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搜尋結果:共 3078 筆
-
全力以赴 認真扮演每一種角色
May 25, 2020
來自屏東霧臺鄉好茶部落的阿拉斯(本名:柯旭恩),父母都是魯凱族。「小時候覺得自己好像住在聯合國。」阿拉斯的父親來自屏東好茶部落、媽媽來自高雄茂林部落,2 個部落都有著阿拉斯的童年回憶。部落生活 學會平常心看待人生「你在喝豆油嗎?」有一次,阿拉斯的外婆看見他在喝可樂,誤以為玻璃瓶裡面的黑色液體是醬油,...
-
雅美族的高超木工藝
May 24, 2020
近年,蘭嶼成為夏季旅遊的焦點,湛藍色的大海與天空,暗黑嶙峋的礁石海岸,翠綠的山林,與獨特的海洋民族雅美族,都讓來自大島的臺灣人滿足了對奇風異俗的好奇,其中,最吸引人風光當是大海之濱的美麗拼板舟(tatala), 打造這種捕魚的船隻需要有高超的木工技術,然而雅美族人充分將此技藝展現在造舟與造屋上面。男...
-
是否聽見《土地在哭泣》呢?
May 23, 2020
成立於2010年的Mafana樂團,4位團員來自美麗的東海岸,並以阿美族語「Mafana」作為樂團名,展開他們的音樂之旅。10年前,這群原本就熟識的朋友,抱持著對音樂的喜愛和熱情合組樂團,剛開始大家不曉得要為樂團取甚麼名字,於是就用阿美族語的Mafana,也就是「不知道」的意思作為團名。在音樂這一條...
-
環保綠建築的竹造屋
May 22, 2020
早期原住民族的傳統住屋,都會依照所屬的環境就地取材,建造出自己的家屋,像是臺灣中部以北地區,因為氣候環境適合種竹,加上竹子生長快速,如泰雅族及賽夏族,就發展出竹造屋的傳統家屋文化。口耳相傳 延續文化沿著縣道124,車子緩緩開進苗栗縣南庄鄉蓬萊村,沿途會經過許多賽夏族部落。而賽夏族主要分布在新竹、苗栗...
-
便當吃得到 A5和牛佐草香米
May 21, 2020
位於時尚精品店林立的仁愛圓環附近,RÒU BY T-HAM就是隱身其中的一間精品概念肉鋪,只是它賣的是肉品,而非珠寶、首飾。走進店裡,映入眼簾的是花崗岩、不鏽鋼、木板、砂石瓷磚、鑽泥板與石材的組合,空氣中流動著簡約且自然的氛圍。這裡是台灣首家肉品加工廠台灣農畜(簡稱「台畜」)旗下的頂級肉鋪...
-
提了就走 米其林台菜拼盤
May 21, 2020
吃過山海樓的人都知道,必點的「山海豪華拼盤」絕對不能錯過,這回要設計外賣餐盒時,主廚蔡瑞郎就立刻聯想到:「不如把拼盤放進餐盒裡,把餐廳的核心價值也表現在其中。」於是推出的三款餐盒,搭配手工熟食、主食、時令有機蔬菜與漬菜等,視覺、味覺與嗅覺都獲得滿足。二○一九年摘下台北米其林一星的山海樓,主廚蔡瑞郎每...
-
澎湃饗宴帶著走
May 21, 2020
一株病毒,大大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形態。為了圍堵病毒,「社交距離」成為防疫重點之一,也打破了過去大夥上餐廳聚餐的形式,連米其林餐廳都陸續推出外帶品項。受疫情影響,全球許多政府規定餐廳只能提供外賣,例如米其林三星,位在美國芝加哥以分子料理著稱的阿里蓮娜(Aliena),特別推出威靈頓牛排烤餅、薯泥與焦糖布...
-
經典波雅克的非典秘方
May 21, 2020
梅多克(Médoc)是波爾多最知名經典,但也最保守、最講究階級和體例的產地。確實,這裡曾是現代釀酒學建立起的第一座堅固堡壘,也曾是全球葡萄酒業競相模仿的經典原形。聲名顯赫的列級名莊主若非傳統世家,便是跨國財團或金融保險公司。常交由專業分工的團隊管理與釀造,投資效益當前,看得見的硬體投資從不...
-
情人之夜的定情信物
May 19, 2020
阿美族是母系社會,年輕男女的結合需靠母親的慧眼,過去家有女兒初成長,差不多可以招贅夫婿了,母親平日就會替女兒留意挑選對象,豐年祭前要求女兒做好一個情人袋,交給那位她心儀的未來女婿。到了豐年祭的情人之夜,女孩要帶著自己做的情人袋去找那個男孩,男孩則會在裡頭放著紙條或信物,約定約會的時間、地點,將袋子拿...
-
頭目家的限定物品
May 19, 2020
*感謝臺大人類學博物館提供圖片與協助拍攝前往屏東縣三地門鄉,鄉內有一間用石板屋建造的王室家屋,這間王室家屋和傳統的很不一樣。屋內空蕩蕩的,只擺了幾張木桌椅。因為根據排灣族的傳統,王室家屋只有頭目(Mamazangiljan)家族才能居住,屋內會有主柱,上面雕有人形祖靈像,稱為「祖靈柱」,只有頭目家族...
-
ORIS推播防疫宅居時尚
May 15, 2020
ORIS為守護地球永續奉獻不遺餘力,公益形象深植人心。疫情當前,ORIS相信每個努力都有意義,集眾平凡之力終能成就不凡,特派出代表希望與歡樂的品牌大使-ORIS BEAR以療癒插畫,將防疫正確觀念與居家樂活傳遞到全世界!也推出”ORIS LOCAL HEROES”網路提名活動,在短短十日的投稿期間,...
-
傳統婚禮的華麗盛事
May 14, 2020
談到排灣族的傳統婚禮,以南排而言稱為普帕遼(puvaljaw),而東排則稱為普擇歌兒(pucekelj),說三天三夜可能都說不完,因為光是排灣族就有分北、中、南、東排灣族,又依照貴族、平民的身分,儀式及裝飾也會有所區別。曾經聽說過,有排灣族家庭光是確認階級到聘禮,就討論了兩年之久。一般人提到排灣族傳...
-
是名字也是族譜
May 14, 2020
傳統排灣族的命名文化,是個人名加上家屋名。但因為排灣族社會,並沒有重男輕女,或重女輕男的觀念,重視階級,所以在決定孩子的個人名或家屋名時,就得從結婚儀式開始說起。屏東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校長拉夫琅斯‧卡拉雲漾(Lavuras Kadrangian)說,若是在談婚事時,雙方的階級相同,就得依照父母在家族...
-
用溫柔撫慰異鄉遊子
May 14, 2020
懷抱著音樂夢想的王宏恩,年紀輕輕就離開部落北上發展。「我不知道臺北是怎樣的地方?但是異鄉的生活一定很辛苦,我要給你一份禮物和祝福。」阿嬤牽著王宏恩的手走到屋外,告訴他月亮是最大的禮物和祝福。「如果你在外面覺得孤單、辛苦,可以和月亮說話或唱歌,我和部落的人都會感受到。」阿嬤溫柔地對著王宏恩說。想念部落...
-
文物中看見傳統生活
May 14, 2020
*感謝臺大人類學博物館協助拍攝你有多久沒有聽部落耆老說故事了?每個族群都有自己的族服,每件族服上面都有自己的紋飾及織布的故事,還記得小時候每次回部落參加祭典時,部落老人家看到孩子穿上傳統服飾的笑容,但隨著現代織布技術進步,傳統織布工藝的獨特性也慢慢地被機器取代。還記得,曾經在祭典上看過奶奶穿著親手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