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謝懷寬Adriv Ruljuan:決定了,就該全力以赴

要做就做到最好

2025/04/24

  • 文字 / 張煥鵬 powered by 原住民族委員會
LINE分享 FB分享

慢慢地思考未來要走的路,決定好了就要全力以赴。

謝懷寬Adriv Ruljuan


族別:排灣族
出生地:三地村

排灣族律師謝懷寬,高中時期是個愛玩、不喜歡念書的叛逆小子。曾經對生涯毫無規劃,如今已找到人生方向,成為一名專業律師,更善用財經法律背景,為族人爭取原住民權益保障。

從小活潑好動的謝懷寬,因為一部電影而崇拜功夫明星李連杰。看著偶像靈活俐落的身手,年幼的他,也因此對於功夫產生濃厚興趣。由於住家附近就有一間跆拳道館,父母親便幫他報名。謝懷寬的性格開朗,體能也很好,於是被教練選為選手班的成員。就這樣,謝懷寬從幼稚園到國中,展開近十年的訓練課程。然而,運動天分極佳的他,最終卻沒有走上跆拳道國手之路,反而成為一名律師。

沒有夢想的貪玩少年 不愛讀書只想玩樂

謝懷寬的童年與少年時期,幾乎都在進行跆拳道的訓練。「我非常會賴床,又常常偷懶。」謝懷寬喜歡進行跆拳道的技巧訓練,可是卻很排斥天剛亮就要起床準備訓練。當辛苦的體能鍛鍊結束之後,馬上又要回到教室早自習、寫考券。不間斷地訓練讓他覺得很疲累。到國中階段,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跆拳道能力遇到了瓶頸,無法突破極限,再加上長期的訓練讓他感到疲憊,他思考,嚴格訓練下即便已達黑帶三段,但並非所有人都能成為黃志雄、朱木炎或陳詩欣。或許這條路並不適合自己,於是萌生轉換跑道的念頭。

謝懷寬從小被教練選為跆拳道選手班的成員,從幼稚園到國中,展開近十年的訓練課程。

謝懷寬從小被教練選為跆拳道選手班的成員,從幼稚園到國中,展開近十年的訓練課程。

「我沒有夢想,也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只想要盡情的玩。」謝懷寬從幼稚園到國中階段的生活,幾乎都被跆拳道訓練填滿,他對「自由」充滿渴望。努力考上公立高中,擺脫斯巴達式訓練以後,盡情玩樂成為唯一的目標。他幾乎天天翹課,大搖大擺打開校門去校外吃早餐,從早上吃到中午,還因此被學校記過,完全不把學業放在心上,成績長期墊底。對於未來,此時的他從未認真思考過。

高三那年,謝懷寬開始談戀愛,他交了一位認真讀書、成績優異的女朋友。他笑稱自己是戀愛腦,生活重心當時以女朋友為主,每天開始跟女朋友一起念書,用心投入學習,把高中一至二年級荒廢的課業,全部補回來。另一方面,擔任教官的母親也用耐心與愛心,分析他的個性和專長,慢慢引導他找出未來的職涯方向。準備選擇大學科系時,母親認為謝懷寬具備開朗、善於溝通等優點,建議朝著第一類組科系去選擇。謝懷寬幾經思考之後,決定就讀法律系,並且以成為一名律師為目標。

關鍵時刻做出改變 堅持不懈終有收穫

進入大學後,謝懷寬順利完成法律系的學業,之後繼續就讀研究所,取得財經法律碩士文憑。其實,這段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他也經歷過落榜的挫折。為了考上大學以及考取律師執照,謝懷寬曾經日以繼夜的苦讀。

大三那年,受到當時女朋友正在準備律師考試的影響,謝懷寬也收拾起玩心,認真的補習和準備考試。在準備國家考試的過程中,謝懷寬經歷了首次的失敗,但他並未被挫折擊倒,反而在從中找到自我突破的方式。「當我下定決心要做一件事情,就一定會全力以赴做到最好。」藉由重新規畫讀書計劃,精準掌握每一分每一秒的學習進度。這種自律與堅持,最終讓他在第二次考試中成功通過,如今也成為一名正式執業律師。

謝懷寬下定決心要做一位律師後,就全力以赴、日以繼夜的苦讀,從中找到自我突破的方式。

謝懷寬下定決心要做一位律師後,就全力以赴、日以繼夜的苦讀,從中找到自我突破的方式。

人生難免有挫折 鼓勵自己重新振作

「人生中難免會遇到挫折,找一個理由鼓勵自己。」對於樂觀的謝懷寬而言,不太容易因為某些事物而感到挫敗。他回想起人生經歷,覺得失戀是比較容易低潮的時期,這時要找個理由鼓勵自己,比如說:「其實她不適合我,下一個遇見的人一定會更好。」謝懷寬採用一個對自己好的理由,為自己加油打氣。「低潮的時候,讓自己休息幾天,靜下心來思考,當釐清方向之後,就能重新振作。」謝懷寬分享自己的經驗,他建議青少年遇到挫敗,不要輕易放棄,先轉換心態。

「每個人都有脆弱的時候,沒有人會永遠堅強。」謝懷寬說,遇到困難時,不要悶在心裡,去找家人或朋友聊聊;也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師或醫師協助。對於正處於人生迷惘時刻的青少年,謝懷寬認為,年輕是最大的本錢,現在還有非常充裕的時間可以慢慢思考,想清楚,並決定未來的目標之後,就要全力以赴。如果沒有認真去做,乾脆不要做。事實上,曾經的放縱與迷惘並不代表未來的一切。只要願意改變,找到自己的方向,並付諸行動,任何人都有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謝懷寬曾受邀與學弟妹分享備考心境,他曾建議須先建立「做學問、考國考,完全兩碼子事」的務實觀念。

謝懷寬曾受邀與學弟妹分享備考心境,他曾建議須先建立「做學問、考國考,完全兩碼子事」的務實觀念。

追蹤我

※原文出自《HoHaiYan原住民青少年雜誌》No.115期

※想了解更多,歡迎按讚追蹤「Ho Hai Yan 台灣原Young」粉絲團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