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自然想想工作室

依天而生在竹北耕一方自然農法的田

2024/11/13

  • 文字 / Powered by 客家委員會
LINE分享 FB分享

因為懷念童年在鄉間長大的時光,對外婆家所在的新竹懷抱深厚情感,羅文君創辦自然想想工作室,堅持傳統農耕文化、不用除草劑、要做日曬,重現古早農家人智慧的小小自然實驗田。此外她也從事社區營造,2024 年將「傳承藝術」帶進客家社區,致力蒐集客家長輩的生命故事,以社造精神來推動客家與農村文化。

文/蔡舒湉 攝影/游家桓

站在田間超過百年的伯公廟前,自然想想工作室創辦人羅文君伸長手臂介紹環境。不遠的前方盡是竹北新崛起的華美高樓,令人難以想像怎麼能在新竹高鐵站旁取得一塊農田,一個人單槍匹馬地經營起自然農法?戴著斗笠的莊稼女漢子笑得比秋日還暖,說:「因為我是客家山村裡面長大的小孩。」

羅文君在進行農事作業前都會向伯公問候,祈求一切順利。

羅文君在進行農事作業前都會向伯公問候,祈求一切順利。

從零啟動自然農法 不灑藥就能長得好

羅文君在台北出生,六歲前她被送到新竹縣寶山鄉給外婆扶養。長大後,她長年在都市求學、就業,卻一直對鄉村念念不忘,也一直無法適應城市的生活,每逢寒暑假必定回到鄉下陪外公外婆。在從事室內設計20年後,她決定找尋新人生。因緣際會下,朋友告訴她竹北有一塊漂亮的田,因地主年事已高而長期閒置,於是她在2022 年左右承租農地,以自然農法種植水稻、茭白筍和空心菜。

「我從零開始了解水稻,也在認識各種農法後選擇自然農法,不使用無農藥、化肥或除草劑,而是盡量使用農田周邊的天然資材,讓資源日後可以再重新回到這塊土地。」羅文君表示,經營自然農法不僅要顧作物,連同土地上的生態都要注重,好讓作物可以獲得豐富的有機養分。而保留雜草,其實也是為了塑造多樣性的環境,讓各種生物都可以在此生活,有了天敵的制衡,就能降低不用藥造成的蟲害,也能減少人力成本。

當一顆種子來到自然想想的無汙染農田,它必須經過自然農法的訓練,在不被照顧的成長過程,養成強大的生命力。「自然農法的核心精神就是訓練作物在自然環境中養成強壯的體質,就像我們人一樣,有時候吃太多藥,或過多的保護,其實反而讓自己喪失免疫力。」羅文君引以為傲地指著綠油油的稻田說,時常有農人讚嘆,怎麼她不用藥也不用肥,作物還能長得比慣行農法肥美!

自然想想田生產的作物不提供單一販售農產品,羅文君更希望邀請親子家庭前來體驗,每年配合二期稻作,提供收割與休耕期的田園之樂活動,藉此了解餐桌上的美食來自何方,並在接觸土地過程了解地方人文。「我會告訴體驗者,這塊田裡有草,也有福壽螺,腳下看起來是一團爛泥,可是不會聞到臭水溝的奇怪味道,因為一直以來都沒有放進不天然的東西。」

自然想想田會開放農事體驗活動,歡迎大小朋友們一起來割稻、打榖、篩榖和紮稻草。(圖片提供/自然想想田)

自然想想田會開放農事體驗活動,歡迎大小朋友們一起來割稻、打榖、篩榖和紮稻草。(圖片提供/自然想想田)

城區在開發 前人開的沃土也要續墾

在開墾過程,羅文君也訪談在地耆老、研究地方文史。自然想想田屬於頭前溪流域,離水源近,土壤相當肥沃,吸引許多家族前來開墾,兩百多年以來都是種植水稻,高品質米曾供奉給日本天皇。因為糖在日本時代是重要的經濟作物,所以本區也種植過甘蔗,遺留糖廠小火車的鐵道遺跡。多年後成為竹北高鐵重劃區,地價大翻漲,變賣給投資者或者等政府徵收都能賺取可觀的財富,農田銳減;但即使不賣地,地主也罕有耕作意願,假使下一代沒有承接,或是地主分家後導致土地變成無名主,就會收歸國有地,由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加強管理。

自然想想田的前身採用慣性農法,為了恢復地力,羅文君讓四百多坪的農田一半養地,放任自然長草,再除草、長草,另一半耕地因為不用耕耘機等機器,要管理大片土地插秧、收割等農事,有時還得冒著雷雨或大太陽一個人在田裡插秧,她慨嘆:「沒有真正成為自然小農,絕對無法想像辛苦的等級是多少,那真的是非常、非常辛苦的事情!」實驗過後,她發現一個人的人力最適合種植約90坪的水稻,早上和下午各到田地一次,有時有小幫手分攤勞務。

返鄉青年羅文君日常田間管理,包括檢拾福壽螺、拔除雜草,以維護稻作健康生長。

返鄉青年羅文君日常田間管理,包括檢拾福壽螺、拔除雜草,以維護稻作健康生長。

農人自古看天吃飯,當極端氣候擾亂農作收成,羅文君身為水田耕作者又最為深刻有感,她感嘆,收割的時候最怕下雨,如果連續好幾天沒有太陽,打穀、曬穀都成問題,沒曬乾的穀子容易發霉,甚至被雨淋到發芽。「我那塊地就有很多是穀子掉在田裡面自己發出來的,會損耗地力。」有時雨來得快、去得也快,假如土地留不住水,水源也會出問題。高溫也是很大的挑戰,「近年來,我們都覺得體感溫度愈來愈高,連田裡耐旱的強勢雜草都枯了,如果水分不夠,又蒸散得很快時,植物來不及調節生理機制就會枯萎了。」

茭白筍是自然想想田的另一樣水生作物,因生長期超過半年、經濟效益不佳,加上氣候變遷造成水源不足問題,很多農民放棄種植。羅文君向自然小農分種,一口咬下自己用自然農法種出來的茭白筍,她發現風味真的很不一樣!「有些老人家可能藥吃多了,身上就會有藥味,同樣的,不用化學肥料、農藥的茭白筍可能無法長得很碩大,但可以吃出更豐郁的天然原味。」

傳承藝術陪伴長者、活化客家社區

五年前,羅文君開始投入社區營造,她先是在台北接受社區營造培訓課程,接著到新竹市開展社區營造工作,之後她受邀至新竹縣北埔鄉南埔社區發展協會帶領「傳承藝術」。羅文君解釋,傳承藝術是社區營造的方案之一,是一種陪伴社區長輩的作法,藉由設計唱客家民謠、互動遊戲等各種趣味活動,邀請長輩分享自己重要的人生歷程,挖掘不為人知的生命價值。

以創作生命故事繪本為例,傳承藝術陪伴社區長輩繪製從出生到長大,從原生家庭到出外工作、結婚生子的難忘回憶。每當長輩說到自己辛酸處,大家也心疼得垂淚。羅文君難忘有年過八旬的長輩總是開朗正向,某次拿起麥克風,竟然不到20秒就哽咽了,原來他七歲時父親就過世了,12歲就要獨立幫忙養家,第一次放下堅強、顯露脆弱,他在眾人的陪伴下獲得療癒。還有高齡96 歲的長輩淡然地描繪死亡到來那一天,自己想跟兒孫說的話,令人驚訝觸碰死亡議題竟然可以如此開放。

「我們帶領的長輩其實都七、八十歲以上,人生閱歷非常、非常地豐富,但他們的故事很少被發掘出來。很多年輕人看長輩成天碎念,但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好像只聽見抱怨和感嘆,久而久之孩子愈來愈不願意傾聽,長輩就會封閉自己。」羅文君表示,有時候長輩身體不好是因為心理影響生理,而依賴健保藥物也會導致醫藥資源浪費,演變成惡性循環。「透過藝術創作,我們希望能讓長輩看到自己的生命價值,並在訴說與傾聽作品過程,建立親密的連結感,修復內心創傷,在這個互助社群獲得心靈療癒,並在重拾健康後一起回饋社區。」

自然想想
聯絡人:羅文君 0935-934761
地址:
新竹縣新埔鎮文山路犁頭山段765巷11號(自然想想工作室)
新竹縣竹北市隘口里(自然想想田,預約制)
自然想想以傳統農耕方式實踐自然農法與食農公民行動,不定期舉辦農場體驗、創作工作坊活動,詳情請見臉書粉絲專頁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