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紐約,免費玩一「夏」

移動的城市

2018/07/05

LINE分享 FB分享

紐約市好玩,也好貴。紐約夏天尤其精彩,也特別貴。但是,事實上,夏天玩紐約,也可以不貴,甚至免費玩一「夏」。

公園是紐約夏季免費活動的主要舞台。中央公園的「夏日舞台」(Summer Stage)是其中規模最大、人氣最旺的免費戶外表演藝術活動,每年吸引約六十萬人次參加。每年超過一百場的精彩演出,含括各種類型的美國流行音樂、英式搖滾、鄉村藍調、拉丁音樂和世界各地的音樂,吸引無數世界著名藝人前來參與,盲人歌手史提夫‧汪達(Stevie Wonder)、「龐克教母」派蒂‧史密斯(Patti Smith)都曾登台演出。

二○一六年,音樂策畫人嚴敏推動了「台灣之夜」(Taiwanese Waves),台灣音樂人首度登上夏日舞台,並創下當季單場最高人數的爆場佳績。今年七月七日的「台灣之夜」,將連續第三年讓紐約聽見台灣的聲音。中央公園另一項免費節目「公園中的莎士比亞」(Shakespeare in the Park),也是一票難求的熱門節目,索取免費門票的粉絲場場大排長龍。哈德森河濱公園 (Riverside Park)從五十九街到一百五十三街,也有音樂會、舞蹈表演、星空下電影、DJ舞會、兒童表演等戶外文化藝術活動,很適合全家一起參與。

其實,不只是市政府負責的大小公園有免費的活動,位於曼哈頓中城區由私人營運的布萊恩特公園(Bryant Park),也是每天從早到晚排滿免費活動。布萊恩特公園有「中城區的城市廣場」(Town Square of Midtown)和「辦公室綠洲」(Office Oasis)的稱號,每日一大早由瑜伽、太極等健身活動拉開序幕,包羅萬象活動持續不斷:流行音樂、爵士樂、歌劇、百老匯歌舞、莎士比亞戲劇、魔術木偶劇、詩歌朗誦、讀書會及外語教學,也有橋牌、賓果等遊戲,當然麻將也包括在內。任何人走進夏天的布萊恩特公園,都不難找到喜愛的活動。

我最喜歡的是週一天黑後的夏日電影夜。觀眾在草坪鋪上毯子,或臥或躺在星空下,一邊野餐、一邊欣賞老電影。尤其放映以紐約為背景的電影,如《往日情懷》(The Way We Were),當大銀幕出現紐約場景時,觀眾彷彿置身影片中,現場叫好連連、掌聲不斷。今年七月三十日,如果你恰好在紐約,當晚務必走一趟布萊恩特公園,置身紐約客中欣賞《當哈利遇上莎莉》(When Harry Met Sally...) 這部很有紐約在地味的老電影。

當然,不只是公園,博物館、音樂廳、劇院、教堂、廣場、河濱、離島、火車站、地鐵……到處都有免費的活動。上城區的「林肯表演藝術中心」(Lincoln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是歌劇、交響樂、芭蕾舞在紐約演出的殿堂,夏季也推出系列的免費文化藝術、音樂和噴水池的水舞表演。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Museum of Modern Art)週日晚上的「夏日花園」(Summergarden)活動,有古典音樂和爵士樂表演,可一邊享用冰淇淋、啤酒,度過夏日夜晚。

此外,即使平日車水馬龍的曼哈頓大街,每個週末假日也是活動滿滿。我尤其喜歡曼哈頓的「夏日街道」(Summer Streets)活動,這是一個全家攜老扶幼、帶著寵物上街的日子。

四年前,二○一四年八月的第一個週六,天未亮,我就起床;前一晚我特別亢奮,回到小學遠足的期待心情,盼望著要參加紐約的夏日街道活動。一早七點起,紐約曼哈頓平日忙碌的公園大道,全都禁止汽車行駛,直到下午一點,長達六小時。從下城區的布魯克林橋,向北沿著公園大道,直到中央公園,近七英里的馬路全部淨空,讓人享受占領馬路的夏日時光。當天所有運用腳力的交通方式,全都上了街。除了用雙腳跑步或散步外,滑板、直排輪、嬰兒車、寵物車、雙人腳踏車、親子腳踏車、三輪車,甚至輪椅也沒缺席。全程規畫五個休息區,有急救站、飲水站、腳踏車修理及寄放、免費租借直排輪,不只有兒童專區,甚至狗狗也有專屬地盤。警察出動不少,但義工比警察多。活動由紐約市政府交通局主辦,每年八月前三個週六(上午七點到下午一點)舉行,訴求街道是珍貴空間,鼓勵人們採用永續型態的交通方式。去年約有三十萬人參與。這是一項任何人都能參與的全民活動。無論男女老少、身體狀況,都能在沒有汽車、廢氣的街道,享受無拘無束的公共空間。尤其是身體健康相對弱勢的群體,也能輕易享有街道空間的愉悅。

相對於馬拉松,只是屬於跑步愛好者的活動,紐約的「夏日街道」是更自由、更開放的全民活動。台北除了馬拉松之外,也需要一個更開放的全民街道活動。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