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Style

在和平島玩SUP,用不同視角親近海洋。(攝影:郭涵羚)
在和平島玩SUP,用不同視角親近海洋。(攝影:郭涵羚)

亞洲唯一永續認證國家級景點⋯⋯重返基隆和平島,當家鄉變身理想生活樂園

2022/08/21

LINE分享 FB分享

穿過僅75公尺的跨海大橋,走路不用一分鐘,我們就從城市基隆,來到距離台灣本島最近的離島——和平島。從都市直達海邊,過上島嶼生活。年輕男女在海上划著立槳(Stand Up Paddle,簡稱SUP),有的跳入海水游泳池,與梭子蟹、熱帶魚一起游泳。

※延伸閱讀:全球最美21個日出觀測點之一在基隆,漫步和平島阿拉寶灣潮汐秘徑

2000萬年前堆積岩層、500萬年前浮出海平面的和平島,是曾經封閉7年的秘境。更早以前,基隆人直接走進岩石區烤肉、戲水,只當成一般海邊景點;如今,和平島變成他們過上理想生活的海角樂園。

「我終於可以留在家鄉工作,」和平島公園商業部經理林詠梅是土生土長基隆人,長年在外縣市工作,重返家鄉才發現,和平島跟記憶中的「烤肉海邊」,不一樣了。

修復完工的歷史建築正濱漁會大樓,前身是日治時期水產館,外牆保有十三溝面磚。(攝影:郭涵羚)

修復完工的歷史建築正濱漁會大樓,前身是日治時期水產館,外牆保有十三溝面磚。(攝影:郭涵羚)

今夏,旅客甚至入住和平島,24小時不斷電,行程滿檔。下午4點集合,先賞夕陽西下;晚上夜探潮間帶,觀察海洋生物;隔日清晨四點即起床,步行至阿拉寶灣,在看不見消坡塊的海岸線,看日出;還沒完,早晨繼續淨灘、玩SUP⋯⋯。以為是給年輕人的爆肝行程,但有批年齡50多歲的旅客全程參加,半夜還不睡覺,在露營車外喝啤酒聊天。

粼島旅宿裡面的防空洞。(攝影:郭涵羚)

粼島旅宿裡面的防空洞。(攝影:郭涵羚)

島上的餐食,融合基隆在地元素。吉古拉入菜,綠藻石蓴變成啤酒、磅蛋糕。一日船夫湯上桌,源於在地人為出海捕魚家人準備的鮮魚湯。連石花凍飲,都是在地海女阿嬤採集的石花菜製成。「如同契作一樣,阿嬤也維持她們重要的人生儀式。」和平島公園營運部經理蔡秋晨笑著說。

改變和平島的關鍵在於:越永續,越好玩。宏岳國際2018年接手營運時,即設定要打造一座國際永續旅遊島。蔡秋晨強調,島上的吃喝玩樂,從招商到導覽,都必須扣緊永續與海洋核心概念。

525酒食館端上八尺門料理,吉古拉、臭豆腐、魷魚變成一道正濱小炒,加上漳州滷麵、酥炸小鱈魚,融合基隆多元文化。(攝影:郭涵羚)

525酒食館端上八尺門料理,吉古拉、臭豆腐、魷魚變成一道正濱小炒,加上漳州滷麵、酥炸小鱈魚,融合基隆多元文化。(攝影:郭涵羚)

取得永續認證的國家景點

喝石花凍飲,用的是紙吸管;在海邊野餐,使用非一次餐具。連遊客中心販售的沐浴用品,都可以散買、無包裝。石花菜潔面皂、咖啡渣潔膚皂、艾草沐浴鹽等,從10公克起跳,解決多餘廢棄物問題。2020年和平島得到ISO20121活動永續管理系統認證,成為亞洲唯一取得認證的國家級景點,證明永續不是唱高調,更要接地氣,形塑旅行獨特體驗。

基隆正濱漁港旁的彩色屋。(攝影:郭涵羚)

基隆正濱漁港旁的彩色屋。(攝影:郭涵羚)

這群平均年齡35歲、96%是基隆人的團隊,結合銀髮族在地解說員,讓和平島再進化。串聯周邊正濱漁港、彩色屋等景點,基隆變得更有趣。文化解說團隊雞籠卡米諾創辦人單彥博說,2016年剛成立時,只能推出逛市場、吃小吃行程,現在基隆沒有兩天玩不完,他推薦造訪今年剛開放的歷史考古景點諸聖教堂,一窺17世紀西班牙人、原住民巴賽族生活遺跡,「這是肉眼可見的歷史。」

※延伸閱讀:理工男的海洋文藝復興,林書豪翻轉正濱漁港海濱印象、把異鄉變故鄉

跟著星濱山共創工作室主理人林書豪腳步,走進粼島旅宿。出乎意料,裡頭門一拉開,竟出現一個防空洞,是這趟旅途的最後彩蛋。這幾年每次造訪基隆,總帶回新的驚喜,從不失望。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