筵席菜國寶董清欽弄鏟50年,王永慶、張學良、李登輝都是他粉絲
2021/08/12
- 文字 / 傅士玲
話說,武林高手大概只在旗鼓相當的對手面前出招吧。身為江湖上屈指可數的台灣筵席菜國寶級前輩,董清欽寡言不愛上媒體,讓人覺得高手理當孤傲。近50年的大廚生涯裡,董清欽的菜征服過無數大人物挑剔的嘴,張榮發、王永慶與三夫人、張大千、何應欽、張學良與趙四小姐、李登輝都是大咖粉絲。
炒麵線看似素樸香味卻極為誘人,原來使用了秘煉高湯。(攝影/游家桓)
高手的真性情進廚房才看得清。董清欽舞刀弄鑊邊說邊做,旁人沒見縫插針的餘地。他自信滿滿,一副有本事隨你看的架式,切著豬油,冷不防睥睨一句:「沒吃過好東西,就是吃到饙,都不知道自己吃到饙!」說的是,不懂吃,光會表面功夫,也只是學得一招半式。
蝦餅內餡用蝦肉泥現磨現做。(攝影/游家桓)
董清欽國中畢業就到大光明餐廳當學徒,師承出身蓬萊閣的張紫屋,師傅要求他磨菜刀、做包子燒賣,乃至於八寶布袋雞、雞仔豬肚鱉、通心鰻這類神乎其技的手路菜,都必須無一不精,「蓬萊閣在1955年歇業,那時我還沒出社會。」大光明餐廳是當時台灣最大的宴會餐廳,天生愛做菜,學得快早出師,他便到滿翠樓、黑美人酒家獨當一面,站在台灣筵席菜最璀璨的歷史現場。金錢蝦餅是懷藏的歷史遺珠,閃爍著真功夫的起點,洋溢著他用鮮嫩青春換來的自豪。
剛退伍到海底城餐廳當廚師,那時台灣剛盛行澎湃的海鮮快炒宴會菜。(圖片來源/董清欽提供)
董清欽說,「早期酒家是正當洽商的場地,規規矩矩用餐。後期,30分鐘沒上菜無所謂,但三分鐘內小姐沒來就受不了。」沒粉味前,酒家全是好菜,染了粉味成續攤場合,只求上菜快,「催啤酒上炸物,催烈酒就用火鍋。瓜仔雞湯、魷魚螺肉蒜鍋、番茄肉醬排骨湯,這些一定有。」粉味讓菜餚的精緻感走了味,客層龍蛇混雜,「吃了不爽,放槍;吃了爽,也放槍。」
黑豬後背油厚達5公分,冰凍後切成0.1公分小圓片,是謂「金錢」。(攝影/游家桓)
「酒家菜到了40、50年代另外發展成阿舍菜,用料更講究難做,廚師有斷層,現在台菜望塵莫及。」董清欽惆悵的說,很多人做金錢蝦餅用網油,「網油是內臟油,只能工業用,正宗做法用黑毛豬的豬背油,」咬一口蝦餅就能穿越任意門,體驗古早味酒家菜的扎實考究。
台灣精緻宴席菜的金錢蝦餅堪稱第一炸物。(攝影/游家桓)
不愧是酒家菜第一號炸物,薄得透光的豬油油炸後化於無形,蝦餅炸得更酥脆,放冷了都好吃,Q 彈又清爽,「炸物內餡要放糖,量要夠!」果然江湖一點訣。
正宗酒家菜講究盤飾,金錢蝦餅配胡蘿蔔金魚果雕,美得風華絕代。但風華絕代非日常,讓日子天天踏實的是像他獨創的古早味炒麵線這類家常菜,「以前窮,用蝦皮、肉絲炒個麵線就很享受。」炒麵線貌似村姑竟噴香誘人,原來高手有獨創心法,下了秘煉高湯,快炒30秒,一陣眼花撩亂,不簡單。給苦過窮過的大老闆們炒這樣一盤麵線,是知己間靈犀相通的心意交流。
古早味炒麵線是回味過去的家常菜味道,董清欽說,以前窮,用蝦皮、肉絲炒個麵線就很享受。(攝影/游家桓)
當學徒比的是誰能熬出頭,行走江湖比的是天分和與時俱進,才能戰出自己的山頭。30多年前中鋼辦園遊會,他幫哥兒們助陣,臨場發明漂亮好吃的冷盤「蛋席鰻魚捲」,蔚為轟動。他堅持無化學添加物,食物清爽滋味足,靠的是自製調味粉。這道菜成了無人敢復刻的獨門招數。
30多年他臨場發揮一道漂亮好吃的冷盤「蛋席鰻魚捲」,蔚為轟動。(攝影/游家桓)
「很簡單,就是蒲燒鰻蒸透,鮸魚卵煎赤赤,」董清欽戴著老花眼鏡,慢慢捲蛋席鰻悠悠的說。哪裡簡單?要把蛋皮煎得黃橙橙厚薄均勻,並不容易。
做過電子工廠學徒、洗車工,幸而拿起鍋鏟一往情深,才成就台灣筵席菜領域一騎絕塵的董清欽,讓我們見識到300斤重的豬背油,足足有5公分厚,真本領不簡單,得意之餘仍能守住基本功,更是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