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Style

太魯閣族回鄉青年Apyang(右二)聚集志同道合的部落青年,把部落生活化為有趣的遊程體驗。(圖片來源/阿改玩生活)
太魯閣族回鄉青年Apyang(右二)聚集志同道合的部落青年,把部落生活化為有趣的遊程體驗。(圖片來源/阿改玩生活)

烤豬肉、手作香蕉糕、嚐彩虹醬料,到花東縱谷「樹洞秘境」參加道地太魯閣族婚禮

2023/01/07

LINE分享 FB分享

陽光照進花東縱谷裡的太魯閣族「支亞干部落」,像是厚重雲層突然開了一個口,灑落萬丈金光。

支亞干古名又稱Rangah Qhuni,意指「打開的樹洞」。部落回鄉青年Apyang(程廷)領著我們來到部落旁的支亞干溪說,河道上游幽閉曲折,一路流到部落突然敞開,就像一個打開的樹洞,陽光照射進來的模樣。

位於花蓮萬榮鄉的支亞干部落,與壽豐和鳳林相接。數千年前,這裡曾是全東亞最大的史前製玉遺址;數千年後,在回鄉青年的投入下,部落故事開始流轉。

體驗各種「阿改」驚嘆

Apyang從小就在部落長大,大學才離開部落北上,卻始終不愛台北生活。8年前他決定返鄉,開始學習務農、打獵、編織,全身沉浸在部落土地中。他書寫返鄉後的點滴,7度獲得台灣原住民族文學獎散文組獎,著作《我長在打開的樹洞》更獲得鼓勵新人的最高殊榮——台灣文學獎蓓蕾獎。

2021年他成立「阿改玩生活」,和志同道合的部落青年,推出道地的部落遊程,旅人能在此體驗部落走讀、產地餐桌、食農活動、傳統編織、木工手作、文化溯溪等活動。

Apyang笑說,起初「阿改」族語的意思是很痛,後來成了族人最常用的驚嘆語,被嚇到、好厲害、好漂亮都可以說Akay,他希望所有來部落的人,「都能體驗到不同的阿改!」

這天,我們化身部落的一分子,想像自己將在晚上參加一場部落婚禮,親手送上自製的太魯閣族小甜點芋頭糕和香蕉糕。Apyang說,以前太魯閣族的婚禮沒有「辦桌」,都是親朋好友一起準備食物,芋頭糕和香蕉糕就是只有在節慶時才能吃到,後來漸漸失傳,團隊在做食材調查時,又把這個滋味找回來。

親手自製的香蕉糕,只有在節慶才能吃到。(圖片來源/陳怡如)

親手自製的香蕉糕,只有在節慶才能吃到。(圖片來源/陳怡如)

我們跟著Apyang,來到他的香蕉田裡,採集包裹糕點的香蕉葉。大夥拿起一片片比人還高的葉子,清洗、烹煮、殺菌,一旁的芋頭和香蕉磨成泥後,各自加入麵粉和浸泡一天的糯米,以黑糖提味,再用香蕉葉包起便大功告成。簡單步驟,眾人玩得不亦樂乎,甚至延伸許多創意包法。

帶著包好的甜點,腳步移動到婚宴場地,這裡是Apyang另一塊田地。夜晚中,掛上燈飾的傳統竹寮,發出溫暖黃光,七彩繽紛的太魯閣族織布垂掛空中,耳邊傳來傳統木琴和口簧琴的質樸樂音,沉浸式五感體驗,浪漫至極。

宴會最後會端上現蒸出爐的芋頭糕和香蕉糕。(圖片來源/雅比斯國際創意策略)

宴會最後會端上現蒸出爐的芋頭糕和香蕉糕。(圖片來源/雅比斯國際創意策略)

部落餐桌就地取材

餐桌以部落文化出發,所有東西全都就地取材,以石頭為餐盤、山蘇葉為筷架,食物更帶著部落風情。前菜沙拉有著太魯閣族很常食用的蜂蜜醬汁,主食則端上族人最常吃的地瓜、芋頭和玉米。

餐桌上所有東西全都就地取材,石頭、葉子就是餐具。(圖片來源/雅比斯國際創意策略)

餐桌上所有東西全都就地取材,石頭、葉子就是餐具。(圖片來源/雅比斯國際創意策略)

桌上擺的五彩醬料,匯集辣椒醬、桔醬、蜂蜜芥末醬、刺蔥鹽與加了蝶豆花染色的蘋果醬,靈感來自彩虹。太魯閣族相信,只要一生不做壞事,男生會保家、狩獵,女生會持家、織布,死後就能通過彩虹橋,來到祖靈的國度。

用竹籤叉起的苦花魚,模擬在河邊烤魚的模樣。(圖片來源/雅比斯國際創意策略)

用竹籤叉起的苦花魚,模擬在河邊烤魚的模樣。(圖片來源/雅比斯國際創意策略)

婚宴必備的烤豬肉,更掀起高潮。Apyang笑說,太魯閣族極愛吃烤肉,族人還會互相比較,誰烤的肉更好吃?太魯閣族結婚時一定會和族人分享豬肉,象徵把喜氣分給大家。

烤豬肉是太魯閣族婚宴必備菜色,分享豬肉代表把喜氣分給大家。(圖片來源/雅比斯國際創意策略)

烤豬肉是太魯閣族婚宴必備菜色,分享豬肉代表把喜氣分給大家。(圖片來源/雅比斯國際創意策略)

餐桌旁的三石灶上,熬著茄苳葉雞湯。茄苳樹對太魯閣族也有重要意義,傳統織布機就是用茄苳樹製作。以嫩葉入湯,帶有一股天然酸香。最後端上現蒸出爐的芋頭糕和香蕉糕,原來親手獻上自己的祝福滋味,如此香甜。

餐桌旁的三石灶上,熬著茄苳葉雞湯。(圖片來源/雅比斯國際創意策略)

餐桌旁的三石灶上,熬著茄苳葉雞湯。(圖片來源/雅比斯國際創意策略)

雲泰美味傳承三代

來花蓮不僅能嘗到原鄉風土,還有與在地揉合的異國風情。揮別支亞干,前往車程20分鐘的光復鄉,火車站不遠處,一間溫馨小巧的「勝利不廢商號」,以家族遷徙的故事,重現記憶中的雲泰料理。

店主虞薪澄的爺爺虞際唐出生雲南,國共內戰爆發後,他跟隨泰緬孤軍來到台灣,不幸和妻兒離散。退伍後他和20多位老鄉在花蓮光復落地生根,開起雜貨店「勝利商號」,成了眾人聚會的核心之處。虞際唐從不放棄登報尋找家人的機會,一路逃到滇緬邊境的虞奶奶得知消息後,帶著兒子來到台灣,一家終於團聚。

虞薪澄和羅紀彥夫婦,將傳承三代的家族滋味重現餐桌。(圖片來源/雅比斯國際創意策略)

虞薪澄和羅紀彥夫婦,將傳承三代的家族滋味重現餐桌。(圖片來源/雅比斯國際創意策略)

兩年前,虞薪澄和老公羅紀彥將爺爺留下的雜貨店重生為餐廳,傳承上一代的雲泰料理,加上自製香料,從雲南經典豌豆粉、黃燜雞、燉肉餅,到泰北的香料瀑布豬,由草果、花椒、雲南豆豉、檸檬香茅交織而成的豐富滋味,道道噴香開胃。「希望呈現家族遷徙的風味,」虞薪澄說。

勝利不廢商號將雲泰香料加入料理和飲品中,呈現獨特的在地風味。(圖片來源/勝利不廢商號)

勝利不廢商號將雲泰香料加入料理和飲品中,呈現獨特的在地風味。(圖片來源/勝利不廢商號)

兩人除了延續家族記憶,也加入花蓮在地森川里的風味。像是在沙拉裡加入阿美族的野菜翼豆、苦茄;把花蓮馬太鞍部落特有的古來種旱稻,與香料乾炒後磨粉提味;用在地有機青農種的黃豆,發酵製成雲南豆豉。這一餐有家族遷徙的滋味,也有世代交替的詮釋,勝利精神,始終不廢。

〈阿改玩生活〉

地址:花蓮縣萬榮鄉西林村2鄰26號
電話:03-877-2862
費用:半日遊1000元,一日遊2000元,6人成團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Akay.playlife/

〈勝利不廢商號〉

地址:花蓮縣光復鄉林森路630號
電話:0910-106-944
費用:平日店內提供單點輕食,若要預約家族餐桌,定食4人以上,每人399元;桌菜6人以上,每人549元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