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在脫離農耕生活後,現在的人對於節氣大多記得清明吃潤餅、冬至吃湯圓,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圖片來源/dreamstime)
在脫離農耕生活後,現在的人對於節氣大多記得清明吃潤餅、冬至吃湯圓,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圖片來源/dreamstime)

把身體當成一畝田地:驚蟄、夏至、白露、冬至,4個養生關鍵節氣耕耘健康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10月八日的早晨,時不時飄些毛毛細雨,秋天第五個節氣「寒露」到來,終於讓生在亞熱帶台灣的我們,感受到深秋的微涼。關於「節氣」這件事,在脫離農耕生活後,似乎只是印在農民曆上看吉凶的日子,頂多,記得清明吃潤餅、冬至吃湯圓,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四季都關在常溫25度的冷氣房,四季都吃得到同樣的蔬菜水果,氣候轉換稍有不適就用藥壓下去,都市人從皮膚到飲食,對季節近乎無感的狀態。月曆上只關注被標紅字的假期,只圈起跨年、情人節、聖誕節等。24節氣小字躺在那兒,就像多印的。

但,節氣真的與現代人無關嗎?什麼是節氣?

古代沒有萬年曆,人們將一根竹竿插在地上看太陽照射的影子,竿影最短的那天就叫夏至,最長的叫冬至。隨著農事的發展,四季逐漸細分成24節氣。地球繞日公轉時,在軌道上各個不同位置,因陽光的直射或斜射而有氣候差別。若把繞行看成一趟旅行,24節氣就是軌道上的24個停靠站,每一站車窗外都有不同風景。

「多數人對節氣的態度,都是『明斥暗信』。」正在編著《國民曆》,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笑說。的確,我們常認為農民曆好俗、好迷信,結婚開市卻還是忍不住要翻翻吉不吉利。但近年來,被忽略已久的「節氣」開始夯了起來,隨著大自然的詭譎多變,大環境的不確定,人們忽然開始渴求一種恆常不變的道理,越來越多人希望回頭拾起這先民的智慧,思考這源自黃河流域的千年曆法,和自己的關係。

著有《旅人的食材曆》一書的洪震宇,大聲疾呼:「節氣不是老掉牙的落伍名詞,而是從時代高速列車掉落的珠玉。」他表示,節氣包涵了古人對天文、生物、氣候的生活經驗,像是「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的「小雪」,「春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的「驚蟄」,用詩意細緻描繪一個屬於自然的美麗想像。曾經,他也是在精品、時尚圈打轉的都市雅痞,卻在下鄉聞到泥土的芬芳後,驚見節氣強大的影響力,「尤其是水果,對節氣尤其敏感。」他曾在七月造訪南台灣的小琉球,想一嚐當地被譽為極品的愛文芒果,卻被殘忍的告知,產季只從「芒種」到「夏至」,歹勢,明年請早!當我們對外界遲鈍無感時,從泥土汲取養分、從天空接收陽光雨露的作物,用產季忠實的告訴我們,現在到什麼日子了。

彭啟明指出,雖然台灣的氣候變化並無法精準比對原始節氣。「好比全台最熱的時間,反而是七月初的小暑,而非月底的大暑。」許多人也批評如「大雪」、「霜降」根本不適用台灣。但當他深入研究後,觀察這些年的氣候演變,發現暖化帶來的異常瞬息萬變,現在的不可能,未來也許都化為可能。不拘泥字面意義,「至少知道寒露以後進入秋天,大雪時節會很冷。」瞭解節氣,起碼就能有「入門款」的氣象知識。

而因應氣候,從中醫「天人合一、順應天時」的觀點而言,節氣與養生也是密不可分。作物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人體也是。而光是四季還不夠用,在《黃帝內經》中,將一年分為春、夏、長夏、秋、冬五時,對應風、暑、濕、燥、寒五氣。五時五氣對應到人體五臟,春應「肝而養生」、夏應「心而養長」、長夏應「脾而養化」、秋應「肺而養收」,而冬應「腎而養藏」。其中「長夏」十分特別,有一說是大暑、立秋之際(農曆6月),另有一說是農曆3月、6月、9月、12月的後18天,合起來就叫長夏。

24節氣中,台北市立萬芳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林文勝列出4個養生關鍵節氣:「驚蟄」、「夏至」、「白露」、「冬至」。他認為這四個節氣代表台灣最典型的季節氣候,「多數人都是一入季節就開始補,但像台灣的立春,還感受不到春天氣息,直到三月的驚蟄,春雷一響,萬物萌發的感覺才出現。」陽氣旺盛,容易上火,應保持心情暢快,到郊外散步走春是很好的活動。而「夏至」接近端午節,是治冬病的關鍵,雖不是最熱的日子,卻是全年獲熱量最高的一天,因此也是「三伏貼」的開端。

有句俗諺「白露勿露身」,提醒大家白露過後勿貪涼穿得少,否則容易感冒。而入秋之後的「白露」,則是林文勝所說的「轉骨黃金期」,天氣轉涼,而健脾補腎的轉骨湯在此時吃不易上火,正好。來到冬季,有「立冬補冬」一說,但其實立冬尚未褪去秋天的燥氣,太補容易嘴破長痘,林文勝認為「冬至」才是進補的好時機,此時陰氣將漸衰,陽氣開始萌芽,吃吃溫補的薑母鴨、羊肉爐,體質較熱的吃平補的四神湯,養生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把自己的身體,當作一畝田地來耕耘,林文勝表示,其實養生沒那麼難。

所以,吃新鮮原味,當令的食材就是最具營養的補品;走進自然,讓生活融入自然的規律、讓身體適應節氣的更迭,就是強身健體的藥方。配合節氣的特性,用飲食養內、用運動調外,二合一就能健康度過每一天。眼看「霜降」即將到來,天已漸寒,田間金黃稻浪波動,芒草將山頭染成一片白。中醫說秋季養肺氣,可吃一點辛辣,我打電話訂了家道地川菜,打算從吃開始吆喝同事,一起來跟著節氣過日子吧!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