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現代的薏苡串珠飾品會搭配其他不同材質、顏色的珠珠,呈現豐富樣貌。
現代的薏苡串珠飾品會搭配其他不同材質、顏色的珠珠,呈現豐富樣貌。

用薏苡珠串出各類飾品

原住民族最常用的植物串珠

2023/09/12

  • 文字 / 林瑞珠 powered by 原住民族委員會
LINE分享 FB分享

在原住民族的服飾、帽子、項鍊中,常見薏苡串珠飾品,現在還延伸用到手環、戒指、胸飾、腳踝飾品、鑰匙圈等,幾乎所有需要裝飾的東西都可用上薏苡珠,讓薏苡珠成為原住民族最常用的植物串珠。

一般人對於薏苡的印象來自四神湯裡的薏仁,有祛溼闢瘴的功能,營養價值高,不過對於臺灣原住民族而言,其運用最廣之處在於飾品,幾乎每個族群都會用薏苡珠串珠,早期大多用來串項鍊或繡在衣帽上當綴珠裝飾,現在則運用在手鍊、耳環、吊飾、鑰匙圈、窗簾、門簾等,許多工藝坊也有DIY串珠的體驗課程開放給民眾參與,讓薏苡珠成為最具特色且最常見的原住民族原生植物串珠。

種在家屋旁的串珠植物

走訪原住民族的傳統部落時,經常可在路邊、野溪畔,或一些人的家屋旁發現幾棵薏苡,隨風搖曳,煞是好看,當水珠樣的綠色果實轉色之後就可採收,處理過後就可以拿來串珠。

薏苡剛成形的果實為綠色,成熟後慢慢會變成不同顏色,如白色、灰色、褐色、黑色

薏苡剛成形的果實為綠色,成熟後慢慢會變成不同顏色,如白色、灰色、褐色、黑色

薏苡有一年生及多年生兩種,在植物分類學上屬禾本科,植株約一公尺。剛成形的果實為綠色,成熟後慢慢會變成不同顏色,如白色、灰色、褐色、黑色等,外表圓潤,色澤光亮,帶有深淺不一的紋路。成熟的「薏苡珠」又稱「薏米珠」,根據農業改良場曾勝雄、高德錚的研究資料顯示,目前東南亞、中國大陸、臺灣、日本都有種植。此外,由日治時代的文獻得知,臺南、高雄、屏東等地的原住民族皆已經利用薏苡籽實搗碎後做成粥或拿來藥用。

避邪的靈性植物

除了裝飾、食用之外,阿美族、布農族以及噶瑪蘭族人都把薏苡當成可以避邪的靈性植物。阿美族耆老李玉英表示,阿美族巫師通常都會配戴薏苡珠項鍊以避邪,並且會拿來作法驅魔,所以不論男女巫師都會配戴以受庇佑。而噶瑪蘭族亦然,樟原部落前傳統領袖潘常娥表示,以前見過老人家用意苡的葉子在人身上揮一揮來驅魔,也會將意苡珠串成項鍊或衣帽配飾,現任傳統領袖陳天祿頭帽上的薏苡珠綴飾就出自她的手藝。

一年春秋兩作

薏苡在水邊或旱地都可生長,專業栽培者每年分春秋二作,原住民族則多採種子直播。出生於花蓮馬太鞍部落的李玉英表示,每年2月、8月就可看到薏苡開花,果實成熟變色之後梗就會自然乾燥,即可整株採收。

李玉英提到:「薏苡珠有南瓜型、眼淚型,都是野放種植,今年種了,採收了,種子掉下去,明年它就會自己發芽生長,不需施肥、不能用藥;另外種子很小,小鳥愛吃但無法消化,飛到哪裡排遺,種子排出來,自然就生長起來,所以以前到處都有薏苡。」她從小就經常看到大人以薏苡珠串珠,耳濡目染跟著學,日子久了自然就會了,當時家家戶戶都會種上幾棵薏苡,至今她家後院也種了成排的薏苡。

每個地方的薏苡產期略有不同,住在臺東初來部落的布農族人連秀美表示,她都是在年底或年初時將前一年已經枯黃的薏苡植株砍除,2月就再生發芽了,如果想重新植栽,可在4月前以種子灑播,7、8月即可收成。

穿洞去蟲各有妙招

採收之後需要在大太陽底下晒兩、三天,使之乾燥,尚未處理的薏苡珠外殼堅硬,如果需要食用就要先去殼,但拿來串珠用的則是外殼,所以要想辦法將薏苡珠打洞,挖除果肉及裡頭的米蟲。李玉英會先將薏苡珠放置一段時間,讓寄生裡頭的米蟲吃光果肉厚,再用打洞機打洞,利用迴紋針把果肉及米蟲挖乾淨,不然串珠之後米蟲會啃斷穿線,整串掉落。

連秀美則用縫紉用的大頭針穿洞,同時把裡頭的雜質、蟲子推出來,至於去蟲防腐的部分她則有妙招:「薏苡珠是植物種子,放久了會有蟲蛀,想要保存久一點的話,在晒乾之後就用鍋子加熱炒一下,可殺菌、殺蟲卵,但要小心火候,不要燒焦。炒過之後的薏苡珠放兩、三年後再來串珠都不會長蟲。」

薏苡剛成形的果實為綠色,成熟後慢慢會變成不同顏色,如白色、灰色、褐色、黑色。

薏苡剛成形的果實為綠色,成熟後慢慢會變成不同顏色,如白色、灰色、褐色、黑色。

處理好的薏苡珠即可拿來串珠,李玉英表示,傳統上都只會用一種顏色的薏苡珠串成一長條項鍊,戴的時候可在脖子上繞好幾圈,不會將不同顏色的薏苡珠串在一起搭配使用。她現在有個工藝坊,也經常到各級學校開課,為了激發學生的創作,她常搭配其他植物果實一起做串珠,最常利用的是夾竹桃果殼,同樣必須乾燥、去除果肉,手續繁複,另外也會利用一些工藝坊和進口材質的各種顏色和大小的串珠搭配,打造出色彩鮮豔又豐富多元的作品,呈現原住民族文創活潑的面貌。

*本文由alive專案企劃製作

追蹤我

※原文出自《青少年雜誌期刊》No.105期
※想了解更多原住民族的自然智慧,歡迎按讚追蹤https://www.facebook.com/hohaiyanyoung/。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