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Perspective

坤記煲仔小菜的煲仔飯,有多種雙拼選項。白鱔帶骨切成吋厚,肉實而多脂。(圖片來源:洪愛珠提供)
坤記煲仔小菜的煲仔飯,有多種雙拼選項。白鱔帶骨切成吋厚,肉實而多脂。(圖片來源:洪愛珠提供)

洪愛珠專欄〉香港坤記煲仔小菜的「白鱔排骨飯」:肉實多脂、入味不鹹

2024/02/25

LINE分享 FB分享

隆冬,天氣終於足夠冷。而天冷,就想吃煲仔飯。

去年底去一趟廣州香港,住在上環。遇幾天難得的低溫,從旅館信步走,見坤記煲仔小菜外排起長龍,我也跟上。冷天裡吃煲仔飯,幾乎已經約定俗成。港澳吃飯,常得「搭檯」,即台灣講的併桌,坤記的一張小圓桌,能坐進六個人,分屬三組人馬。疫情之後,我更享受搭檯,尤其為煲仔飯搭檯,感到擁擠人間正如一煲飯,彼此無隔,全是勃勃生氣。

同張檯上三種口音,香港夫婦講粵語,大陸年輕女子講普通話,以及我一個台灣人。六煲飯中有四煲拼了白鱔,可見大受歡迎。我也要了白鱔排骨飯,因台灣吃不到這麼好的。

鱔肉軟彈,不是光柔軟而失鮮度的「失魂鱔」,且無土味。講究的煲仔飯店家,將白鱔在水裡多養一日,淨空腸胃,行話叫「收身」,鰻魚當日現劏(編按:多用於粵語,意指剖開)。白鱔肉厚多脂,帶骨切成吋厚,揭蓋時還滋滋冒油。排骨是豉汁排骨,極其入味,用粉節制,肉質夠滑而不感漿粉干擾。米當然是秈米,傳統用絲苗,今天多用泰國或越南出品,或勾2種以上。滾水落米,因此乾身,離火前轉鍋底,創造飯焦。吃的時候,以鐵湯匙鏟起飯焦,澆帶甜豉油。魚油豬脂、飯焦與醬甜,複合香氣猛烈,簡直戲劇效果,很震動人。

坤記煲仔小菜的爆炒小菜和湯品,也很馳名,但我的胃納僅能應付一煲飯,心無二致吃它,第一口到最後都燙口豐滿,特別能同感作家舒國治寫鰻魚飯,說那是「只宜單吃的飯」。

坤記的臘味飯亦很好,臘腸切粗段,非薄片。本地朋友告訴我,坤記臘味來自老鋪裕和合記。腸衣是真豬腸,非合成,入口脆,又有玫瑰露那一股柔甜。台灣製臘腸,通常改用高粱,實在是不同。潤腸即肝腸,鴨肝鵝肝都是材料,鴨肝便宜些,煲仔飯多用這種。並有鮮潤腸和乾潤腸,鮮潤腸口感軟,適合同飯一起蒸。乾潤腸結實不易散開,合適爆炒。製得好的潤腸,香腴而甘,全無油耗。

我父親過去是台商,90年代從香港轉機,總是攜帶臘腸回來做瓦罉飯。如今肉製品不能入境,因此要少量享用頂好的港式臘腸,不妨來上一煲熱辣辣的臘味飯,一飽味蕾,二享人間煙火。

〈白鱔排骨飯〉

坤記煲仔小菜的煲仔飯,有多種雙拼選項。白鱔帶骨切成吋厚,肉實而多脂。豉汁排骨入味不鹹。混用新舊兩種米,鍋底飯焦金黃硬脆。醬汁另碗附上,拌飯甚香。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