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江之浦測候所

發現酷建築

2018/12/27

LINE分享 FB分享

杉本博司在二○○八年與建築家榊田倫之成立了「新素材研究所」,開始進行空間建築的研究;二○一三年,他在東京表參道設計了「究竟頂」與「茶洒 金田中」,那是一座位於華麗都會世界中的一處淨土,走進巨石堆砌的巷弄,充滿哲學趣味的「究竟頂」就掛在屋頂上。

杉本博司對於巨石有種莫名的喜愛,他觀看過去日本歷史的城牆以及古墳,都有巨石的大量使用,例如大阪城的巨石城垣,便是採集自小豆島、犬島的巨石。杉本博司曾說,見到這些天然的巨石,「瞬間,我被巨石所征服。巨石釋放出強烈的磁力,讓我完全聽命於它,遵循它的意志。」從熱鬧的表參道進到巨石的巷弄,似乎是進入一個沈靜的古墓中,然後穿越時空,到達另一個靜謐的世界。

二○一四年,他在威尼斯展覽了玻璃茶屋「聞鳥庵」,同樣震驚了全世界,其中特別是透明玻璃圍成的方丈茶屋,似乎像是對極簡主義大師密斯(Mies van der Rohe)的玻璃屋致敬,凸顯了「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哲學意境。

不過最驚人的是,杉本博司剛完成的作品「江之浦測候所」,這座類似建築博物館的空間,並不稱作是博物館或美術館,而是稱之為「測候所」,意思是人在這座空間裡,可以藉著對於自然四季變幻的觀察(測候),重新去界定個人在宇宙中的意義與價值,可說是一座非常具有禪意的園區。

杉本博司在「江之浦測候所」中,也依照茶聖千利休的「待庵」茶屋模式,建造了一座「雨聽天」茶屋。茶屋望出去正好是春分秋分日出的方向,茶屋的入口前石階,採用光學玻璃材質,有如他在直島護王神社所建造的階梯一般;靠海邊懸崖上,杉本博司也建造了光學玻璃的硝子舞台,有如京都清水寺的懸造式舞台,眺望他兒時記憶中,搭乘湘南電車從熱海到小田原,穿越眼鏡隧道時,所看見的相模灣海景。

事實上,在這座園區中,有許多關於記憶的軸線,「夏至光遙拜藝廊」是一條望向夏至日出位置的長廊,藝廊上掛著杉本博司的「海景」作品,那是他記憶中的相模灣,在這裡記憶與現實相互交錯,長廊中的時光有如穿越時空的隧道。

「冬至光遙拜隧道」是一條古墓般的隧道,杉本博司一直對於歷史上那些巨石所構成的古墓感到震撼。隧道入口,其實就是古墓般的入口意象,所代表著的,是冬日萬物的死寂。穿越隧道可以看到一口井,然後望見隧道盡頭冬至的日出,隧道盡頭無止盡的通向天邊,還好在這之間,放置了一顆「關守石」,讓人無法在光線的吸引之下,不知不覺的通向永恆或者死亡。

杉本博司說:「我想做出一個遺跡,以毀滅後的美做為前提來設計建築。」他認為江之浦測候所是他人生集大成之作,幾千年後,即使設計者的名字被遺忘也好,「比起要讓世人知道建築師是誰,我只希望它就這樣靜靜的留在世上。」就這樣,所有日本歷史的建築特色,都在這裡被安靜的呈現出來。

我其實最喜歡「江之浦測候所」裡的「關守石」(stop stone),那是一顆石頭綁上繩索,在昔日茶屋裡代表著「禁止進入」,不需要人出聲制止,也不需要煞風景的禁止標誌,是一種寧靜自制的符號。這種寧靜、自制的心境,相信也是這個動亂無常的年代,世人所需要追求的境界。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