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Style

「0km山物所」為勤美集團與林業署、格式設計展策攜手,打造的全球唯一台灣山系概念店。(圖片來源:勤美集團)
「0km山物所」為勤美集團與林業署、格式設計展策攜手,打造的全球唯一台灣山系概念店。(圖片來源:勤美集團)

踏青台北新秘境「0km山物所」:逛百年日式町屋、在城市裡走進森林

2024/05/05

LINE分享 FB分享

台北日式老屋近年掀起改造風,日式老屋風格的餐廳、咖啡館各有其風貌。大安區有間新整理日式老屋,近期對外開放。前身為1928年總督府山林課員工宿舍,三棟百年日式木造住宅,是台北市保存最完整的日式町屋之一。勤美集團將這區建築取名「0km山物所」,以「城市內也能走進森林」為主軸,「0km」意指此刻就能從腳下出發前往山林,因此在場景塑造上,更得下足功夫。

身為基層員工宿舍,沒有達官顯貴居住過,卻能保存完整,其實是因為門口的一棵老油杉樹。當地居民喜歡這條安靜有綠意的巷弄,協同台灣油杉社區爭取保留下老宿舍,連同植物也共同留下。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何承育表示,一次騎腳踏車經過,發現林業局宿舍的招標公告,建築質樸,非常具吸引力,而老屋的院落裡,不只油杉,10棵老樹如亞歷山大椰子、楓香、蓮霧、樟樹、芒果、朴樹迎光而立,成為森林空間展的發想契機。

行走在大安區的巷弄,兩側都是日式建築,很有復古時代感。(圖片來源:勤美集團提供)

行走在大安區的巷弄,兩側都是日式建築,很有復古時代感。(圖片來源:勤美集團提供)

從紅色木門走入日式屋舍,四場景打造城市森林

明明是在逛老宅老屋,腳下踩踏卻宛如進入中海拔山林。戶外空間由裏山、樹園藝、一攬芳華三組團隊打造,將空間區分為「複森林」、「裏花園」、「次森林」和「蒔光巷」四區。從紅色老木門走入,會先進入「蒔光巷」,以家庭花園為靈感,種植如芳香萬壽菊、迷迭香等居家香草植物,風吹過就引來一陣香氣。接著右轉向屋子後方走,會先看見夾在民宅與建築中間的「次森林」,樟樹林錯落於其中,林中擺放鏡面裝置,讓視覺感延展,同時多了回望自身與現場的空間體驗。

走在複森林裡,因為地面鋪上大量木屑,踩踏起來彷彿置身山林。(圖片來源:勤美集團提供)

走在複森林裡,因為地面鋪上大量木屑,踩踏起來彷彿置身山林。(圖片來源:勤美集團提供)

向前繼續走是「裏花園」,沿著石板步行,可以看見藏在日式庭園後方,以黑色板材做半遮蔽的居家型防空洞,而日式庭園的山水景觀周邊,則設計了台灣原生植物於其中,呈現台日混種的花園風格。最後踏上的是「複森林」,這區過去曾有日據時代的木構屋舍,後因火災而重建,在地居民在土地上植入了新生樹苗樹種,經過數年,長成充滿韌性的複層森林。

裏花園的日式景觀,其實是由台灣本地植物和日式山水所交織展演,還有以黑色板材做半遮蔽的居家型防空洞。(圖片來源:勤美集團提供)

裏花園的日式景觀,其實是由台灣本地植物和日式山水所交織展演,還有以黑色板材做半遮蔽的居家型防空洞。(圖片來源:勤美集團提供)

「不完美」景觀體驗,老樹新苗展現生態多樣性

何承育用「不完美」來形容這場在老屋裡的景觀體驗,「一般的景觀設計都在講美好,這裡呈現的是不美好。」複層森林裡,地板鋪上木屑,供人踩踏的木頭步道選用取自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苗栗大湳林道,切割中段木料後的非規格材,走入其中,踩踏感柔軟而有山林香氣,確實像在森林裡步行,彷彿瞬時間離開城市。有老樹和新苗的空間,再引進當地思維的設計,不規則卻有強大的生命力,打造出城市人對山的嚮往。

「蒔光巷」以家庭花園為靈感,穿插復育成功的瀕危植物,形成了一個生態共生環境。(圖片來源:勤美集團提供)

「蒔光巷」以家庭花園為靈感,穿插復育成功的瀕危植物,形成了一個生態共生環境。(圖片來源:勤美集團提供)

在這座日式建築空間裡,建築內也有呼應的感知體驗。以微觀風景為主體,由格式設計展策畫的「m²」微型展,引入國立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等學術資源,概念是在約莫三坪的有限空間內,展現台灣生物和生態的多樣性。

拿顯微鏡看微觀風景,眼前就是整片森林。(圖片來源:勤美集團提供)

拿顯微鏡看微觀風景,眼前就是整片森林。(圖片來源:勤美集團提供)

展覽空間裡,可以看見在地現撿的種子標本,和使用類顯微鏡的觀賞箱裡,看見大安區出現的昆蟲翅膀細節。最有趣的是在約莫80乘以23公分的微型生態箱,用苔蘚和攀藤植物種下一片森林,拿放大鏡觀看,鬱鬱蔥蔥如入林中。

用極微小的視角去看待一片在城裡的森林,再放大至台灣的土地,這是屬於這片老建築的新發生。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