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浪派的小屋
龐畢度藝術中心梅茲分館Pompidou's hats - Centre Pompidou-Metz
龐畢度藝術中心梅茲分館(Pompidou's hats - Centre Pompidou-Metz),是由二○一四年普利茲克獎得主坂茂先生所設計,他之所以得獎,與他的「人道主義」建築觀點有很大關係。當年梅茲分館開幕時,展出「大師精品」特展,包括畢卡索、馬諦斯、康丁斯基、傑克梅第以及杜象等大師的作品,叫所有遠道而來的觀光客驚喜異常!一次看到這麼多大師之作讓我興奮不已,甚至有些喘不過氣,只好漫步到白色布幕下的咖啡座,享受片刻優閒,然後再回美術館繼續現代藝術的洗禮。
展覽裡的一座怪房子吸引了我,那是法國「激浪派」(Fluxus)藝術家Ben Vautier的作品。一座小房子布滿標語、雜物,不只有舊電視、唱機、面具,也有招牌、檯燈、眼鏡、小玩具等撿拾來的東西,好像台灣那些塞滿商品與雜貨的五金行,又像是撿破爛的歐吉桑家,但整體卻充滿強烈能量,似乎要宣示些什麼一般!
Ben Vautier的小房子,讓我聯想到大竹伸朗在日本直島上設計的房屋「舌上夢」以及「直島錢湯」,這兩座建築,都是利用撿拾來的雜物與碎片當作材料,充滿著一種拼貼的趣味與俗豔的美感。
Ben Vautier在一九五八到一九七三年間,在法國尼斯經營了一家叫作「Magazin」的唱片行,期間,他開始對「達達主義」藝術家杜象和約翰.凱吉(John Cage)的音樂深感興趣,甚至加入了「激浪派」藝術活動。
「激浪派」藝術家沒有宣言,也不算是一種運動,事實上,他們經常呈現一種「反藝術」的狀態,他們反對藝術與生活脫節,認為藝術應該打破階級,所以他們曾在一場演出中拆毀一架平台鋼琴,甚至將它支解,並在現場將碎片直接拍賣給觀眾,以表達他們對音樂表演高高在上的抗議,同時也打破了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距離。
建築不也應該如此?應該是坂茂的態度也是如此,因為他認為,建築不只是為有錢人服務,而是要為所有民眾的生活而設計。坂茂就曾說過:「我對賺錢不感興趣!只要我的建築能使人開心,我便開心!」
在「人道主義」建築師坂茂所設計的美術館裡欣賞「激浪派」藝術家Ben的小房子,讓人重新省思建築的目的與本質,不僅體驗超越傳統美術的思考,也成為我美術館旅程中的意外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