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住民族如何用法律保護自己?
為家園而戰 守護文化的利器
2025/08/21
- 文字 / 葉于甄 Powered by 原住民族委員會
全世界的原住民族用他們的智慧,將冰冷的「法律條文」轉化為保護家園、守護文化的利器。
在現代國家體系中,原住民族經常被視為弱勢群體,但他們正以「法律」與「國際話語權」為武器,堅決捍衛自己的家園與尊嚴。全球各地的原住民族,正各自以獨特的方式,為自身的文化尊嚴與生存權利展開持久的奮戰。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這場戰鬥的支持者,因為守護原住民族的尊嚴,不只是他們的戰鬥,更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位於尼加拉瓜北部海岸的馬揚那族(Mayangna)阿瓦斯廷尼(Awas Tingni)部落,自1992年就向尼加拉瓜政府申請土地權證,但遲遲未得到回應,不僅如此,政府更將阿瓦斯廷尼部落的傳統領域開放給跨國企業進行砍伐。
1996年,阿瓦斯廷尼部落向美洲人權委員會提請訴訟,將尼加拉瓜政府告上國際法庭;2001年,美洲人權法院首度裁定尼加拉瓜政府必須劃定土地邊界並發放地權,還要求政府為全國所有原住民族社區建立土地劃定機制,這一裁決奠定了全球原住
民族擁有集體土地權的里程碑。
南美洲》原住民族權利入憲
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脈居住著數百萬原住民族,世代守護著土地,其文化深深影響南美大陸。在玻利維亞、厄瓜多和祕魯,在一般法律位階保護原住民族的權利,更將其寫入國家最高法律層級的憲法之中。
這項行動的背後,展現對於「多元法律」的認可與尊重,除政府法院和成文法律外,原住民族的習慣—非白紙黑字的記載,深植於族群記憶裡的智慧結晶與文化—也擁有與國家法律同等的效力及約束力。
澳洲》首創「土地法院」機制
澳洲原住民族與土地之間存在著神聖而深刻的連結,他們相信祖先的靈魂遍布於土地的每個角落。當這些被稱為「聖地」的地方遭到破壞時,對他們來說,不只是財產損失,更是精神與文化的重創。
然而,「心靈創傷」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很難得到認可,物質損失可以計算,但失去的傳統文化與精神聯繫該如何定價?澳洲政府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特別是昆士蘭省,首創「土地法院」機制,專門處理原住民族文化遺產相關的法律糾紛。
其中最著名的案件「Timber Creek」緣起於澳洲政府過去的開發政策侵害當地原住民族的土地權利,因此,當地原住民族向法院提出訴訟,主張土地被侵害導致「經濟損失」,他們無法再進行傳統的打獵、採集等活動;以及祖先聖地被破壞造成精神傷害的「文化損失」。
2019年,澳洲高等法院裁定政府須為造成的「文化損失」賠償130萬澳幣(當時約新臺幣2,800 萬元)。這項判決首次在法律層面確認原住民族與土地之間精神連結的價值:當聖地被破壞,原住民族承受的文化與精神傷害是真實存在、可量化且須獲得補償。這為全澳洲原住民族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武器。如今,任何破壞原住民族文化遺產的開發商或政府部門,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北歐》現代發展與傳統文化存續的拉扯
近年氣候變遷、永續發展等議題備受關注,然而,在全球環保治理的背景下,一種新型態的「綠色殖民主義」也正悄然興起。在「綠色轉型」過程中,原住民族常被描繪成阻礙進步的障礙。諷刺的是,歷史上對氣候變遷責任最小的原住民族群體,如今卻被要求為解決氣候問題承擔最沉重的代價。原住民族面對現代發展與文化生存權的話語權之戰,權利運動也因此進入更為複雜的戰場。
綠色殖民主義(Green Colonialism)
「綠色殖民主義」是一種新型態殖民主義行為,其本質是傳統殖民主義在全球化時代的變種,指在全球環保治理的背景下,部分發達國家或企業組織以綠色轉型、再生能源、碳中和、永續發展等環保名義,通過制定不平等規則、轉移環境責任、掠奪土地或資源等方式,變相剝削、控制和損害發展中國家或原住民族地區的發展權與環境主權。
薩米人(Sámi)是歐盟境內唯一被承認的原住民族,傳統領域橫跨芬蘭、瑞典、挪威北部及俄羅斯的科拉半島,近年也面臨「綠色殖民」危機。例如,挪威的福森風電場計畫作為歐洲最大的陸上風電計畫之一,卻建在薩米人重要的馴鹿冬季牧場,引發馴鹿牧民的抗議,他們認為風電機組嚴重干擾生態,威脅到以放牧為核心的文化存續。
薩米人是歐盟境內唯一被承認的原住民族,傳統領域橫跨芬蘭、瑞典、挪威北部及俄羅斯的科拉半島。
歷經多年訴訟,2021年挪威最高法院一致裁定風電場的營運許可無效,判決駁斥為了綠色能源可犧牲基本人權的論點。但儘管判決明確指出存在人權侵犯,卻未要求拆除風機或設定具體補救期限,導致風電場持續營運多年。最終在政治壓力下,挪威政府與部分牧民達成和解協議,提供替代牧場與文化基金,但風電場仍繼續運作,這凸顯在正義實踐與綠能轉型之間的艱難拉鋸。
挪威的福森風電場計畫建在薩米人重要的馴鹿冬季牧場,引發馴鹿牧民的抗議。
一場尚未結束但充滿希望的戰鬥
無論是什麼方式,全世界的原住民族都在用他們的智慧,將冰冷的法律條文轉化為保護家園、守護文化的利器。從尋求和解到踐行轉型正義,每一次勝訴都在重新定義正義的邊界,每一次成功的協商都在證明和解的可能性。關注原住民族議題,支持保護文化多樣性的政策,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差異,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這場戰鬥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