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式快餐經典「漢堡」怎麼來:最早是從蒙古開始、名稱來自德國地名?
2025/03/19
- 文字 / 出色文化
漢堡,美式快餐文化的經典元素之一。漢堡作為最早傳入台灣的「西式料理」之一,從巷口到巷尾;從兒童到老人,無人不識漢堡。
台灣人幾乎是一天三餐都可以吃漢堡,早餐可以是早餐店的漢堡;午餐休息時間可以去快餐廳買一個漢堡套餐;晚餐則可以去吃貴一點美式漢堡店,犒勞忙碌了一天的自己。
相比於其他的異國料理,台灣人對於漢堡的接受程度,也明顯高於其他的西式料理。當然這除了是因為漢堡傳入的早,更也是因為漢堡那「萬物都能夾」的特性使然吧!
就像我前面說的,漢堡幾乎能包容各種各樣的食材。不論是牛肉、豬肉、海鮮、蔬果…只要能吃的幾乎都能被夾進漢堡裡。因此由漢堡衍伸出的料理種類繁多,每一款都讓人食指大動。
這本書讓你可以不用特別跑到美式漢堡店,自己在家就能夠製作好吃且又美味的創意漢堡。還有幾種不同的三明治食譜教學,讓你可以自由的搭配自己的菜單!不論是野餐或是當作早午晚餐都非常地適合!
還有各式漢堡麵包跟抹醬可以自由搭配,組合成最適合你口味的創意漢堡吧!這樣獨特的體驗,絕對是你在美式快餐店所體驗不到的!
如果不知道如何搭配,或是不想花費時間搭配,裡面也有現成的27款滿分漢堡配方。每一款都是由主廚親手搭配而成,保證了營養的同時,又能滿足您的味蕾!

《吃好堡!主廚的滿分漢堡加碼鹹甜創意三明治》(圖片來源:出色文化提供)
書名:吃好堡!主廚的滿分漢堡加碼鹹甜創意三明治
作者:王俊之
出版社:出色文化
※以下內容經授權摘自《吃好堡!主廚的滿分漢堡加碼鹹甜創意三明治》,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關於漢堡‧認識漢堡
漢堡的演化由來可以分成幾個階段,都可以說是從野蠻到速食的文化了。
最初始的漢堡,在傳說中是從蒙古開始的,據說蒙古西征歐亞大陸的時候會將牛肉放在馬鞍中備存,在長途騎馬的過程中牛肉會被慢慢壓碎、低溫加熱,進而成為一種富有特色的料理。後來在歐亞地區便把這種料理成為「韃靼牛排」(Steaktartare)韃靼是指蒙古人的意思。
後來這道料理逐漸在歐洲之間流傳,1847年,歐洲與美國往來的航運公司Hamburg-Amerikanische Packetfahrt-Aktien-Gesellschaft(簡稱HAPAG,英文常作Hamburg America Line)成立,他們雇用的水手常常吃一種麵包夾著碎牛肉餅的食物,看著很方便,吃起來也很好吃。詢問之下也不確定是否語言不通,美國人:「你們在吃的是什麼?」德國人:「是在詢問我們從哪裡來嗎?」「Hamburger」漸漸的,這個兩片麵包夾著碎牛肉餅的食物,就一傳十、十傳百的成為了「漢堡」。最後就演化成為二戰之後風靡全世界的美國代表美食了。但這邊還是有爭議,美國人認為漢堡是美國發明的;德國人認為是德國發明的。
圓形麵包也可能被稱為三明治?
在美國,一開始也並非一定要圓形麵包才被定義是漢堡的模樣。在美國曾有一家速食店,以販售漢堡知名,是一家稱為「白城堡」的店家,他們的漢堡是方形的小麵包夾肉餅。後來的麥當勞為了做出市場區隔,便把他們的漢堡麵包做成圓形的,很圓得那種圓形。隨著麥當勞在全世界展店,這個漢堡的形象也跟著深植在全世界。
雖然在我們的認知裡面,圓形麵包夾肉就是漢堡。但在美國有許多地方的認定是,圓形麵包夾純牛肉的肉餅,才能稱為「漢堡」。如果夾的不是純牛肉肉餅,即便是使用圓形麵包也只能稱為「三明治」呢!
漢堡的麵包選擇
你們覺得漢堡組合中哪些要件很重要呢?大部分的人會說是肉吧?肉當然很重要,不過麵包體也很重要。麵包在漢堡中佔據了一半的比例,麵包口感、香氣的選擇搭配,完全會影響一顆漢堡的成品表現。一般我們吃到的漢堡,麵包體偏軟,本書的基礎麵團配方,比較偏向歐式麵包口感,帶一點點嚼勁。麵包體本身的風味不需要太強大,在漢堡這道料理中,麵包是載體,支撐起夾層那些豐富的味道組合。
因此常見的漢堡麵包體大都會做得比較原味,我們以基礎麵團下來製作,搭配些許不同的配料來完成不同口味的麵包。這樣的麵包再搭配各項夾層組合,能夠完整地將所有風味整合。其他適合作為漢堡載體的麵包種類還有直接法的圓形餐包,這個比較常見。也是我們在超商體系中容易購買的產品,或者是早餐店常見的老朋友。
添加一定奶油配比的布里歐麵包,特色是奶油香、口感柔軟,也蠻適合搭配許多不同口味夾層。這種類的麵包往往是麵包店購買而得的產品,全聯的麵包區雖然也會有,但品質上稍微略遜。不同於配方中的歐式麵包風格,這款麵包比較強調麵香與嚼感,搭配夾層後能夠更完整地支撐食材的重量,我個人是蠻喜歡這款麵包風格。因此除了書中配方,也可以嘗試購買不同麵包回家搭配製成漢堡。同樣的夾層,不同的麵包會有不同體驗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