畫創作,結合雕刻與彩繪,排灣族的圖紋被轉化為畫作中的不同主角,細膩的鑿刻紋路以及鮮明的色彩,視覺藝術表現風格十分突出。
「排灣族的頭目是太陽生下來的,平民是土地生出來的,頭目負責制定法令,平民負責打獵與耕作。」伊誕.巴瓦瓦隆的作品中,傳達許多和部落以及土地的故事。例如「圓」代表著不同族群共存於這片土地,也代表人與大自然緊密的關係;「眼睛」代表萬物皆有靈,當你在看著宇宙萬物的同時,大自然的萬物也在看著你;「太陽紋」是頭目的象徵,這個貴族專屬的紋飾描述出排灣族嚴謹的社會階級制度。伊誕.巴瓦瓦隆用創作說故事,同時也藉由作品傳遞原住民族圖紋背後的文化精神。
伊誕.巴瓦瓦隆以創作訴說故事,並透過圓、眼睛等圖紋,傳遞原住民族看待宇宙萬物的觀點。
珍視原民傳統文化 重新演繹
利用幾何線條和鮮豔的色彩,重新演繹排灣族的圖騰,沙布喇.安德烈曾以百步蛇的意象,設計百步蛇系列自行車衣;將原住民的圖紋轉化成現代感的數位印花,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品牌特色和個人風格。
他的設計靈感全部來自於原住民族文化和神話傳說,從部落完成田野調查之後,再將文字轉化成為時尚設計。
「把服裝當作傳遞文化的載體,讓更多人看見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沙布喇.安德烈將排灣族的圖紋重新轉換後,運用在服裝設計上,除了保有原住民族的特色之外,也融入各類型的藝術元素,打造出前衛、多變的時裝風格。經常到世界各地參加時裝週的他,藉由時尚美學向國際傳遞原住民族豐富的文化內涵。
沙布喇.安德烈將排灣族圖紋融入服裝設計,透過時尚美學向國際傳遞原住民族文化。
擁有一半排灣族、一半漢族血統的詹陳嘉蔚,始終對於自我的身分與族群認同感到茫然。就讀藝術系的時候,她利用編織結合影像從事藝術創作,跟著老師學習排灣族傳統織作技藝,重新認識鎖鏈紋、公主紋、牙齒紋這些織品紋的意義。
「相信自己的與眾不同,找回屬於自己的文化。」詹陳嘉蔚透過藝術自我療癒並重新找到排灣族的身分認同,她把這句話送給因為族群身分而迷惘的原住民族青少年,期許他們早日認同自身的文化,並且引以為傲。
走進部落認識圖紋 創造可能性
「原住民族的傳統圖紋經過設計轉化,可以創造出無限可能。」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學士學位學程副教授王昱心表示,有許多藝術家將圖紋元素融入創作中,成果十分吸睛。她非常鼓勵年輕創作者勇於嘗試,但是想要利用圖紋創作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圖紋背後的故事和代表的意義,多多走進部落,聆聽每個地區不同的說法。
「想要了解圖紋,走進部落是最好的方式。」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李招瑩表示,部落是最容易接觸到圖紋的地方,在許多部落都可以看見和原住民族有關的圖紋,例如部落的入口處、鄉公所、學校等公共空間,或是頭目的家屋等,部落舉辦慶典或活動的時候,族人們都會穿著傳統服飾,從服飾上面的紋飾,也可以發現各式各樣的圖紋。
例如,位於屏東縣來義鄉的白鷺社區,入口處就有排灣族的陶壺裝置藝術,壺上有著各式圖紋裝飾,社區裡的公共設施也有許多排灣族的圖紋符號,還有石板屋、原住民文物館,很容易親近原住民族文化。李招瑩建議,想要更加了解圖紋,有機會多到部落走走看看。
※原文出自《臺灣原YOUNG雙月刊》No.8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