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印尼蠟染(Batik,亦稱巴迪服)以特定圖案象徵吉祥寓意,並被奉為印尼「國服」
印尼蠟染(Batik,亦稱巴迪服)以特定圖案象徵吉祥寓意,並被奉為印尼「國服」

千錘百鍊——南島工藝

手作攜天然材料回歸生活

2023/09/12

  • 文字 / 蔡舒湉 powered by 原住民族委員會
LINE分享 FB分享

南島語族擅長就地取材,憑藉一雙巧手將大自然的恩賜幻化成各式各樣的物件。這些兼具實用與美感的工藝品,不僅表現出風土特色、族群的生活智慧,更傳承了可貴的精神內涵。

在熱帶潮溼地區,最受歡迎的是清香、透氣又硬挺的服裝與家飾品,而最常見的工藝材料是纖維質地堅韌的林投樹(pandanus,即露兜樹)葉編織。如馬紹爾人會使用林投葉,以矩陣編織飾品、草帽、扇子或提籃、枕頭、椅墊等生活用品。

適應風土 凸顯身分

夏威夷的林投葉編織則源自玻里尼西亞的敬神習俗,在演變成祝福與歡迎的象徵之後,便成為繽紛的夏威夷花圈「Lei」,或是夏威夷女郎的草裙舞衣飾品,華美的頭冠與手腕裝飾相當吸睛,花葉隨舞姿搖曳亦令人陶醉不已。又如苧麻、椰子葉、月桃葉也是南島民族常用來編織的自然素材,這些舒適的編織工藝既能發揮個人創意,同時也將民族的盛情和美學發揚光大。

印尼蠟染(Batik,亦稱巴迪服)在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無形文化遺產,各地區發展出鮮豔華麗的圖紋,以特定圖案象徵吉祥寓意,並被奉為印尼「國服」。而西馬龍恩民族則有「最會織布的民族」美譽,可以織出近200公分寬的布,以棉、麻或絲為常用材料。

菲律賓伊富高族的織布(inabol)文化也相當發達,織品的顏色與圖紋象徵社會地位與特定場合,例如以紅色為貴,平民通常穿著樹皮布或素色;圖紋也反映出生活文化,如梭紋代表織布神、臼形紋代表農業神。關島傳統查莫洛人則透過珠寶工藝象徵身分地位與重大場合,材料如木石與貝殼,後者也是南島民族常用的樂器。

寄託信仰 繼承價值

南島文化之所以能擴散出去,首推先民雕出獨木舟(如蘭嶼有拼板舟),勇敢划向未知的汪洋。巧妙的木材作工能建屋造船、製作生活工具,木刻雕塑中描繪的人、動物、神靈鬼怪,在在反映出萬物有靈、崇敬祖先的信仰宇宙,如峇里島雕刻藝術深受印度教的神話影響。

而婆羅洲的達雅族則精於鑄鐵,並從砍刀「parang」連結獵頭傳統。南島語族豐富的工藝各自表現出族人對自然的親近與崇敬,並在傳承技術與美感之際顯現傳統價值。

*本文由alive專案企劃製作

追蹤我

※原文出自《青少年雜誌期刊》No.105期
※想了解更多原住民族的自然智慧,歡迎按讚追蹤https://www.facebook.com/hohaiyanyoung/。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