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四海一家尋根客

登山車鐵漢+單車大學生=客家文化新發現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第一次,我覺得自己像《桃花源記》裡的武陵人,緣稜線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桐花林,夾道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雪繽紛……。

但我不是自己發現此秘境,而是在苗栗「犇車隊」帶領下,踏進這片那麼寧靜又原始的三通嶺山林。一路上大冠鳩的聲音不時盤旋,一棵棵筆直高大的油桐樹,下方長滿蕨類,軟綿綿、毛茸茸的蜷曲枝枒,彷彿開心的向你比「耶」。

穿過台電保線道後,漸漸沒有所謂的「路」,只有腳踏車壓過泥土的輪跡。因為這裡已經不是一般山友走的地方,而是「犇車隊」自己用雙輪開闢的一條私房賞花路線。

「油桐花盛開的時候,一騎過去,地上桐花就會飛濺起來,翻飛在空中真的跟雪一樣!」徐仁清(阿清)陶醉的說。他的頭銜很多,犇車隊的核心隊員、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的研究生,也是交通大學新瓦屋客家講堂「客庄拓墾Off-Road」的發起人。

徐仁清高祖父那代從事伐木業,他從小就在山林裡跑跳。雖是七年級生,但因生在鄉下,他對於客家母語以及傳統農村生活一點兒也不陌生。也從不覺得自己的客家身分有什麼好隱瞞的,「反而,我還有一種種族優越感!」

四年前從On-Road(騎公路)轉向Off-Road(登山越野),他笑說就像野獸回到家一樣,他感受到真正的自由,加上自己從事客家文化研究,明白唯有客家人吃苦耐勞的拓墾精神,才能在這種環境生存。「這種冒險因子,是先天存在我們血液裡的。」徐仁清驕傲的說。

熱血 不辭辛苦尋古道

他一開始在騎登山車的路上覺得很孤單,因為身邊的年輕夥伴總是三分鐘熱度,直到他找到了犇車隊這批人。他們三、四十歲以上,來自不同領域,木工、廣播人、搖滾樂團團長……,唯一交集就是玩登山車(Mountain Bike,MTB)。犇車隊的老大哥們不把這位同好當毛頭小子看,還有,他們幾乎都是客家人,聚會時你一言我一語,常是客家話。

除了玩得開心,徐仁清想以犇車隊為起點,讓苗栗三義、通霄交界的三通嶺變成台灣、甚至是世界的MTB勝地。這個概念是他在聽了交通大學助理教授羅烈師的演講後發酵的感想,同樣是山林地形,比起MTB迷朝聖的加拿大惠斯勒(Whistler),三通嶺不但林相更美,還同時坐擁山海景,潛力無窮。這熱血年輕人的想法也引發羅烈師的興趣,進而提出更有趣的概念:「你何不用Off-Road去客庄二次拓墾?」

六、七十年前的三通嶺,在縹緲相思樹林間,每一條古道,都是客家先民為了討生活,一步步翻山越嶺走出來的。沒有瓦斯電力的年代,吃苦耐勞的客家人,用肩上的重擔挑起了山林經濟,用炙熱的炭火燒出後代子孫的安居樂業。

現在三通嶺的山頭,不再有經濟流動,只剩古道、桐花、登山客。直至去年七月,車隊在討論想自己動手蓋土坡練習場卻苦無經費,徐仁清立刻把「犇車隊土坡發動樂捐集資」消息放上最大單車論壇「mobile 01」,「我要用感動來做行銷!」果然,車友們看到這個消息都跟他一樣熱血,從某人岳母百元捐款,到企業大筆贊助,這個活動已不是幾個客家人悶頭在做,而是跨越地區、族群,整個越野單車界都跟著動起來。

熱情 不分族群一家親

約兩個月時間,全台首座民間集資的土坡練習場正式完工,「感動不到四天,八八水災就來了!」辛苦堆的土坡瞬間被夷平,一切重來。但此事讓犇車隊更加緊密,「我們當初聚在一起只是為了好玩,阿清來之後,對外較積極,也加入客家意識。」負責大後方維修的劉文正說。他不是客家人,夾在這群客家人中卻優游自在。

而另一位相較之下沉默寡言的,是犇車隊基地「彬工廠」主人蕭國彬,話不多、表情酷,徐仁清笑說他是精神領袖,平常默默無語,一開金口就沒人敢反駁。說得一口流利客家話的他竟也不是客家人,「但我都說我是啊!我客家話講的比客家人還好咧!」土坡練習場有他的場地和怪手才得已實現;而車友們騎下山的精神寄託──甕仔雞大餐及泡茶閒磕牙,都由他一手包辦。「不說話、只做事」像極了客家人的性格。

練習場蓋好後,把更多人拉進來,是徐仁清的目標。為了「客庄拓墾Off-Road」這一門課,他與夥伴有如拓墾的先民,砍雜草、移倒樹,在荒煙蔓草中開出一條條秘徑。

很多人一聽到越野,腦中就浮現飛來飛去的特技畫面,直接謝謝再聯絡,「那叫做極限運動,騎登山車沒那麼可怕,車只是工具,我們主要是享受速度和沿路風景。」除了邀請登山車前輩教練呂明賢親授安全騎術,他也安排文史工作者作行前導覽,以及生態講解。除了馳騁山林,也要深入了解這塊土地上曾發生的故事。

不但講給學員聽,犇車隊成員也一起長了故鄉的知識。這種結合史地與運動的單車導覽員概念,正是徐仁清的理想。在他與這群夥伴眼中,MTB就等於客家,「我們血液就流有泥土味、骨子裡就有拓墾DNA 、靈魂中就有硬頸精神 。」

延伸閱讀:哈客新訊

潮客‧徐仁清

簡歷:1981年生,新瓦屋客家講堂「客庄拓墾Off-Road」講師之一

傳統面:騎乘與一般登山客路線截然不同的客家地區秘境古道,透過導覽瞭解先民拓墾遺跡

創新面:結合登山車運動,打造21世紀新客家山林休閒經濟

潮課‧體驗登山車

地點:苗栗縣銅鑼鄉樟樹村竹圍地區,犇車隊彬工廠及周邊山徑

電話: 0919-825-170(徐仁清)

網址:myben.luntanlong.org/forum.htm

備註:截稿前尚未訂下期開課時間,但個人或團體假日想去土坡練習場練車,或想找三通嶺山區領騎義工,可與車隊聯絡。一人酌收200元伙食費,即可享用美味中餐。

課後感:登山車族的一大福音。太刺激的路段不會讓新手學員冒險,就算不騎,跟著走也不累!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