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蘺若明Rimui:勇敢且務實的追求夢想
持續地努力 就是成功的關鍵
2024/10/17
- 文字 / 張煥鵬 Powered by 原住民族委員會
追逐夢想也要務實,不要讓自己的夢想成為家人的負擔。
韋蘺若明
族別:泰雅族
出生地:嘎色鬧部落
漫畫家韋蘺若明擁有一半的原住民族血統,他的父親是泰雅族人、母親是客家人。從小立志成為漫畫家的她,成功實踐夢想。曾經榮獲日本國際漫畫賞金獎、日本SMA17亞軍,目前出版的作品有《鬼要去哪裡?》、《送葬協奏曲》、《重返最初的悸動》等,優異的創作表現備受國際矚目。
在平鎮出生、長大的韋蘺若明,從未有過部落生活的經驗。一直到了國中以後才有機會回到父親的家鄉——復興鄉嘎色鬧部落。每次回到部落的時候,雖然都是陌生的臉孔,但是部落的族人總是熱情地打招呼,讓韋蘺若明感受到溫暖,同時也留下深刻印象。韋蘺若明的兒時記憶裡,父親非常擅長畫畫,只要她說出一種動物、物品或是任何一個題目,父親都能夠畫出來。耳濡目染下,她也非常喜歡畫畫。上了國中之後開始接觸漫畫,愛畫畫也愛看漫畫的她,心中萌生了成為漫畫家的夢想。
愛畫畫的小女孩 國中立志成為漫畫家
韋蘺若明立定志向要成為漫畫家的時候,當時的漫畫環境並不成熟,網路也不發達。她沒有太多取得漫畫相關資訊的管道,也不知道該如何入行。但是這些都不影響她對於漫畫的熱愛。當時的韋蘺若明並不知道自己到底會不會成為一位漫畫家,但是她非常確定自己深愛著漫畫這件事,於是她投入大量的時間畫畫,盡情享受創作的樂趣。
靠著自己慢慢摸索學習,韋蘺若明築夢踏實。大學畢業後,她進入職場工作,存了一筆錢之後辭職追夢。她給自己一年的時間去追夢,無須擔心經濟收入專心畫畫。當時臺灣的漫畫界發展愈來愈成熟,而且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比賽。韋蘺若明積極參加各種比賽,而且每一次都獲得很好的成績。參賽之前,都會認真做好準備,研究比賽的主題和評審的重點,做好準備以及本身的實力,讓她在比賽過程中無往不利。
2014年,韋蘺若明正式踏入漫畫界,她的連載作品《送葬協奏曲》讓她受到更多人的矚目。然而真正令她聲名大噪的,則是在2021年,韋蘺若明成為第一位獲得日本國際漫畫賞金獎的臺灣漫畫家,不僅她受到國際矚目,也讓台灣漫畫在國際上備受關注。
韋蘺若明從小受父親的繪畫才華耳濡目染,愛畫畫也愛看漫畫,心中萌生成為漫畫家的夢想。
創作必須忍受漫長的孤獨感 因為熱情從不喊苦
韋蘺若明回憶起年少時,雖然夢想成為漫畫家,卻對漫畫家的工作缺乏具體的概念與認識。真正踏入漫畫界之後,她發現漫畫家其實不像想像中的浪漫,反而更需要理性與務實。她說,漫畫家必須具備極高的理性思維,從構思故事大綱到與出版社的合作,每個環節都需要清晰的計劃與執行力。此外,創作過程的孤獨感,是漫畫家需要克服的挑戰。創作過程往往是孤獨且漫長的,特別是在故事尚未完成時,只有漫畫家自己能理解整個故事的脈絡與方向,這種孤獨感是很難用言語形容的。
漫畫家也需要忍受生理的辛苦,例如長時間熬夜趕稿,以及截稿時期的心理壓力,這些都是漫畫家辛苦的一面。雖然工作有種種辛苦,但是韋蘺若明依舊熱愛這份工作,因為每一次發表作品之後,獲得讀者的喜愛和共鳴,就是最開心的事情和最大的成就感。
韋蘺若明的創作靈感多來自於她的生活經歷。她的第一部作品講述家庭故事,靈感來自於單親母親獨自撫養四個孩子的歷程。此外,她對靈異故事也抱有濃厚的興趣,這也促使她創作了《送葬協奏曲》和《鬼要去哪裡?》目前她正嘗試創作一部關於大人的愛情故事。她發現,要將感性的內容以理性拆解,並呈現給讀者感性、唯美的內容,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這也讓創作充滿挑戰與樂趣。
韋蘺若明踏入漫畫界之後,連載作品擄獲許多粉絲,實體見面宣傳的時候也會進行現場簽繪讓讀者收藏。
善用網路資源 與學習管道 有才華的人一定會被看見
身為原住民族的一份子,韋蘺若明一直希望有朝一日能夠以原住民族為創作主題。事實上,早在四、五年前她便有此構想,但以部落文化和原住民族作為漫畫題材,涉獵的內容十分廣泛,韋蘺若明希望做好充足的準備與資料蒐集後,才開始進行創作,不願意草率行事。對她而言,這會是創作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因此不願意草率行事。她期待著萬事俱備那一天,能夠透過漫畫作品,讓更多人認識原住民族精彩的故事。
韋蘺若明認為,在網路無遠弗屆的時代,已經不會再有懷才不遇的情況發生。只要有才華的人,可以透過各式各樣的網路平台和自媒體,展現自己的創作才華。網路上也可以找到各種資源以及學習的管道。韋蘺若明鼓勵想要成為漫畫家的原住民族青少年,必須持續不斷地創作、精進自己的繪畫技巧,逐步累積作品和人脈。持續創作是成功的關鍵,此外,要勇敢且務實的追逐夢想,不要讓夢想成為家人的負擔。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韋蘺若明很喜歡印象派畫家雷諾瓦曾說過這句話。如今,她把經常勉勵自己的這句話,送給每一位懷抱夢想的人。