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至清至雅的復古好生活

從插花、喝茶、品香體驗明式美學

2015/08/18

  • 文字 / 汪資仁
LINE分享 FB分享

明代文人將個人對時代、環境的無力感,轉移到追求生活品味。因此,「花道」、「茶道」、「香道」等可以抒發心情、寄託理想的休閒活動盛行。一切並不拘泥形式,以瀟灑自在的賞玩為最高指導原則。

花道:中國文化的待人哲學

黃玄龍和徐盼蘋夫婦很會運用所收藏的瓶罐和茶具、香爐,在生活中實現明代品味。這一天,夏日的高溫令人難耐,走進黃家,卻見一組疏密有致的陶瓶,上面全插滿綠色的草本,各種直的、捲的、散的繽紛線條,構成一片清涼自然的綠色叢林,觀之,暑氣先消了一大半。

那是徐盼蘋一大早到內湖花卉批發市場買的花材。此外,她在家中一只肚大口小的青瓷梅瓶上,只插一枝青梅,放在鋪有榻榻米的和室裡,充分表現出清雅意境。

進門大廳到書房的走道一隅,則見盛開的花中之王牡丹,被安置在象徵富貴的渾圓青花瓷器上,牡丹之上,還添了三枝馬尾松。而書房大木桌上的藍色透明「棒槌瓶」,不是骨董,是現代Gucci的產品,瓶內亭亭玉立的兩莖蓮蓬,和二、三蓮葉,輝映出書房的文人氣質。

花器都是寶貴骨董,旁人看著緊張,徐盼蘋倒是很自若。她反而更在意花材和空間的搭配,買花材時,她會先挑可拉出「線條」的草葉類和木本類植物,再搭配些花朵,藉以增加「造型」和「色彩」。她也會考慮放置的位置,例如書房,就選擇蓮蓬這種色澤沉穩、姿態安靜的花材;廳堂需要活潑大氣,元氣飽滿的牡丹就很適合。

剪枝剩下來的花材也不浪費,二、三小孩拳頭大的迷你陶罐,上置數枚小果、兩綹柏枝、一朵紫薊,有著「一花一世界」的小小興味。

「其實古人插花很崇尚『野趣』,會自己去院子或戶外摘幾枝菊花、臘梅回來插在瓶中。」徐盼蘋說,現代人也可以撿些路邊的小野花插在瓶裡,即能欣賞到大自然的生命力。「而且,不必拘泥於形式流派,憑自己的感覺插就可以了。」



身兼「中華花藝文化基金會」董事長的歷史博物館館長黃永川即點出,中國傳統花藝不論是境界或花器,都比西方和日本豐富太多了!「從一盆花就可認識中國人。」黃永川說,在排比布置上,高的花要愛護矮的花、小的花要尊敬大的花,葉片也不能彼此擠壓,留白就是要給人留餘地的意思,「這些規則上都蘊含了做人的道理。」

茶道:沉澱自我的傳統儀式

除了插花,明代講究的文人,會在家中專設一間幽靜舒適又雅致的「茶室」,或直接在書房擺設茶具。黃家的榻榻米和室,就是最佳茶室,輕輕擺上小几與茶具,夫婦倆對坐,再借窗外夏日欒樹枝葉作景,承襲了古人以園林造景沉澱自我的傳統,替自己在都市叢林中,營造出一片小小的心靈桃花源。

黃玄龍的茶具很多,除明代項子京的煮茶亭長紫砂壺、宋代哥窯的束口茶甌、清朝何心舟做的雙流壺,還有台灣陶藝家製作的煮水壺和小火爐、竹雕的梅花茶匙、葫蘆濾斗、青瓷鑲錫口的茶葉罐……,甚至是義大利現代建築大師科比意替羅森泰設計的白瓷杯都一應俱全。他不拘泥器物形制,自在的今古混搭使用。

「明朝有個人就講過,下午閒坐家中,聆聽兒子的讀書聲、童子的打鼾聲,與爐子裡煮茶的水沸聲,交織出一種寧靜生活的美妙樂章。」黃玄龍說。

上好的西湖龍井,香氣果然幽遠飄邈。黃家習慣泡龍井、碧螺春等味淡的綠茶,沖泡溫度以80℃最適中,以免沸水將嫩芽沖老了。過去江南和北方的綠茶就用大壺大杯,因此明代的壺和杯子都偏大。我們又學到,現在台灣流行的小壺小杯茶具,傳承自閩南,主要用來泡烏龍茶,且泡茶溫度高於綠茶,以百度為宜。

「最重要是品茶的心,」黃玄龍說,物件儀式都在其次,只要懷著輕鬆的心情,把水燒開,放入適當茶葉,輕鬆的喝它,就是茶道的真諦。



花道、茶道之外,明代人也早就懂得「芳香療法」。

香道:變化心情的感官之旅

古人薰香有四個功能,包括祛除蚊蠅和穢氣、讀書時安神提神並沉澱思緒、計時、欣賞香霧繚繞的美感。還有人把衣服攤開在點了香料的竹籠上,讓衣服穿起來有香味。

傳統中式香道和現代薰香的區別,在於前者是百分之百天然香料,後者除了少數為純天然,大部分均是提煉合成的香料;其次,中式香道過程饒富興味,能藉此讓人心緒沉澱,更能感受香氛的美好。

現代薰香比起來,就是少了個「趣」字。

中式香道工具包括爐、瓶、盒。黃家有個小巧銅爐,是鼎鼎大名的明代「宣德爐」。香瓶裡裝著夾香炭用的「香箸」(筷子),與整理爐面香灰用的「香鏟」。圓形的香盒裡,則是切成小塊的沉香。他們在家薰香,出外時還隨身帶線香使用。

只見黃玄龍先點燃香炭,再以香箸把香炭移到爐子上、埋進灰裡,接著,放一塊沉香在香炭上。沉香受熱,不一會兒,甘甜雋永的香氣便開始飄散在空氣中,在場的人不由得頻頻深呼吸、愉快的享用起來。

專研明代生活史的學者王鴻泰指出,明清文人很熱中焚香,他們認為不同特質的香品經過焚燒後,再透過感官作用,可召喚出不同的心情,將個人引導入不同生命意境。

明代文人也將花人格化為具有特別性情的美女。賞花、品茗、焚香都是在生活經營上,讓個人感官和物密切互動,交相感應,進而營造出一個美感的意境。

這一天,在裊裊上升的香氣中,我們喝著大杯龍井茶,看著女主人隨意布置、別有生趣的插花。只覺得,悶熱的天氣、令人無可奈何的時局,彷彿都暫時離我們遠去。我不禁想:五百年前的明代文人,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找到安靜的力量,和生活的樂趣吧!



*《長物志》:明朝人的時尚聖經

明代是中國歷史上生活美學最發達的朝代,新興中產階級有錢後,開始講究起生活品味來。當時甚至出現一本名為《長物志》的全方位品味生活指南。

《長物志》12卷講的分別是:室廬、花木、水石、禽魚、書畫、几榻、器具雜品、位置、衣飾、舟車、蔬果、香茗,作者是大畫家文徵明的曾孫文震亨,「長物」本指多餘之物,這裡是能增加生活品味的器物。

學者王鴻泰說,這本書等於涵蓋了空間規畫、器物賞玩、景物觀賞、食物品嘗、美觀裝飾等面向,書寫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了導正當時市井的庸俗品味。

《長物志》對生活每一細項清楚解說如何為雅,如何為俗。例如「掛畫」,廳堂就要掛大畫,才大氣,書房則掛一幅花鳥之類的小畫即可,如果小空間還硬掛兩張以上的畫,即變俗!「書桌」的面板設計,要越開闊越好,這樣才高雅大方,太狹窄就小家子氣,桌角也宜方不宜圓,而且千萬不能上漆,上漆就俗了。

簡言之,「明代文人品味」即是一種「至清至雅」(追求簡約優雅到極致)的一種生活美學。(文‧汪資仁)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