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差異下的共生智慧
傳統習俗與現代法律的調和
2025/08/29
- 文字 / 葉于甄 Powered by 原住民族委員會
原住民族不再是被動接受現代法律規範的客體,而是積極參與法律改革的主體。
當現代國家的法律體系遇上原住民族的傳統生活方式時,衝突與矛盾便不可避免地浮現。這些衝突不僅是法條與習俗的對立,更是兩種不同世界觀的碰撞。在世界另一端,加拿大、紐西蘭和澳洲的原住民族正為自己的權利努力奮鬥著,他們與國家間的勝利抗爭不僅為自己爭取權益,更為全球法律體系與人權注入新思維。
你是否曾在學校遇過困惑的規定?像是穿制服、不能留長髮、上課禁帶飲料等,長輩堅持的規矩可能對他們來說理所當然,但不同世代群體對於「對錯」或「正常」存在認知差異,這些差異有時會讓人感到不被理解或被壓迫,甚至演變成衝突。
這種情況同樣發生在國家和原住民族之間。現代國家通常希望全國遵守同一套法律,認為這是公平且較易治理的方式;但原住民族自古以來便有自己的傳統生活方式、解決爭議的方法以及對自然的尊重之道,但未必符合現代法律標準。若不能理解與尊重,一味要求他們遵循國家法律,就像長輩不理解年輕人、學校不理解學生一樣,難免會造成不公與壓迫。
原住民族的抗爭與勝利,不僅是為守護自身文化與權利,更是為了探索與不同族群間更好的共存之道。
解開被限制的漁網 加拿大海岸經濟主權
加拿大卑詩省西海岸的努查努阿特族(Nuu-chah-nulth),捕魚對他們而言不僅是維生手段,更是重要的經濟活動。當加拿大政府建立現代漁業管制體系時,卻將這個傳統簡化為「維持生計」的基本需求。政府認為原住民族的傳統生活方式是原始、且非商業性,因此設定原住民族捕魚配額僅允許捕撈足夠「填飽肚子」的漁獲,嚴禁任何商業販售行為。
對原住民族而言,狩獵不單只是獲取糧食,也是與山林的對話、與祖靈連結的方式。
努查努阿特族拒絕接受這種歧視,將政府告上法庭,主張擁有「具現代經濟利益的傳統漁撈權」。經過漫長的法律攻防,法院最終承認原住民族的傳統經濟活動不應被現代法律任意限縮。此後,加拿大政府更推出「和解漁業管理」模式,邀請原住民族成為海洋資源管理的平等夥伴。
長達逾一世紀的抗爭 讓河川「成為一個人」
在紐西蘭的北島,流淌著一條對毛利人而言具有神聖意義的旺阿努伊河。在毛利人的世界觀中,人與自然間存在深度的生命連結,然而法律體系將河川視為可被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對此,毛利人展開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抗爭。
2017年,紐西蘭國會通過史無前例的法律,正式承認旺加努伊河為「法人」,擁有與人類相同的法律地位和權利,並由毛利部落及紐西蘭政府指派的兩位法定監護人,共同維護河流的健康與權益。
戳破歷史謊言 改變澳洲的法律體系
澳洲最具影響力的原住民族權利案件當屬艾迪.馬博(Eddie Mabo)案,不僅改變澳洲的法律體系,更顛覆殖民史觀的基礎謊言。長期以來,英國殖民者以「無主之地」的概念為殖民行為辯護,聲稱澳洲在歐洲人到來時無人居住,可合法占有,完全否定澳洲原住民族數萬年來建立的複雜社會、法律與經濟體系。
來自默爾島的艾迪.馬博決定戳穿這一謊言。他在法庭上完整陳述並證明,其族人在歐洲人到來前就擁有完整的土地制度、繼承規則和治理體系。1992年,澳洲高等法院正式推翻「無主之地」概念,承認原住民族的土地所有權,也迫使社會面對並承認殖民歷史的不義。
無主之地(terra nullius)
源自羅馬法「res nullius」概念,指不屬於任何人的物品(如野生動物、逃亡奴隸和被遺棄的建築物等),任何人都可占有將其變為財產。18世紀,為合理化殖民擴張行為,當時的法學家提出:若原住民沒有成型的社會組織,或未開發土地,其土地可被視為無主之地,殖民者可對其進行占領。19 世紀,這概念被歐洲列強廣泛用於殖民活動。
看見文化多樣性 尊重原住民族狩獵權
臺灣原住民族也面臨文化與法律的衝突。不論對於哪一族來說,狩獵(Mal-as-baninga)不單只是獲取糧食,也是與山林的對話、與祖靈連結的方式,更是照顧部落家人、展現男性價值的重要途徑。
布農族獵人王光祿(Tama Talum)的故事,成為臺灣原住民族文化權利抗爭的經典案例。2013年,王光祿為滿足年邁母親對山林野味的思念,持撿來的獵槍獵得一隻山羌和一隻長鬃山羊,卻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和《野生動物保育法》遭到起訴,被判刑三年半。
這個案件引起全臺關注與辯論。歷經漫長法律程序,案件最終來到憲法法庭。大法官在釋字第803 號解釋中做出歷史性判決:「現行法律對原住民族獵槍的規定過於嚴格且不明確,要求非祭典狩獵也需提前申請的規定過度限制文化權利。」此一判決不僅還王光祿清白,更推動相關法律修正,為原住民族狩獵文化權開闢合法空間,成為臺灣法治史上文化與法律對話的重要里程碑。
重新定義法治內涵 探索更好的共存方式
從這些案例可見,原住民族不再只是被動接受現代法律規範的客體,而是主動參與法律改革的主體,並用文化智慧重塑現代法治內涵。原住民族的抗爭與勝利,不僅是為守護自身文化與權利,更是為了探索與不同族群間更好的共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