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當個魚饕客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黑毛》
釣客拚死吃,海裡的黑色黃金

經常在行經東北角的濱海公路時,可以看到岩石岸上站著一些釣客,不畏天寒雨冷,無視風強浪高,即使旁人再如何為之捏把冷汗,仍然一竿在手,其樂無窮。究竟是什麼美味讓這些釣客不顧危險的瘋狂垂釣?說來奇怪,一種其貌不揚,價格不貴,俗稱「黑毛」的魚,就是他們熱中的目標。而且每年台灣因這種磯釣被大浪捲走,失去寶貴生命的人,為數不少。

黑毛魚嗜食生長在岸邊的石髮藻,但是要靠大浪沖打才能將石髮藻帶入海中。俗稱青苔、黑毛菜的石髮藻,有獨特的香氣,黑毛魚吃這種海藻,滋味比其他魚種更好,不但肉香濃郁,且肉質亦富彈性。尤其到了魚吃海菜餌的最盛期,為了消化滿肚子的藻類,黑毛的腸子會變厚,此時的魚腸用來煮薑絲清湯,滴上黑麻油提味,便是令人傾心的美味。黑毛的釣場就在基隆、宜蘭的東北角海岸,交通方便,所以釣友甚多。但因為擇地不慎,或安全措施不足,被大浪吞没而發生意外的人不少。所以黑毛可說是奪走最多人命的美味魚。俗語說「拚死吃河豚」,在台灣則應說「拚死吃黑毛」才更符合實情。

台灣東北角冬天時經常陰雨綿綿,潮間帶長出的美味石髮藻被大浪沖刷下海,成為黑毛魚的食物,魚肉因此變好吃,這就是所謂的旬之味。但好景不常,因為釣客發現改用味道濃郁的南極蝦當釣餌、誘餌,黑毛可以迅速上鉤,但快速豐收的結果就是資源量銳減。

黑毛多吃做為誘餌南極蝦的結果就是變得特別肥,卻無法產生深層的甜質與香味,所以饕客多半不太喜愛。同一種魚,有些吃海藻長大,有些則是吃南極蝦,味道各不相同,所以美味評價的高低落差很大,成為最受爭議的魚種。

黑毛成長速度很緩慢,約五年的時間才能長到三十公分,所以適合食用的大魚得來不易,應該立法保護小魚,禁止捕捉。

每年冬季十一月至翌年三月,是黑毛魚滋味最佳的月份。但九、十月份的魚肉,要注意魚肉的「磯臭」。磯臭產生最主要的原因是秋天美味的海藻還沒成長,黑毛吃的是亂七八糟的海藻,魚肉蓄積的海藻臭味,就是磯臭。

吃石髮綠藻的黑毛魚肉最美味,吃紫菜次之。黑毛吃的是石髮還是紫菜,從外觀無法辨別,在買下魚剖開魚肚後看見石髮、紫菜,才知道買到寶。這樣買魚就好像買刮刮樂一樣。有些「職業釣友」釣到賣給濱海、漁港餐廳的黑毛,味道竟也令饕客失望,原因在於釣上來的魚沒有冰鎮,肉質變鬆,導致鮮甜度略減。廚師多半會利用肉質鬆散後易入味的特質,在蒸魚的湯汁中加料遮蓋魚肉原味,但這招是騙不過行家的。所以上鉤的魚一定要立刻鎮上碎冰,才能保住肉質彈性。如果買到好黑毛,以清蒸,或加蔥和薑絲輕紅燒最能吃到魚肉所有的海藻香味。

【延伸閱讀】馬上挑對魚

俗稱黑毛的魚有好幾種,中文名黑瓜子鱲的是市場上最常見的一種。牠也俗稱紅皮攏、赤腹仔、細鱗仔。亦有人沿用日本俗名稱牠長尾。春、秋時便可捕獲,但滋味略淡,要到隆冬吃足海藻後肉質才會充滿藻香。北台灣這種魚最多,其次是澎湖。

鮮度判斷:若眼睛已凹陷就不是現流魚


赤點石斑》
豐厚珊瑚礁養出北台第一斑

淡水人喜歡吃魚、懂得吃魚,更精於挑魚,所以淡水的魚市場也自成一格,成為吃魚饕客非去探險不可的地方。此地魚攤的特點就是價錢很貴、很貴、台灣第一貴。淡水因房地產、觀光致富的人不少,又很識貨,所以魚攤價格永遠居高不下。喜歡吃石斑的人,可以在此處挑到很好的赤點石斑。赤點石斑僅出產於淡水、三芝、金山附近的海岸珊瑚礁,可說是最具代表性的當地鮮魚。又因為牠是台灣數量最多的野生石斑,而且遠近馳名,連香港人也十分愛吃,所以才稱牠為台灣第一斑。

為什麼僅產於北海岸這狹小的區域內呢?因為淡水、三芝、金山一帶的海岸珊瑚礁,屬靠近大河且水質較混濁的特殊海域,年平均溫度只有攝氏二十二度左右,比一般珊瑚礁的攝氏二十五度略低,其他石斑難以適應,但赤點石斑卻在這裡活得很好。河水帶來豐富養分,孳生小魚、蝦和蟹,這讓適合此處環境的赤點石斑食物來源充足,成為優勢魚種。

許多人都認為石斑魚屬於夜行性的魚類,但此魚被漁民稱為「日流格仔」,意思是說只有白天才會上鉤的石斑魚。此魚產期幾乎全年都有,春、秋兩季買到大型魚的機會稍高。冬末、春初魚兒瘦又貴,是最不好的吃魚時機。

赤點石斑十五至二十公分的體型最常見,有時比上述體型小的魚,在菜市場販賣還是有人搶著買,原因是本種不論體型大小都一樣美味。小型石斑,魚肉的香味與鮮甜十分明顯,魚皮膠質豐富,入口黏唇,肉質柔軟有彈性,又因為體型大小適中,品嘗魚肉,魚皮與魚肉一起入口咀嚼混合成美妙的滋味。

【延伸閱讀】馬上挑對魚

頭大大的,身體朝尾端收縮,典型的石斑魚形。此魚最常見於基隆、淡水,因為只有白天才上鈎,所以俗名稱為「日流格」。白天的潮水稱之為日流,格是指石斑的意思。魚販因其顏色,有時會以此魚充作較貴的「紅朱格」訛詐外行客。

鮮度判斷:身體沒有黏液、眼睛凹陷就不是現流魚


玳瑁石斑》
澎湖魚產天堂的NO.1美味

如果想在澎湖吃條好魚,除了在各海鮮餐廳碰碰運氣外,最好的方法是到馬公第三魚市場看看。此地大約清晨五點半開市,市場沒有屋頂,太陽一旦曬到魚貨就無法交易,所以七點左右就必須收市。

到魚市場挑魚,一定會特別注意石斑魚,尤其是玳瑁石斑,它是澎湖最常見的石斑魚,澎湖人稱為「格」,是不能錯過的美味。澎湖出產的玳瑁石斑體長約三十五公分,琉球文獻則記載可達六十公分。

多數的石斑都以魚類為主要食物,以蟹類為次要食物,不過此魚食物來源的比重順序要顛倒。喜歡躲藏在極淺海洞穴中的玳瑁石斑,主要的食物是螃蟹,牠吞食螃蟹的方式十分獨特,螃蟹吞入口後會緊閉著嘴巴,要耗很長的時間將螃蟹悶死再吞下肚子,所以有時以活蝦垂釣會碰到很難搞定的狀況,就是魚一直不乾脆的吞下活餌上鉤,折騰許久終於上鉤拉上岸,才知道原來玳瑁石斑的嘴巴裡先吞了一隻螃蟹,貪吃又不願意錯過活蝦,嘴巴又沒空隙吞吃活蝦,才會搞半天不上鉤。更有趣的是釣起石斑後,石斑把螃蟹吐出來,螃蟹居然還是活的,可放入海中自行游走。

部分澎湖離島的中小學生,下課後就到海邊以簡單的釣具釣幾條當菜餚,看在嗜腥饕客的眼裡,是何等的誘惑。台灣有少數愛釣魚的學生,專程前往澎湖最高學府就讀,公立大學學費低,還能釣魚託魚販賣魚賺取生活費,讀書、興趣及經濟獨立,三個願望一次滿足。每年六、七月進入盛期,九、十月的魚體型大也最肥美。最好只抹粗鹽清蒸,味道令人難忘,其他清蒸、淡口味紅燒的方式也都很不錯。

【延伸閱讀】馬上挑對魚

石斑類的魚體長相都很類似,頭大大的,身體朝往尾端收縮,各種類最大的差別在體型大小,有的只有幾兩大,有的可達幾十斤。玳瑁石斑只要十兩大就是很驚人的體型了。石斑魚在市場上通稱為石斑,但在澎湖則稱之為「格」。玳瑁石斑是澎湖最常見的石斑魚。

鮮度判斷:身體沒有黏液、眼睛凹陷就不是現流魚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