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Style

在師大路巷弄裡住了15年,生性好客常在家辦桌的朱全斌,採買生鮮魚類經常就近在龍泉市場選購。(攝影/游家桓)
在師大路巷弄裡住了15年,生性好客常在家辦桌的朱全斌,採買生鮮魚類經常就近在龍泉市場選購。(攝影/游家桓)

在龍泉市場採買生鮮、走逛小吃店,朱全斌:吃飯不只是進食,而是陪伴

2021/09/23

LINE分享 FB分享

曾執教鞭30多年,又是傳播學院前院長,飲食文學作家朱全斌卻常以吃喝玩樂之姿現身媒體;雅正端莊的他甚至大力提倡「人生需要酒肉朋友」!

他的臉書除了偶有瑜伽健身照,盡是成百上千美食特寫圖,也讓大家看見,原來朱教授除了口福不淺,廚藝還不錯。豈料,戴起遮陽帽拎著環保袋,朱教授也愛逛市場,選購蔬果魚肉,光看架式就很專業。

朱全斌總謙稱自己廚藝不精,但挑蔬果買魚鮮實則內行得很。(攝影/游家桓)

朱全斌總謙稱自己廚藝不精,但挑蔬果買魚鮮實則內行得很。(攝影/游家桓)

龍泉市場其實沒有主體建物也無固定營業時間,而是街弄自然衍生的攤販與固定店面組成的市集,不熟悉的人無所適從。不愧是在地人,朱全斌從步出家門開始,腦中自動開啟採購導航,路線與順序渾然成形,「平日不怎麼熱鬧,週末卻有很多流動攤販,每次都不太一樣,好玩得很。」他說,龍泉市場稱不上美食,但附近主要消費群是學生,所以東西不貴卻很多元。

在師大路巷弄裡住了15年,生性好客常在家辦桌的夫妻採買食材遍及全台北市,「我都當司機,良露負責採買,」但生鮮魚類經常就近在龍泉市場選購,「食材相當好。」朱全斌說,長久下來買魚買肉都有習慣的固定商家。不過,「市場裡越來越多服飾攤,附近超市生意也越來越鼎盛,」他略略擔憂起傳統市場式微,往後生鮮被迫仰賴超市。

如今,聚餐飲宴占去朱全斌泰半生活,多數外食嘗鮮或有他人施展廚藝,唯獨在無邀約的日常裡,他才有機會做菜,「想念妻子時,就做她做過的菜,」朱全斌逛市場的時間隨興不固定,「也會去市場買自助餐熟食,或吃黑白切。」除了聲名遠播的深海魚湯,靠近羅斯福路處的麵攤、米粉湯,「白切土雞很不錯。」

「我也會走路到麗水街、永康街去覓食,」和妻子同樣熱愛美食的朱全斌如數家珍,「六品小館必吃豆乾肉絲、紅燒魚加豆腐;秀蘭小館吃獅子頭、蠶豆筍丁、蔥烤鯽魚……」。

若一人獨食,朱全斌經常去妻子韓良露也很喜歡的「瑪莉珍」(Maryjane Pizza)師大店吃披薩。(攝影/游家桓)

若一人獨食,朱全斌經常去妻子韓良露也很喜歡的「瑪莉珍」(Maryjane Pizza)師大店吃披薩。(攝影/游家桓)

若一人獨食,他經常去妻子韓良露也很喜歡的「瑪莉珍」(Maryjane Pizza)師大店吃披薩,「我們都愛超濃四起司(Quattro Formaggi)。」朱全斌的口味如同他的個性一樣隨和,泰順街口公園邊的綠豆湯攤子是口袋美食,「伊洛瓦底」小店的泰緬風味快炒也令他稱讚不已。說著說著他已經帶我們拐進浦城街,「路燈咖啡雖是咖啡店,溫泉蛋佐奶油干貝寬扁麵和松露奶油燉飯極好。」

龍泉市場附近的小餐館中,朱全斌喜愛路燈咖啡的燉飯與義大利麵。(攝影/游家桓)

龍泉市場附近的小餐館中,朱全斌喜愛路燈咖啡的燉飯與義大利麵。(攝影/游家桓)

自妻子過世,朱全斌情緒沈寂好一段時間,在萬千桃李、舊識邀宴頻頻下,他的人生下半場逐漸恢復色彩,兩大張歐式古典餐桌又飄起熱騰騰菜香。「還有學生組成『男子漢廚房』定期輪值當主廚做菜聚餐!」而每年8月慶生,朱全斌都能連吃20幾天還欲罷不能,「都吃成了生『月』」。

起先朱全斌擔心好日子一下子過完,旅居美國的母親卻很羨慕,「過生月得有條件,一要好友、學生多又喜歡你,二要身體健康,三要有時間,四要有錢,還要捨得!」其實他與韓良露交友廣闊,很早就體悟到,吃飯不只是進食,而是陪伴。

可不是,走進熙熙攘攘的街坊小店用餐,身邊不論識與不識,都是彼此的陪伴,飯桌上誰也不孤單。

〈朱全斌小檔案〉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傳播學院前院長、飲食文學作家。著有散文《當愛比遺忘還長》、《人生需要酒肉朋友》等書。

〈龍泉市場〉

位於師大路前段,昔稱龍泉街小吃或龍泉夜市,因人潮聚集發展出露天攤商市集,也因為地處文教區,吸引多元異國餐飲,形成別具特色的大學城飲食圈。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