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訪最後疆土阿拉斯加:這裡是遠離俗世的理想國,還是文明盡頭的未知深淵?
2023/10/24
- 文字 / Bastiane
「阿拉斯加值得去嗎?」好多朋友問我們。
其實出發前我們也好幾次這樣問自己,畢竟聽到的評價兩極,剛回來的朋友還叫我們千萬別去。最後我們還是抱著一種賭一把的心態去了,就算覺得不怎樣,至少也解答了心裡的疑惑,當然還是默默期待能像國家地理創辦人亨利・甘尼特(Henry Gannett)所說的:
「如果你年紀大了,務必排除萬難去一次阿拉斯加。如果你還年輕,最好等一等⋯⋯太早經歷最美的東西,會讓之後的人生變得索然無味。」
結論是,兩方說法都沒有錯。阿拉斯加看動物沒有黃石近距離,看秋色東岸也不輸,冰川也不是阿拉斯加所獨有的。但是,阿拉斯加的美和壯觀卻又是別的地方看不到的。如果要用一個字形容就是「wilderness」,荒野,無邊無際的荒野。
生活在工業革命兩百多年後的我們,已經很難體會到真正的自然荒野是什麼了。也許你跟我有一樣的疑問,國家公園或保護區難道不夠自然嗎?
相較於到處有鋪好的步道、指引遊客的指示牌、販賣食物和紀念品的國家公園, 在阿拉斯加最負盛名,擁有北美最高峰的迪納利國家公園,整個和麻薩諸塞州差不多大園區卻只有一條路,而且大多時候只能搭乘國家公園的公車到達,就算想要徒步也沒有步道,只能披荊斬棘走出自己的路。
彷彿時光倒轉回兩百多年前,沒有汽車火車,到哪都要靠自己的雙腿(或騎馬)。眼前是無窮無盡的遼闊原野,走上幾個小時也看不到盡頭。非常壯觀,但也讓人心生畏懼。如果迷路在這個沒有訊號,還有野生熊狼不時出沒的地方,很可能真的再也走不出去。
如果看過小說《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ild)或是改編電影,更會感到阿拉斯加的矛盾性:既是遠離俗世的理想國,也是文明盡頭的未知深淵,不小心越過了那條線,就可能再也回不來。
美國是汽車大國,但在阿拉斯加只有20%的地方可以開車到達。只有一條路的迪納利已經是其中最容易到達的國家公園。交通如此不便,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造訪?
國家公園司機說以前她旅居世界各地,從來沒想過自己會長久定居在一個地方,沒想到一留下就是18年。開車的路線不變,但是每天景色都不相同,也不知道會看到什麼動物,是她覺得最有趣的事情「這裡不是動物園,不會有兩點遊行,三點餵食秀這樣的行程,這裡是動物們的家,我們只是來拜訪的過客。」
被稱為最後疆土(last frontier)的阿拉斯加,其實是美洲大陸最早有人類足跡的地方。 1300多年前,古印地安人就從西伯利亞,越過白令海峽(當時為冰橋),一路步行到阿拉斯加。他們在艱困寒冷的環境下捕獵體型比人大上好多倍的猛瑪象,甚至成功渡過冰河時期,堪稱是史上最強人類。
和其他動物不一樣,人類沒有演化出厚厚的皮毛或脂肪來抵抗寒冬,而是靠著演化來的大腦和雙手,提前計畫思考如何生存,並創造出需要的工具。這種非專一化的狀態,讓人類不會像其他動物那樣,被限制在特定環境中。
狩獵採集是這些早期人類和大自然共生的方式,事實上在人類歷史的九成以上時間都是這樣生活的,而一般對狩獵採集的誤解大多已經被科學家推翻。
現在我們知道大多數狩獵採集者都能吃飽喝足,而且飲食更加平衡多樣、運動更頻繁,身體也更健康。農業社會的主要好處是可以生產多餘食物儲存起來,而且可以讓一部分人從事食物供給以外的工作,促進知識技術的發展。
不過就像其他演化的發展一樣,農業有助於整體人類族群的發展,或者用《人類大歷史》(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作者尤瓦爾・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的話來說,農業讓更多人在環境困難時得已活下來,但卻不見得能讓活下來的每個人生活地更好或更快樂。
狩獵採集者的工時也比一般人想的要短,平均每天3至5小時,現在到阿拉斯加原住民傳統文化中心,還能聽到他們分享「不獵捕超過自己所需」的哲學。相反的,定居農業文明讓人類開始花更多時間工作,擁有地越多,想要地就越多。多餘產出本來可以讓大家過得更好更自由,但卻反而造成人類的自我囚禁。
劉易士・孟福(Lewis Mumfordy)在《歷史中的城市》(The City in History: Its Origins, Its Transformations, and Its Prospects)裡說「周而復始的農業生產活動把人們束縛於在日常任務裡,使他們沈溺於繁瑣事務,並習慣待在自己狹小的天地和短淺的眼界中。」很嚴厲的批評,但也有幾分真實。
當然,如果要我放棄完全文明帶來的便利和好處,那樣的生活也是難以想像的,相信大多數人也和我有同樣的感覺。
但是,能夠偶爾從生活中抽離,看看不同的生活方式,並能夠客觀看待不同選擇帶來的好處與壞處,對我來說意義非凡。阿拉斯加提醒我這個世界不是只有眼前小小的螢幕或辦公桌。
世界很大,別把自己活小了。
※本文經授權刊登,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作者個人網站:https://medium.com/@Basti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