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破碎廢墟殯儀館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東京世田谷區有一座巨大的地標性建築M2,怪異的在當地存在了二十年以上,這座怪建築是日本當代名建築師隈研吾的後現代主義建築作品,誇張怪誕的風格,也成為日本上個世紀泡沫經濟的巨大紀念碑。

建築師隈研吾近期以簡約的日本傳統風格著稱,國內豪宅建案標榜的「格柵美學」設計,便是源自於隈研吾的做法。他這幾年的作品包括東京青山的根津美術館、淺草文化觀光中心、現代寺廟梅窗院、石頭美術館、東京中城山多利美術館,以及長崎縣立美術館等等,多以思考日本建築本質為出發,他並以「負建築」的理論,挑戰大家對建築永恆性的思考。

現在回頭來看隈研吾後現代主義時期的作品,與他現在的理論呼籲,呈現極大的矛盾、甚至反諷。當年在美國研究後回日本的隈研吾,以後現代主義的拼貼手法,使用許多破碎的建築元素,包括巨大的西洋柱式、拱門,以及附近高架橋的符號,組裝成混亂的形式,隈研吾認為這正好反映了周遭混亂的環境。事實上,這樣的建築是當年後現代主義建築流行的方式,整座M2建築看得到麥可葛瑞夫(Michael Graves)、漢斯霍倫(Hans Hollein)等後現代建築師的影子。

誇張的建築,其實是泡沫經濟年代的常見手法,在房地產的狂飆時期,總會堆疊出令人驚異的怪奇建築形式,反映出那個時代浮躁的人心;這類建築也類似美國公路的「普普建築」(pop architecture),目的主要是吸引過路客的視線。

M2建築的出現,果然成為了世田谷區重要交通路線環8大道上,無法漠視的地標建築,卻也帶給了居民不知如何是好的驚奇與莫名。

不過當經濟開始走下坡,原本做為汽車公司兼實驗工房的M2建築,如今竟淪為殯儀館使用,張貼的看板上寫著「葬儀革命」等廣告字樣,陳舊的艾奧尼克式巨柱、破碎的拱門塊體,瀰漫著一股死亡的氣息。

我在建築物旁漫步游走,感覺到的只是冷清與寂寥,告示牌上寫著今天有某某家的告別式,巡邏經過的員警用異樣的眼光注視著我,逼使我只好加快腳步離去!

M2建築淪為廢墟般的殯儀館,成為見證日本泡沫經濟的最佳紀念碑,宣告著人們金錢遊戲的死亡。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