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新天際魅影part 3──時光隧道飆精彩
入宿紐約新興潮流飯店
2019/08/29
- 文字 / 張智強
二○一九年紐約最夯、最令人期待的旅館是哪一間?不在曼哈頓,也不在潮人新興聚集區布魯克林,而就在許多人到達紐約的第一站:甘迺迪國際機場第五航廈。
對設計界、航空迷和曾經歷過噴射機年代的人來說,TWA Hotel的開幕,是一場紐約夢的實現。入宿的那一天,我簡直比年輕時第一次踏上中央公園的土地還要興奮。
穿梭過去飛向未來
TWA之名源自二戰後的美國環球航空(Trans World Airlines),曾經輝煌一時,甚至擁有專屬航廈TWA Flight Center,被譽為「噴射機年代的中央車站」。卻在二○○一年後,因為經營不善被美國航空併購。短暫崛起的商業公司消失在歷史洪流中,然而那建築特殊的航廈卻未消殞,它那似燕鷗振翅而飛、展現動感的流線型外部薄殼結構,是「新未來主義」芬蘭裔美國建築大師埃羅·沙里寧(Eero Saarinen)代表作,一九六二年後就深植紐約旅客心中,於是幸運被列入紐約市地標和美國國家史蹟名冊受到保存。
經過建築師Lubrano Ciavarra、Beyer Blinder Belle和Stonehill Taylor的改造,成為旅店後的TWA航廈保留了許多原汁原味,並加進現代旅館的設備服務。機場的代表色是最輕盈的白色,TWA高聳的大廳便是一片白淨,再襯上豔紅地毯和沙發,強烈的風格讓人精神振奮,如走入太空機艙般彷彿下一刻就要到新開發星球去冒險,飛向未來。然而周遭響起的披頭四樂隊音樂,猶如將人拉入時光隧道之中,回到過去,好不刺激。
一些細節像是硬幣磁磚、屋頂球型三面鐘和橢圓形的航空資訊表,都展現著中世紀現代摩登的設計風格,觸動六、七○年代飛行愛好者和旅客的共同記憶。放眼今日,那些建築和配件看起來仍相當前衛,歷久彌新,卻又有一種仿製不來的古典風味,十分迷人。
房間內的感覺又截然不同,原木等自然元素營造出溫馨質感,有七層之厚、完全隔音的大扇落地窗外,就是機場跑道的動感風景,看著飛機滑動起降無聲的前往已知也未知的各種目的地,真是療癒極了。
迷你酒吧和室內裝潢陳設復古但也不褪潮流,牆上掛有著的TWA懷舊旅遊海報、圓形撥盤式電話、玻璃煙灰缸等等,引人會心一笑。空間更是埃羅.沙里寧(Eero Saarinen)、諾爾(Knoll)以及伊姆斯夫婦(Eames)幾個經典夢幻家具品牌的陳列室,浴室裡的磨石子地板和白色磁磚牆,則讓人重新認識了六十年前那時代的設計細節,我彷彿看見個美國祖母又年輕起來。
基本上,所有的空間都充滿驚喜,酒吧是一九五八年的L-1649A型客機改裝,旅店健身房規模可以說是世界第一,旅店裡也有個專屬TWA航空公司的小型博物館。而無邊游泳池就面對著看似無際的機場跑道,也因此泳池畔總是站滿了人,可是他們不游泳也不著泳衣,就帶著專業相機拚命拍照,總是有點可惜。我可是認真的在游泳,轉過身面對天空仰臥漂浮著,巨大的飛機腹部就在眼前橫過,似在看鯨魚遷移,那感覺奇妙過癮極了。
機場不再只是機場,甚至可以成為紐約一日遊的景點,或許我要想辦法多在這裡轉機。只是翌日起床,會有已身在真正航廈的錯覺,一不小心就忘了還有接駁巴士要搭乘。
硬派粗獷氣質高雅
觀賞紐約市中心天際線性價比(CP值)最高的角度在哪?自然不在曼哈頓內部,那仰頭只能見到一小塊一小塊局部的天際線散布,人如螞蟻般渺小的地帶。布魯克林橋另一端的布魯克林高地,是一個既優雅又可觀望經典城景的地方,但昂貴的程度已與曼哈頓不相上下。近年的新選擇是,皇后區東河沿岸的長島市(Long Island City),這個曾經是老工業區的地點,如今已換上嶄新面貌,一幢幢高聳的玻璃帷幕摩天大樓取代舊廠房,創新的藝廊和表演空間也在此扎根,房價水漲船高,但也未至遙不可及。
住上幾天曼哈頓精華地段的五星旅店,預算瀕臨破表之際,我找到了博羅旅店(Boro Hotel),以不到一百五十美元的價格,入住可盡覽曼哈頓群樓曲線的房間。從旅店外觀乍看之下,還以為是幢鷹架搭棚都還沒拆除的未完成品,但其實那如護身鐵罩般、層疊而上的支架,其實就是是建築設計的一部分。一方面展現著工業年代硬派粗獷的作風,一方面又讓大樓顯得與眾不同。
所謂鐵漢柔情,走進室內又是截然不同的氣氛。天花板的外露管線、高聳而故意帶些斑駁的水泥牆柱、暖黃的幾盞裸燈、展現時代年輪的實木咖啡桌,再配上大塊拼接的橡木地板以及油亮皮製家具,簡單的布局卻氣質高雅,就如紐約混搭北歐般的氣質。
設計由紐約當地設計工作室Grzywinski+Pons Architects操刀,既善用了工業空間的特色,又懂得適度添加精緻深度,小衝突反而更增風味。當然,我選擇入住面對曼哈頓的房間,而除了那些代表著美國夢高峰的摩天大樓群景,也可以看見部分長島市工業化的遺跡,兩相映襯,便是面貌萬變、容納百川的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