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以「圓」為設計意象的紀念公園。

平鎮龍潭 遊客庄 訪伯公 看見獨有文化地景

2024/01/05

  • 文字 / 撰文 / 張煥鵬 攝影 / 陳正國 插畫 / 徐筠庭 powered by 客家委員會
LINE分享 FB分享

對於客家人而言,「伯公」是非常重要的信仰和心靈寄託。在台三線沿線的客庄有許多歷史悠久且各具特色的伯公,好比平鎮的三粒石葉屋伯公、龍潭大北坑超過200年歷史的眾伯公,以及古樸的蟻子埔石板伯公,都是桃竹苗客庄特有的人文風景。

客家人以「伯公」稱呼土地公,在客家人的心目中,伯公不僅是地方的守護神,祂更像是一位地位崇高的長輩伯公,給予兒孫晚輩疼愛和關懷,人神之間的關係十分緊密。從伯公的稱號,就可以感受到客家人對於土地公的特殊情感。

台三線行經台灣西部鄰近山區,沿著台三線到客庄旅行,除了感受濃濃的客家風情和在地美食之外,走訪傳統的客家聚落或鄉間古道,從形形色色的伯公,可以感受到伯公與客家常民生活之間的緊密連結,以及不可或缺的地位。

最原始的伯公形制 以原石堆砌的三粒石伯公

舊名安平鎮庄的平鎮,早期移墾的先民,大多是來自於廣東的客家移民。以務農為生的客家先民,對土地有著崇高敬意,每到農作物豐收的季節,都會感謝神明的眷顧。從文獻紀錄中蒐集到的史料顯示,平鎮的伯公數量超過120多座。而且各具特色;好比平鎮里的水汴頭伯公,由三粒小石堆砌而成,是平鎮最迷你的伯公。平鎮廣隆宮的伯公神像重達五噸,信徒稱之為「大伯公」。

平鎮里的水汴頭伯公,以三粒原石搭建而成的葉屋伯公,坐落於民宅邊的竹林中。

以三粒原石搭建而成的葉屋伯公,坐落於民宅邊的竹林中。

位於老街溪上游的「伯公潭」,便是平鎮很具有代表性的景點。創建於日本時代的伯公潭橋,是平鎮現存的三座紅磚拱橋之一,早年物資較為缺乏,會利用糯米作為黏著材料,因此老一輩的人習慣稱之為糯米橋,是非常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伯公潭地處大坑缺溪和老街溪匯流處,在弧形水道旁相距不到百公尺就有三座創建於乾隆、咸豐年間的伯公,分別是圓墩伯公,以及廣仁宮和福潭宮。據說,早年在當地耕種的先民認為,作物年年豐收都是因為土地公顯靈庇佑,便興建伯公奉祀。

平鎮新光路二段9巷72弄底的民宅前方,有一片隱密竹林。竹林裡有一座迷你的三粒石伯公,當地人稱之為「葉屋伯公」。葉屋,是平鎮東勢最早的開拓者葉奕明家族所建,雍正年間,葉奕明從廣東到澎湖,再輾轉來到平鎮東勢大壟底,之後家族成員一同前往界外的金雞湖拓墾,最終成為東勢的重要家族。葉屋伯公的形貌是以三粒原石搭建而成,並以一顆圓形石頭替代神像。雖然葉屋伯公的創建年代已不可考,但是從最原始的伯公形制推測,應是葉家先人來台拓墾時所興建,祈求伯公庇佑開墾順利、農作物四季豐收。

葉屋伯公附近是八字圳水岸公園,也是老街溪步道的景點。沿著老街溪步道散步,可以順遊伯公潭,並可走訪周圍的幾座伯公,進一步認識客庄伯公信仰文化。距離伯公潭約莫八分鐘車程的「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以公共藝術及景觀記錄著那一段乙未戰爭的歷史,以及閩客族群團結保台的義勇故事。周邊有義民廟、石門大圳,結合周邊相關資源,成為人們認識客家文化的人文場域。1895年的乙未戰爭,形塑了台灣人意識的原型,當時的桃園共有四場戰役,安平鎮之戰便是其中之一。昔日的戰場遺址,如今已成為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以「圓」為設計意象的紀念公園,藉由「乙未之環」延續1895的歷史記憶,同時彰顯客家族群以不服輸的硬頸精神,跨越族群藩籬保鄉衛土。

平鎮是傳統客庄,當地有許多道地的客家美食和小吃。位於東勢國小旁的「黃媽媽菜包」,是一間傳統的台式早餐店,皮Q餡香的道地客家菜包,以糯米外皮包裹著蘿蔔絲、香菇、蝦米等製成的內餡,是客家人最具代表性的米食點心之一。想要品嘗美味的客家菜,平鎮與大溪交界的「土埆厝復古小館」是不錯的選擇。這間餐廳是在地頗具人氣,菜單上有著琳瑯滿目的客家料理,梅干扣肉、薑絲炒大腸、客家小炒、客家粄圓、土鵝肉、鹽焗雞、客家茄子、客家燜筍、客家煎豆腐等,每道菜都讓人垂涎三尺。

大北坑眾伯公 守護在地居民超過兩百年

從平鎮到龍潭,車程距離不到半小時。龍潭有許多著名的觀光景點,三坑老街、大坪聚落、大北坑,則是傳統客家聚落。在龍潭地區,同樣有許多保存完好古老伯公,其中坐落於大北坑的「眾伯公」,已經超過200年的歷史。位於江申步道之中的百年眾伯公,是大北坑地區最古老的伯公。由於大北坑溪流經眾伯公前方,因此當地居民也將眾伯公視為把守水口的伯公,又有水口伯公之稱。

相較於葉屋伯公的三粒石形式,大北坑眾伯公是以石材組砌成的石板伯公,並以燕尾翹脊為造型。客家先民初到台灣拓墾時,生活十分艱困,因此便藉由田間或溪澗裡的石頭,作為地祇表徵。所以客家人早期的伯公幾乎都是三粒石伯公,主要由三粒石頭堆疊而成。有些無神像、有些則以石頭替代,簡簡單單的形制,便成為聚落裡的主要信仰,並且稱之為三粒石伯公。

隨著生活情況好轉,原本的粒石會改由石材取代,砌成有屋頂的三面壁小祠,並且利用在地石材由打石師傅雕刻神像、祭台等。眾伯公和蟻子埔,均是龍潭地區至今仍保存完好的石板伯公之一。石板伯公反應了過去打石文化的特殊性,形成崇尚自然與生態美學的祭祀空間。

古樸的龍潭蟻子埔石板伯公,形式十分獨特,化胎、供桌與廟埕都是由鵝卵石堆砌而成。

古樸的龍潭蟻子埔石板伯公,形式十分獨特,化胎、供桌與廟埕都是由鵝卵石堆砌而成。

百年榕樹下的石板伯公 已成珍貴文化資產

眾伯公是大北坑地區最古老的伯公,也是當地居民的重要信仰中心。每年農曆8 月舉辦的「眾伯公平安祭」,更是非常具有客家特色的民俗文化慶典。龍潭另一座很有特色的蟻子埔石板伯公,是由石板砌成的伯公,小祠中沒有伯公神像,僅刻著福德正神四個大字。

坐落於大北坑江申步道的「眾伯公」,已經超過200 年的歷史,是大北坑地區最古老的伯公。

坐落於大北坑江申步道的「眾伯公」,已經超過200 年的歷史,是大北坑地區最古老的伯公。

古樸的蟻子埔石板伯公,形式十分獨特,化胎、供桌與廟埕都是由鵝卵石堆砌而成。鵝卵石具有兩種意義,其一為庇蔭當地居民的後代,有子孫滿堂的吉祥寓意;另一個原因,則是讓民眾雨天前往祭拜走在石頭地板時,不會因著泥濘濕滑跌倒。蟻子埔伯公後方原有一棵百年大榕樹,因颱風吹倒,當地居民重新栽種過一棵榕樹。從石縫間,依稀可見盤根錯節的老榕樹樹根。

鄰近大北坑眾伯公的大北坑休閒農業區,曾是北台灣重要的茶葉產區,有過一段繁華的茶金歲月。大北坑位於海拔300至400公尺的紅土台地上,特有的丘陵地形以及合適的氣候和土質,以及傳承百年的種茶技術和製茶工藝,讓大北坑成為非常具代表性的客庄茶鄉。由於大北坑山區晨昏常有薄霧籠罩,空氣中的相對濕度大幅提高,對於茶樹生長有更好的助益。當地以友善栽種方式培育的東方美人茶,富含濃郁的蜜果香,是很受歡迎的在地特產。

順遊在地迷人風光 品嘗客家風味美食

除了茶園風光之外,魯冰花也是大北坑美麗的風景之一。大北坑是全台灣最早種植魯冰花的地區,因此被譽為「魯冰花的故鄉」。每年2、3月間,魯冰花盛開的季節,景色更是美不勝收。金黃色的魯冰花,開在一隴一隴的茶樹間,黃綠交織的花和茶樹,勾勒成一幅賞心悅目的大自然畫作。魯冰花凋謝後化作春泥,成為茶樹的養分。魯冰花的一生,如同勤奮堅毅的客家婦女縮影,一生無悔的為家庭奉獻,因此在地人將魯冰花視為「客家母親花」。大北坑休閒農業區周邊有許多景觀咖啡廳、客家餐廳,一邊欣賞美景、一邊品嘗美味餐點,十分悠閒愜意。

魯冰花也是大北坑美麗的風景之一,大北坑是台灣最早種植魯冰花的地區,被譽為「魯冰花的故鄉」(圖片提供/吳志學)。

魯冰花也是大北坑美麗的風景之一,大北坑是台灣最早種植魯冰花的地區,被譽為「魯冰花的故鄉」(圖片提供/吳志學)。

坐落在大北坑社區和三合社區附近的和窯文創園區,鄰近石崎步道。寬廣的園區裡,前種茶樹、後植苦茶林,還有百年樹齡的油桐,每年桐花盛開的季節,一大片白色花海好不浪漫。在和窯文創園區裡,可見許多日式風格的磚造建築群。日本時代,此處是一間陶瓷工廠,生產用當地火山土製造的陶瓷產品,曾經風光一時。隨著時代變遷、產業式微,偌大的廠區漸漸沒落荒廢。如今,廢棄廠區經過重整後,成為龍潭極具特色的文創休閒園區。在這裡,平日沒有大量的人潮,可以來此品茶或是悠閒漫步欣賞茶園美景。園區裡有許多藝術家工作室,充滿濃厚的藝術氛圍,假日可預約體驗磚窯燒陶,或是嘗試特色咖啡廳和餐廳的各式美食,還有假日限量的窯烤麵包。

和窯文創園區裡在日本時代曾是一間陶瓷工廠,如今廢棄廠區經過重整後,成為龍潭極具特色的文創休閒園區。

和窯文創園區裡在日本時代曾是一間陶瓷工廠,如今廢棄廠區經過重整後,成為龍潭極具特色的文創休閒園區。

距離和窯文創園區約五分鐘車程,有間「三洽水古早味鄉村餐廳」,這間由伙房改建的客家菜餐館,處處充滿復古氛圍,傳統的菜櫥、蒸籠、蓑衣等擺設,讓人有一種置身在鄉下阿婆家的錯覺。這裡有道地的客家鹹豬肉、客家小炒、薑絲炒大腸、福菜肉片湯等菜色,喜歡客家菜的人,絕對不會失望。

三洽水古早味鄉村餐廳是由三合院改建的客家菜餐館,處處充滿復古氛圍。

三洽水古早味鄉村餐廳是由三合院改建的客家菜餐館,處處充滿復古氛圍。

三粒石伯公和石板伯公,不僅是客庄的重要信仰,更是珍貴的在地歷史文化。隨著時代演進,以及各項開發與交通建設,許多三粒石伯公和石板伯公漸漸地消失於時間洪流中。在平鎮和龍潭等台三線沿線客庄裡,至今仍保存完好的葉屋伯公、眾伯公和蟻子埔石板伯公,格外顯得彌足珍貴。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